回覆列表
-
1 # 長孫宸悟
-
2 # 萌萌噠與麼麼噠
給孩子打疫苗是家長必須要做到的重要責任之一,因為孩子沒有疫苗的保護往往會在成長過程中被更多的病毒感染,出現各種難以治療的病症,而打完疫苗也要有所注意,那麼寶寶打完疫苗忌吃什麼?
孩子打疫苗時大多是在小時候,嬰兒期時大多孩子沒有明顯的反應,一般都是透過餵奶進食,母乳對於疫苗沒有反應,所以照常進食即可。而孩子一歲或者幾歲後可能會打疫苗的加強針,此時要注意飲食的清淡,以流質食品為主,打疫苗前後幾天都要避開各種零食和刺激性食物,確保接種順利。
在給孩子準備接種疫苗時也要觀察他們的身體情況,年幼的寶寶隨時都有感冒發燒的可能,很可能就會因為玩耍導致出汗而發燒感冒。所以在孩子處於患病,發燒、感冒時都要避免打疫苗,此時疫苗的成分可能會與孩子的病情有衝突,造成更嚴重的發燒等。
即使輕度的發熱也要查明原因,另外孩子在注射疫苗後有不良症狀也要警惕,大多數輕微的症狀都會在一天到兩天內自動消失,如果有持續的不適,需要及時送醫,疫苗也會有一定的危險。
有些家長,特別是年歲較大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總喜歡在孩子打完防疫針後,給孩子吃些小魚小蝦等發物,意思是讓防疫針發出來,才會效果好。
還有的家長做法則相反,他們認為必須忌口才有效果,不敢給打完防疫針的孩子吃這吃那。
寶寶打乙腦疫苗後有忌口嗎?
其實,這兩種做法都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防疫針的免疫作用,是透過它的抗原作用刺激身體產生能殺滅細菌或病毒的免疫力完成的。
死疫苗透過直接注射足夠數量的抗原,使人體產生足夠的免疫力;活疫苗是透過細菌、病毒在體內生長、繁殖達到一定的數量完成抗原作用的。
不管是哪一種疫苗都必須達到一定的抗原量,才能充分發揮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吃了老人眼裡所謂的發物也不可能使死疫苗中的菌量增多,更不會使疫苗中已死亡的細菌、病毒復生,所以抗原量就不會達到要求的標準,故吃發物也不會使體內產生更多的免疫力。
忌口是不能吃某種食物。
有些父母認為,打完防疫針不能給孩子吃雞蛋、魚、水果等食物,認為這些食物可能影響免疫力的生成,這是毫無道理的。
打防疫針後,身體內產生免疫力是人體的正常功能,就好像出汗多了會口渴,吃飽了食物就會消化、吸收營養一樣。這不同於疾病, 自然也就不需要忌口。
相反,免疫力都是由物質組成的,這些物質本身就是蛋白質。
如果多吃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使製造免疫力的原料增多,會促進免疫力的產生。
同時,蛋白質等物質的增多,也有利於兒童的生長髮育。
相反,打完防疫針就不吃這不吃那,使製造免疫力的原料供不應求,就會減少免疫力的產生。
特別在兒童期,接種那麼多的疫苗,若每次都要忌口並且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務必影響兒童的健康發育。
在免疫力正常的情況下,應儘量減少接種次數和注射數量。
這樣既可達到防病目的,又可減少副作用的發生。
不過,在兒童接種疫苗的一週內,一些刺激性強的飲食,如濃咖啡、濃茶,帶有酒精的飲料、酒心糖等確實不宜食用。
因這些食物會增加預防接種的反應,使症狀加重。
透過以上科學的分析,家長們應該改變自己的老舊觀念,對於打完疫苗的孩子不要盲目忌口,應保持正常科學的飲食。
最好遵醫囑,醫生會根據每種疫苗提供一些飲食方面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