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表達夢想、熱血、青春這樣的勵志主題上,體育類題材要遠比矽谷創業、窮小子白手起家成為一代富豪痛快的多,但由於題材本身的門檻較高,普通演員如果不用特效和替身,很難表現出令人驚歎的運動天賦,但過多的技術虛假鏡頭又會使動作過於誇張,反過來又會拉低電影的觀賞度,所以這對於影視導演來說,這是一個既矛盾又棘手的問題。
不過這部一出世就被奉為未來經典的電影《德魯大叔》則不同,它請來了大量的籃球明星參演,其中的籃球動作全部為真人實拍,球員耍得痛快,觀眾也看得痛快。而且這些名人堂、全明星級別的球星,離開自己的主場,來到在大熒幕上,則讓球迷看到了他們生活中搞怪的一面,非常具有新鮮感。
在視覺體驗上,導演查爾斯·斯通並不止於炫目的球技動作,在演員的妝發上更是下足了功夫。相比於之前的“德魯大叔”系列廣告,電影在化妝特效上又新增加了特質倒模面具,這一改進是考慮到球員們比廣告中更長時間的帶妝拍攝,有了模具之後可以比原本的底布加油彩更加透氣,也更方便取下,同時也更便於化妝師們在上面“大動干戈”。
當然,老年特效妝除了服務於視覺體驗之外,對於故事觀賞性的提升也是很有幫助的。這些原本在NBA賽場上的老面孔,在特效妝的加持下,換成了一副蒼老臃腫的外表,並在外表之下隱藏著華麗的球技。三分、扣籃、過人、轉身、空接,一切都是熟悉的樣子。這種在外表和動作之間形成的強烈反差,更加增強了電影畫面的觀賞性,和兩極化的戲劇張力,如此設計要遠比球員直接“素顏”上鏡更有趣的多。
電影的臺詞是該劇的一大特點,為了考慮到球員跨界表演的難度,導演僅僅設定了劇情的大概走向和部分主體臺詞,其他的大部分對話全部由演員自由發揮。這激發出了球員們“垃圾話”的本事,使得語言既犀利又搞笑,並且還夾一些NBA特有的包袱,比如說庫里扣籃,奧尼爾罰籃等等。
另外,作為一部熱血運動題材的電影,打雞血的哲理臺詞肯定不會少:
“籃球就像呼吸,誰能忘了怎麼呼吸呢?”
“你不需要永遠的偉大,你只需要在這一刻偉大。”
“你不會因為老了而不打球,而是因為你不打球才會變老。”
“如果你不敢投籃,那就永遠不會得分。”
“過去的事忘了吧,向前看,生活永遠需要目標和夢想,哪怕只是白日夢。”
……
除了這些以籃球為中心的情節之外,作為一部實實在在的美國商業電影,驚險刺激、耍寶搞怪自然一樣不能少。雷吉·米勒和麗薩·萊斯利的小巷飆車,洛克公園五人組的夜店鬥舞,都是典型的商業片元素,雖然算不上驚豔,但是這種“人保活”的電影,只要能拍出來就是一種成功。
目前《德魯大叔》有原聲和中文翻譯兩個版本,在對比之後,我個人更傾向於中文版本。因為這部電影和其他的翻譯劇不同,《德魯大叔》的臺詞翻譯做到了極為透徹的本土化,並不是老套陳舊的美式翻譯腔,甚至其中還恰到好處地運用了一些當下流行的網路用語,既搞笑又討巧。
劇情前半部大量的喜劇包袱在經過了翻譯團隊的轉化之後,讓笑點變得更加本土化,不會再有美式幽默看不懂的尷尬情況,這一點絕對要給好評。相反原聲版的中文字幕直譯太多,不但失去了臺詞中原有的韻味,還讓那些只看中文字幕的觀眾不明所以,無法透徹理解臺詞中的情感表達。
總結來說,這部集合了眾多NBA球星的籃球大電影,在技術動作上的表現就足以值回觀眾的票價,另外其中蘊含的精神元素也非常鼓舞人心。籃球的意義、生活的目標、人生的追求、不服輸的精神、兄弟情、隊友情、團隊榮譽與個人犧牲,等等,在電影中都一一展現出來,讓人看完之後不得不感嘆競技體育的魅力,和對球員們籃球精神的致敬。
在表達夢想、熱血、青春這樣的勵志主題上,體育類題材要遠比矽谷創業、窮小子白手起家成為一代富豪痛快的多,但由於題材本身的門檻較高,普通演員如果不用特效和替身,很難表現出令人驚歎的運動天賦,但過多的技術虛假鏡頭又會使動作過於誇張,反過來又會拉低電影的觀賞度,所以這對於影視導演來說,這是一個既矛盾又棘手的問題。
不過這部一出世就被奉為未來經典的電影《德魯大叔》則不同,它請來了大量的籃球明星參演,其中的籃球動作全部為真人實拍,球員耍得痛快,觀眾也看得痛快。而且這些名人堂、全明星級別的球星,離開自己的主場,來到在大熒幕上,則讓球迷看到了他們生活中搞怪的一面,非常具有新鮮感。
在視覺體驗上,導演查爾斯·斯通並不止於炫目的球技動作,在演員的妝發上更是下足了功夫。相比於之前的“德魯大叔”系列廣告,電影在化妝特效上又新增加了特質倒模面具,這一改進是考慮到球員們比廣告中更長時間的帶妝拍攝,有了模具之後可以比原本的底布加油彩更加透氣,也更方便取下,同時也更便於化妝師們在上面“大動干戈”。
當然,老年特效妝除了服務於視覺體驗之外,對於故事觀賞性的提升也是很有幫助的。這些原本在NBA賽場上的老面孔,在特效妝的加持下,換成了一副蒼老臃腫的外表,並在外表之下隱藏著華麗的球技。三分、扣籃、過人、轉身、空接,一切都是熟悉的樣子。這種在外表和動作之間形成的強烈反差,更加增強了電影畫面的觀賞性,和兩極化的戲劇張力,如此設計要遠比球員直接“素顏”上鏡更有趣的多。
電影的臺詞是該劇的一大特點,為了考慮到球員跨界表演的難度,導演僅僅設定了劇情的大概走向和部分主體臺詞,其他的大部分對話全部由演員自由發揮。這激發出了球員們“垃圾話”的本事,使得語言既犀利又搞笑,並且還夾一些NBA特有的包袱,比如說庫里扣籃,奧尼爾罰籃等等。
另外,作為一部熱血運動題材的電影,打雞血的哲理臺詞肯定不會少:
“籃球就像呼吸,誰能忘了怎麼呼吸呢?”
“你不需要永遠的偉大,你只需要在這一刻偉大。”
“你不會因為老了而不打球,而是因為你不打球才會變老。”
“如果你不敢投籃,那就永遠不會得分。”
“過去的事忘了吧,向前看,生活永遠需要目標和夢想,哪怕只是白日夢。”
……
除了這些以籃球為中心的情節之外,作為一部實實在在的美國商業電影,驚險刺激、耍寶搞怪自然一樣不能少。雷吉·米勒和麗薩·萊斯利的小巷飆車,洛克公園五人組的夜店鬥舞,都是典型的商業片元素,雖然算不上驚豔,但是這種“人保活”的電影,只要能拍出來就是一種成功。
目前《德魯大叔》有原聲和中文翻譯兩個版本,在對比之後,我個人更傾向於中文版本。因為這部電影和其他的翻譯劇不同,《德魯大叔》的臺詞翻譯做到了極為透徹的本土化,並不是老套陳舊的美式翻譯腔,甚至其中還恰到好處地運用了一些當下流行的網路用語,既搞笑又討巧。
劇情前半部大量的喜劇包袱在經過了翻譯團隊的轉化之後,讓笑點變得更加本土化,不會再有美式幽默看不懂的尷尬情況,這一點絕對要給好評。相反原聲版的中文字幕直譯太多,不但失去了臺詞中原有的韻味,還讓那些只看中文字幕的觀眾不明所以,無法透徹理解臺詞中的情感表達。
總結來說,這部集合了眾多NBA球星的籃球大電影,在技術動作上的表現就足以值回觀眾的票價,另外其中蘊含的精神元素也非常鼓舞人心。籃球的意義、生活的目標、人生的追求、不服輸的精神、兄弟情、隊友情、團隊榮譽與個人犧牲,等等,在電影中都一一展現出來,讓人看完之後不得不感嘆競技體育的魅力,和對球員們籃球精神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