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驚看雁度平林
-
2 # 高高國際
幾本有關唐伯虎的記敘都說他只有兩娶。“最有力”的根據就是祝枝山《唐伯虎墓誌銘》所說“配徐,繼沈”。
但在人稱“六朝人物”。的陳書良教授所著的《他在繁華中獨自前行:唐伯虎畫傳》中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徐氏和沈氏之間最少還有一任妻子。
在《他在繁華中獨自前行:唐伯虎畫傳》第三章 鄉試 中,這樣寫到:
唐氏兄弟長成少年,婚配的問題馬上產生了。這方面的文字資料是極為缺乏的,我們只知道伯虎大約十九歲時娶妻徐氏,其弟子重,娶妻姚氏。由於其時伯虎已入府學,並且受到吳中諸耆舊的推重和遊譽,婚配當然脫離了商界。徐氏是徐廷端的次女,出身讀書人家。伯虎婚後的生活是和諧的。《唐伯虎全集》卷一中有《失題》一首,中有句雲:“夫妻八尺床,風雨一雙屩。於人無忮求,於世無乞索。”我以為就是敘說他與徐氏的婚後生活的。清寒貧苦而甘為淡泊,人丁缺乏而相濡以沫,所以詩的末尾說:“君能知此趣,吾詩所以作。”然而好景不長,令人“悵悵”的青春時代剛剛過去,溫暖安定的婚姻生活剛剛開始,死亡的陰影就籠罩著寒素的唐家。先是久病的父親唐廣德去世了。臨終之時,唐廣德還對年幼聰慧的小女兒放心不下。作為長子,而且是府學生員,唐伯虎鬚擔當起家事的重擔。他自己說:“邇來多故,營喪辦棺,備歷艱難,扶攜窘厄。”(《祭妹文》)這中間有精力上的睏倦,也有經濟上的窘迫。既然命運將唐伯虎推到了家長的位置,他也就打點精神,勉力為之。在自己因操勞過度,大病了一場之後,他主辦了小妹的婚事。然而,妹妹的出嫁似乎沒有給這個不幸的家庭帶來福祉。接著,伯虎的母親去世了。再接著,出嫁的妹妹偏偏遇上了不善良的丈夫,心情抑鬱苦悶,加上身子本來就單薄多病,不久就死去了。對於小妹的死,伯虎是很悲傷的,他寫了一篇情深意摯的《祭妹文》,一抒自己的“支臂之痛”。他在文中說,生死本來是人之常理,沒有誰能夠避免。如果是年老善終,就只會歸結為天意,而不會為之感到冤枉,隱然疾痛之心,也會久而漸釋。但妹妹偏偏年紀輕輕的就命赴黃泉,自己的悲傷什麼時候能夠釋解呢?再接著,徐氏夫人也病死了。幾本有關唐伯虎的記敘都說他只有兩娶。“最有力”的根據就是祝枝山《唐伯虎墓誌銘》所說“配徐,繼沈”。對此筆者不敢苟同。伯虎晚年娶妻沈氏是無異議的,但是如果沈氏之前伯虎只有一個妻子的話,那麼唐伯虎《與文徵明書》中所說的“夫妻反目”,尤侗《明史擬稿》所說的“嘗緣故去其妻”,都是指的徐氏了。但這樣一來,又如何解釋《唐伯虎文集》中的《傷內》詩呢?伯虎此詩鑿鑿無誤地哀悼自己的亡妻,應該是最可信的材料,而極有可能的是因為繼室不賢,夫妻不睦,繼而休逐,所以祝枝山的《唐伯虎墓誌銘》就不予題記了,“為尊者諱”,這也是墓誌銘一類刊石文字的慣例。將我的愛,送給你碰巧遇到的任何孩子們。
——劉易斯·卡羅爾
唐寅生於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字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
唐伯虎自幼聰穎,能詩擅畫,十六歲便中秀才.
十九歲時娶徐氏,徐氏文靜秀氣,溫柔體貼,夫妻恩愛。後來,心愛的妻子在生育孩子時,產後熱盛,悄悄離世,可憐的小嬰兒在出世三天後,也隨親孃而去。
二十七歲時續絃,唐寅與徐廷瑞的次女徐氏成婚。之後,唐寅上京考取進士,結果被人誣陷,未能走入仕途,歸家後夫妻反目,妻子何氏離他而去。
之後,九娘(青樓女子)在精神上援濟他。後來,他娶了能幹貼心的九娘為妻,築桃花庵別業及夢墨亭,自此也潛心作畫。
他和九娘育有一女,九娘三十七歲即因操勞過度而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