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宣帝殺掉。 武帝死後,宣帝即位,宣帝認為宇文憲輩分高而名望大,對他十分忌恨害怕,不久將其殺害,時年三十五歲。 簡介: 宇文憲(544年-578年),字毗賀突,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鮮卑族,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子。初封涪城縣公,後晉封安城郡公。孝閔帝即位,授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明帝即位,授任大將軍。武成初年,任益州總管兼益、寧、巴、瀘等二十四州諸軍事及益州刺史,晉封齊國公,食邑一萬戶。 十六歲時,鎮服蜀地,安撫治理井井有條,訴訟集於一身而不見疲倦。蜀人感激他共同立碑,稱頌其功德。保定年間,徵召回京,任雍州牧。其後多次擊敗北齊軍。建德六年(577年),北周滅亡北齊,宇文憲發揮了很大作用。 宇文憲善計謀,多策略,尤擅安撫駕馭部屬,知人善任,衝鋒陷陣,身先士卒,部眾對他心悅誠服,都願為他效力。滅亡北齊後,宇文憲自感威名越來越大,就暗自考慮隱退。武帝死後,宣帝即位,宣帝認為宇文憲輩分高而名望大,對他十分忌恨害怕,不久將其殺害,時年三十五歲。 地位: 唐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併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周大冢宰齊王宇文憲”。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宇文憲。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宇文憲亦位列其中。
被宣帝殺掉。 武帝死後,宣帝即位,宣帝認為宇文憲輩分高而名望大,對他十分忌恨害怕,不久將其殺害,時年三十五歲。 簡介: 宇文憲(544年-578年),字毗賀突,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鮮卑族,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子。初封涪城縣公,後晉封安城郡公。孝閔帝即位,授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明帝即位,授任大將軍。武成初年,任益州總管兼益、寧、巴、瀘等二十四州諸軍事及益州刺史,晉封齊國公,食邑一萬戶。 十六歲時,鎮服蜀地,安撫治理井井有條,訴訟集於一身而不見疲倦。蜀人感激他共同立碑,稱頌其功德。保定年間,徵召回京,任雍州牧。其後多次擊敗北齊軍。建德六年(577年),北周滅亡北齊,宇文憲發揮了很大作用。 宇文憲善計謀,多策略,尤擅安撫駕馭部屬,知人善任,衝鋒陷陣,身先士卒,部眾對他心悅誠服,都願為他效力。滅亡北齊後,宇文憲自感威名越來越大,就暗自考慮隱退。武帝死後,宣帝即位,宣帝認為宇文憲輩分高而名望大,對他十分忌恨害怕,不久將其殺害,時年三十五歲。 地位: 唐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併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周大冢宰齊王宇文憲”。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宇文憲。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宇文憲亦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