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剪輯飆戲的小人物

    豨薟草這味中藥材其實用法比較單一,首先從性味上來說生用味辛苦,性寒,而蒸制後則味甘,性溫。主要便是用於“祛風溼”當中,蒸制後則兼有“益肝腎”,“去肝腎風氣”的作用。所以可以用於“筋骨或關節疼痛”,“四肢麻痺”,“腰腿無力”等症之中。它的別名有很多,例如使用它的諧音來命名的“希仙草”,使用功效來命名的“有骨消”等等。

    這味藥材並沒有什麼特別需要說到的地方,所以在這裡就列舉一下古今當中常會搭配的幾個方子吧,因平臺原因我會將完整的方子放於評論當中,首先就是在《濟生方》中提到了可用於“中風”,“口眼歪斜”,“口吐涎沫”,“語言滯澀”,“手足緩軟無力”等症當中的方子,名為“豨,薟丸”。其中將新鮮的豨薟草洗淨,用蜜或酒拌蒸,蒸九次,每次蒸約半小時,曬乾再蒸,赤芍,白芍,熟地黃,川烏,羌活,防風,文中將這些中藥材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一百丸,每晨空腹時溫酒或米湯送服。而這個方子在現在市場上也有成品,與本方稍有出入,多用於可用於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等。

    而在《驗方》當中記載的“豨,桐丸”可以用於感受風溼傳於四肢經絡所導致的“兩足痠軟無力”,“兩手不能舉”等當中,其中用到了豨薟草,臭梧桐兩味中藥材配伍,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早晚白開水送服,忌食豬肝羊血。

    現今對於溼邪較重的“關節疼痛”或“兩腿沉重”,“疲軟無力”等症,有使用豨薟草配合獨活,桑寄生,續斷,南五加皮,牛膝,威靈仙,苡米,防己等同用,如果兼有寒重,疼痛明顯的人群,多會加入制附片,補骨脂等中藥材,有著不錯的效果,可以參考,近代研究報導,豨薟草還有“降低血壓”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無風溼者慎服,生用或過多使用,容易導致嘔吐等情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和我關係好的男生剛開始說我們不可能,後來他還跟別人說我為什麼不告訴他我喜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