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醫藥雙博頻道

    不太清楚題主問題的重點,當今主流的藥物發現的模式在新世紀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與上世紀的技術不可同日而語。

    例如,大家都關注的抗生素,最開始是因為發現了微生物之間的拮抗作用,又有了微生物致病的病理生理基礎,繼而發現青黴素對致病菌的溶解作用,最終確定了青黴素用於人體治療。類似的磺胺類藥物是從“百浪多息”這種染料中發現的,是將百浪多息注入到感染鏈球菌的小鼠體內提示治療有效,最終發現機制為百浪多息的磺胺成分。

    再例如,牛痘的發現:天花肆虐歐洲的時候,科學家發現奶牛場的人卻安然無恙,進而發現接種牛痘對天花的預防作用。

    所以,有的是發現了致病機制,根據機制去找藥物;有的是發現某種物質對疾病有效果,分離確定後,明確致病機制,進而發現更多的藥物。

    現在來說,方向性比較好的方法是:明確了疾病的致病機制以及藥物的作用機制,然後選定一個化合物作為先導化合物,研究其化學結構,經過化學修飾,得到效果更好,不良反應更少更小的化合物,現在已經可以在大型裝置中操作了。找到了合適的化合物,需要經過一期臨床試驗、二期臨床試驗、三期臨床試驗,最終上市。過關斬將,消耗資金無數,可能到最後一場空,即便熬到了上市,還有四期臨床試驗,也就是上市後繼續追蹤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並進行評估,如果危害太大,是要撤市的,如下圖:

    不過有一些“傳奇”藥物,其一生大起大落,可能以後仍然會大起大落,例如:沙利度胺。是一個眾所周知、而又令人心驚膽戰、後怕無窮的藥物,該藥20世紀50年代最先在德國上市,作為鎮靜劑和止痛劑,主要用於治療妊娠噁心、嘔吐,因其療效顯著,不良反應輕且少,而迅速在全球廣泛使用。但是在短短的幾年裡,全球發生了以往極其罕見的上萬例海豹肢畸形兒,調查研究發現,導致這些畸形兒的罪魁禍首就是當時風靡全球的沙利度胺。剎時,沙利度胺由寵兒變成了棄兒,全球幾乎禁用沙利度胺。但是現在發現其具有:免疫調節作用、抗炎作用、抗血管生成作用、調節細胞黏附等一系列作用,現在又可以用某些腫瘤治療方面以及某些免疫相關疾病的治療。

    所以,藥物vs人體vs疾病。。。這三者之間兩兩相互作用,最終才能確定藥物的一種特定狀態。

    (瀉藥回答)

  • 2 # 醫聯媒體

    經典的藥物開發的思路是首先找到一種在動物或者人身上呈現某種藥理學作用的材料,從中分離出活性化學成分,比如說偶然對於青黴素的發現就是典型藥物開發思路。

    其次,在把藥物用於人體之前,都要去對副作用進行研究和測試。辨別副作用的功能也會對西藥用於人身上有一定的幫助。比如氯丙嗪,一開始作為抗組胺藥使用,目的是為了減輕幻覺症狀的病人的皮疹,結果發現對病人的幻覺症狀有了很大改善,隨後進行了相關的實驗,確立了氯丙嗪在治療精神疾病方面的重要作用。

    還有就是透過病理生理學或細胞生物學等,基於發病機制,尋找可成藥靶點,並根據靶點結構設計合成化合物,或篩選已有化合物庫,隨後會有無數的結構最佳化過程。一般用化學合成方法制成或從天然產物提製而成,包括阿司匹林、青黴素、止痛片等。

    西藥即為有機化學藥品,無機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一般不少西藥都是找到個先導化合物,之後研究他的有效的化學結構,在經過化學結構的改造,來得到效果更好,副作用小的,結構相識的藥物,也叫同類藥物。

    總之,每一種藥物從發現到應用於臨床,這是一個非常漫長,失敗風險極高的過程。

    指導專家:高凌宇,副主任醫師,洛陽市吉利區人民醫院內科。

    從事臨床內科工作20餘年,對內科常見病,多發病,有著豐富的經驗。

  • 3 # 76661445

    科學技術不發達的早期,與中醫同,在人類生產生活中逐漸發現某種草石治某病,如以水治渴,用火療寒。到了近現代,科技發達,生化發展,西醫對人體的生理化學等有了精細的研究,對人體體液、神經傳導、遺傳基因等病理生理現象都有了明確的認識,且現代科學對微觀世界的研究也有了長足的發展,使得現代藥理研究逐漸積累了經驗,並認識到特定的化合物對特定病理生理現象的特定作用,藥物就是這樣一點點被發現的。由此,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向廣大科技工作者致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黑痴是什麼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