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魯卡爾
-
2 # 藍天飛翔的鴿子
這個問題讓我聯想到另一個說法——閒談莫論人非,靜坐常思已過。
一群人在一起時,常喜歡議論別人,這往往導致一些是非,所以,群時最好守住自己的口——不議論別人不傳是道非。當有議論別人的衝動時,多想自己的過失。沒有人是完美的。
獨處時,人處於無人監管的狀態,以為放縱自己內心的罪惡慾望無人可知,所以常常會肆意妄為。這種境況下,要守住自己的心——不要讓慾望的力量控制自己的心,而應讓內心的力量控制慾望。
人常說,三尺之上有神靈。人不是活給別人看的,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所以,獨處時要守住自己的心,不讓自己的心被罪惡慾望汙染。
-
3 # 質躍
一、心口有別,心口不一,表裡是得講的,表裡是得注意的!表子裡子內圈外圈體制內體制外有別,內涵就是如此的。至於闡發按此問題之
“群居防口獨居守心”的處事理念,此處當先略略了,當是就此閉口了的才好,防口呀,防口為啥,口多言雜,禍從口出,因為,這種回答就是群體性的參與呀,開放的公共話題平臺,不是群居性質的嗎?是以按此,悟空作答也該是沉默了,總是最好的防口的意思了。
二、獨居守心。每一個人都是一個人格獨立的個體,心本來就是自家守著的,群體是有每一個個體相聚才構成群體,社會本來就是群體的性質,而每一位個人都是在社會中的個人,也就是我們每一位本身就是在群體中的個體。整體與部分的關係,群體中包含著個體,脫離了群體的個體不存在,沒有了普遍個體的群體亦不存在。群居與獨居是共性與個性的關係問題。群居寓於獨居中,獨居中就包含有群聚的性質。如此才是正常的好現象。否則,群居與獨居搞成兩層皮,二元制,表面一套,裡面一套,口上一套,心中一套,這個麼關係嘛?總是不妙的,一個人的心與一個人的口本來就是構成一個完整的人,人本來就是一個整體人,心口不一瞭然後又要知行合一這就是其內在的梗。社會特殊階層出現搞脫離群眾的二元論的制度必然的結果。文化是反映而已。
三、群居防口獨居防心,遙想下,多有佛家道家之類的修行的形象的那個意思,實質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其上申韓其下佛老,佛老之於申韓猶鼙鼓之相應也。說那是馬,心中明明知道那不是馬,奈何奈何群居之口言不由衷,是馬是馬也,無為而為,難得糊塗,何必給自己過不去,貧則獨善其身如此好過好過如此,何不防口守心。這該是一種普遍的初級基礎的修行法,所謂合規矩脫規矩而不逾矩,修為高超才能達之爐火純青圓活自然之境界,才能達自在之境界。然,境界就是境界,說歸說,是以,半斤八兩多不得其妙者居多,只不過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而已,吾是不得妙境呀。是以,一不小心就鬧了這麼多言,此熱鬧群居雜口處防口上有失,不過失就失吧,俺不在乎這點雖愚鈍但還身心一體著了......hh
僅供參考。
回覆列表
過去對這種思想觀念叫"活命哲學",是意識形態領域裡的事。現在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又處在特色社會主義時期,因為存在決定意識,對這個階段和時期的經濟基礎若搞不清,所以也很難下定義,對這種思想觀念只能叫具有″特色哲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