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基層律師帶你解讀歷史

    去過襄陽古隆中的朋友也許會發現,指示的牌子顯示的,有的不是諸葛亮而是臥龍,為什麼會稱諸葛亮為臥龍哪?因為當時的劉表治下的襄陽有三才,其中兩個:臥龍、鳳雛,諸葛亮就是臥龍,而鳳雛就是和諸葛亮齊名的龐統,當時的人說龐統有輔佐帝王的才能,為何世人只知道諸葛亮而不知道龐統,因為龐統過早戰死。

    大家對諸葛亮的形象,能掐會算,還能借東風,那龐統既然和諸葛亮齊名,也應該很厲害吧,為什麼他會這麼年輕就死在了落風坡?關於龐統死在落風坡,其實和諸葛亮有關,因為劉備帶龐統徵益州,是在執行諸葛亮戰略政策。

    話說曹操為了得到劉備的最為重要的謀士徐庶,於是設計騙徐庶說他母親病重,徐庶走之前告訴劉備,有個叫諸葛亮的,得之可得天下,於是劉備帶著關羽、張飛去三顧茅廬。

    三顧茅廬之所以聞名天下,並不是因為劉備禮賢下士,正史中記錄的是諸葛亮自薦的,更重要的是,這次劉備和諸葛亮的會談,形成了蜀漢的重要遠景戰略:外交上,東連孫權、北拒曹操,軍事上,先佔荊州,再取益州,後取天下的三步走。

    早期,諸葛亮和龐統為劉備的左右軍師,劉備佔了荊州後,按諸葛亮的三步走之計,劉備要開始進取益州,於是諸葛亮建議,諸葛亮守大本營荊州,龐統陪劉備去取攻打益州,而龐統正是死在了,諸葛亮三步走之計的第二步取益州,時年36歲。

    既然龐統這麼厲害,他就不知道自己會戰死雛城嗎?他也許還真的算到了,所以他勸劉備,送了一個上計,可惜劉備不同意,於是又給了劉備中計和下計,最後劉備選擇了中計,也就是說,那場戰爭龐統不是主帥,他只能聽令,結果選了中計的劉備寸步難行,最終只能強攻,而且龐統在攻城過程中中箭而死。

    所以龐統的死,確實是他無奈的選擇,因為那場戰爭他不是主帥,無法選擇上計,只能執行中計,一代名臣最終死在萬箭之中的無名之足之手,令人惋惜不已。有人說劉備之所以大業未成,龐統過早死了是重要原因之一,不知道各位看官如何評價,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轉發,每一條評論我都會一一回復,每一個關注,我都會禮尚往來。

  • 2 # 空明流轉時光

    。。。,這啥問題。自古說白了就根本沒人能預料自己生死。龐統最大的本事就是忽悠,褒義的。能忽悠曹操的不多,忽悠曹操大的更少,他算一個。能讓曹操主動把船連在一起還敬若上賓說他是三國第一大忽悠不為過。

  • 3 # 淮泗酒徒

    單就小說三國演義裡來看這一段,這全怪大耳劉非要和他換馬騎,不然龐統是不會死的,劉備本人就知道的盧馬防主,還堅持要和龐統換馬,龐統就算再厲害也沒用了,龐統能算出敵軍動向卻漏算了自己人的心思,難怪會死於非命了。

  • 4 # 魁哥說歷史

    龐統不知道他會死在落鳳坡,如果他知道自己即將死在落鳳坡,他就不會騎劉備的的盧馬了。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說起這句話,知名度可是非常高啊,凡是看過三國的大多瞭解這句話,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諸葛亮和龐統二人,能力頗強,如果得到他們的輔助,將有很大的可能奪取天下。諸葛亮的能力自然不用多說,在他的輔助之下,劉備成功建立蜀漢,那麼龐統如何呢?

    實話說,龐統既然能跟諸葛亮齊名,那他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而且就劉備給龐統的待遇來看,其實他和諸葛亮是差不多的,都是軍師中郎將,而且龐統的本事還更加側重於軍事謀略,反倒是諸葛亮,前期的能力主要側重於國政,後期才側重於軍事,劉備入蜀攻打劉璋,帶的是龐統而沒有帶諸葛亮,其實就足以說明問題了!可既然龐統聰明絕頂,為啥卻輕易死在了落鳳坡,並沒能輔助劉備攻下益州呢?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在民間有非常多的討論。有些人認為,龐統比較倒黴,本來在落鳳坡被伏擊的並不是他,而是劉備。在制定作戰計劃時,劉備考慮到龐統乃是一介謀士,不擅長在山地騎馬,準備自己走落鳳坡這條路,讓龐統走大路進攻,但是龐統不願意。而在出發之前,龐統的戰馬出了問題,又換上了劉備的的盧馬,劉備的的盧馬傳說防主,再加上它本身是白色,非常顯眼,所以當龐統騎著的盧馬到了落鳳坡時,直接遭到了張任的伏擊,他們都把龐統當作劉備了,不遺餘力,萬箭齊發,最終射殺龐統。所以說,龐統其實死得是挺倒黴的,本來他是不會死的。

    除了上面這種看法,還有人認為,龐統之死,其實乃是他自願的,而目的,則是為了給劉備提供一個進攻益州的正當理由。當時劉備雖然想要拿下益州,但他畢竟是收到劉璋的邀請前來,劉備面子薄,下不了手,害怕受人非議。於是龐統選擇了犧牲自己,來給劉備提供一個出兵攻打劉璋的理由,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儘管在龐統出兵之前,出現了種種異象,暗示著此行不妥,但是龐統仍然執意前往,最終戰死於落鳳坡。

    關於上面這個觀點,本文其實並不怎麼認同的,劉備為人確實仁義,攻打益州確實不妥,但就當時的情況來看,劉備其實已經和劉璋翻臉了,擺明了就是要攻打劉璋。既然都翻臉了,龐統又何必以自己的犧牲來給劉備提供出兵的理由呢?

    再說了,要爭奪天下,劉備尤其缺乏龐統這種大才,龐統此時選擇自殺,那不是腦子有病嗎?事實上,本文認為,龐統之所以輕易死在了落鳳坡,分析以下兩個原因不難理解!

    一、龐統在和諸葛亮賭氣

    劉備雖然看重龐統,將他的地位放到和諸葛亮一樣高,但是在龐統自己看來,他的地位其實並不穩固,他需要一場大的勝利,奠定自己在劉備集團的位置。所以此戰,儘管劉備並不急於開戰,但龐統一直在勸劉備加快進攻。後來諸葛亮從荊州傳來訊息,說此行有可能出問題,希望劉備慎重,這在龐統看來,就是諸葛亮怕他立功,怕他位置超過諸葛亮,所以龐統根本不理諸葛亮的勸諫,執意請求劉備加快進攻,最終慘死於落鳳坡。

    原文:玄德曰:“吾將回荊州,去論此事。”龐統暗思:“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將此書相阻耳。”乃對玄德曰:“統亦算太乙數,已知罡星在西,應主公合得西川,別不主凶事。統亦佔天文,見太白臨於雒城,先斬蜀將泠苞,已應凶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進兵。”

    二、龐統自視甚高,沒想到劉璋手下也有大才

    在龐統看來,劉璋手下大多是庸碌之輩,無人是他對手,所以他根本不懼怕張任等人,選擇走小路去偷襲張任。在龐統看來,他的這條計謀應該是比較穩妥的,因為他派魏延做了先鋒,如果山路有伏擊,最先被打的也是魏延,龐統本身不會出問題。誰想到張任竟然這麼厲害,直接放過了魏延,專打龐統,最終擊殺了龐統。

    事實上,這個張任乃是個智勇雙全的人物,劉備眾人在他手上吃了不小的虧,最終還是諸葛亮率軍前來,動用了張飛、趙雲、黃忠、魏延等眾多將領,才成功的俘虜了張任,足見張任是多麼的厲害!

    結語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演義》)

  • 5 # 劉一千五

    一,三國時期的龐統,就他的“鳳雛”這個雅號而言,不是沒有來得及建立功名,就是浪得虛名。

    龐統根本就沒有什麼功業可以供後人借鑑的。相比之下,諸葛亮什麼都有了。他們兩個,人生機遇就是不一樣。

    龐統在周瑜手下幹。周瑜於孫策非常要好。周瑜不一定與孫策的弟弟孫權要好。孫策死後,孫權的翅膀沒有長硬,所以,照樣使用孫策的手下。孫權有事情的時候就會想起周瑜,打仗的時候會想起周瑜。這就有了“外事不決問周朗,內事不決問張昭”的說法。赤壁之戰後,周瑜帶兵擴大地盤,龐統這時是周瑜的心腹從事。跟隨周瑜左右,周瑜在攻打巴丘時,死了。龐統護送周瑜的靈柩回柴桑。與東吳大臣們有往來。

    周瑜之後,龐統就成了無主之人了。魯肅幾次三番推薦龐統給孫權,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孫權就是不用。魯肅也無可奈何。退而居其次,魯肅把龐統推薦給劉備,諸葛亮也覺得龐統飄零一人,把他推薦給劉備。劉備不喜歡龐統的相貌,找一個小縣城把龐統打發了。

    這樣一來,龐統的處境實在不佳。失去了原來的主子,投奔新主,困難重重。

    諸葛亮把龐統再次推薦給劉備。劉備看諸葛亮這麼熱心,也就收留了龐統。

    劉璋為了自保,請劉備幫助對付張魯,曹操。劉備去了益州,劉備就帶了龐統,魏延,黃忠等等荊州地區的舊官吏到益州協助劉璋了。

    龐統與諸葛亮的意見相反,諸葛亮要力保荊州,攻取中原;龐統主張放棄荊州,進取益州,涼州,再伐中原。劉備就讓堅守荊州的諸葛亮留在荊州,把龐統帶到益州。這樣,諸葛亮和龐統就避免了策略上的碰幢,更能發揮各自的主張了。

    二,龐統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會死在落鳳坡。

    他雖然厲害,也不能未來先知,一是張任,冷苞這樣的蜀中的主要將軍要誓死保護劉璋,盡一個將軍的職責,這樣一來,龐統的危險就無處不在。二是,劉備為什麼要與龐統換馬。眾所周知劉備到了蜀中,一直都是騎的的盧。時間一久,蜀中有名聲的將軍們都知道劉備騎什麼馬,的盧一出現,劉備就出現了。的盧就是劉備的標誌了。

    劉備與劉璋反目成仇後,蜀中的有點見識的將軍們都感到了危險。為什麼,因為他們知道劉備不是來吃素的。劉備是來奪益州的,想把成都奪了佔住不走。他們就不得不保護住益州,成都,才能保護已經有的一切。這是切身利益。所以,蜀中人對劉備不客氣。設身處地地想想也是這個道理。把劉備一消除,不就沒有事情了嗎?

    劉備應該知道蜀中有許多人不喜歡他,要把他趕走。龐統當然也知道這樣,各個方面都知道它們雙方都希望對方的意思。你死我活就在所難免了。

    劉備與劉璋翻臉了。戰爭就開始了。劉璋手下的大將們就要打擊劉備龐統。死的活的都可以於是張任設下埋伏。裝門等待劉備龐統上鉤。

    劉備在蜀中大小十幾仗,他都沒有與龐統交換戰馬。唯獨這會兒,劉備覺得對下屬關心不夠,要照顧龐統一下,堅決把自己的馬與龐統換一下。龐統推辭不過,只好接受了。

    龐統與劉備分兵兩路,劉備一路順風順水,龐統走到落鳳坡,看了看此地的形勢,才覺得山險水惡,是對手埋伏軍隊截擊對方的好地方。

    龐統再問地名,方才知道叫落鳳坡。心頭慌了,準備撤軍。但是,晚了,萬箭射來,龐統和他的馬背射長成刺蝟。

    張任大喜不禁,認為劉備被他射死了,主公劉璋的位子就可以繼續坐下去。

    但是,張任知道是龐統後,才知道中了劉備的計。

    由此及彼,可以推測出。劉備的用心良苦。龐統替他死了,劉備也悲痛過,但是,龐統不死,死的就是劉備了,在生死麵前選擇,英雄必須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第二是劉備有充分的藉口從荊州把大隊人馬調往蜀中。

    於是劉備的原班人馬,大部分經過充分休養後,意氣飽滿地打新地盤去了。

    如果說劉備要害龐統,是站不穩腳的,但是,劉備不把馬調換給龐統,龐統可能就死不了。當然走大路,走小路都有危險,戰爭期間,誰都說不準會發生什麼事情。

    但是,偶然的遭遇,一定會有必然的原因。龐統死早了點。幫助劉備取成都漢中的哪些謀士,在劉備稱帝前,幾乎死光了。劉備在成都的家底,依舊是自己過去出生入死的左右。

    龐統半途而來,又在東吳呆過許久,又主張放棄荊州,劉備還有地盤給關羽那一幫人住嗎?劉備是決不可能放棄荊州的。龐統即使不死在落鳳坡,打下成都後,不是鬱鬱而終,就是名士氣節而離開。

  • 6 # 淨月暖陽

    知道自己死在哪兒?連封神裡的各路神仙都不知道,你讓龐統知道,是不是要求太高了?

    演義裡的龐統,被捧得甚高,與諸葛亮齊名,有“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之名,在赤壁大戰中,為曹操獻上“連環計”,算是與周瑜、諸葛亮、黃蓋等一眾英雄聯合起來對付曹操,終一把大火燒了曹操百萬大軍。之後投入劉備帳下,成了副軍師,並隨劉備入蜀。取西川時,還是因為貪功冒進,被射死在落鳳坡,讓許多人惋惜。因為有人一廂情願的覺得,若鳳雛不死,和諸葛亮一起輔佐劉備,應該可以匡復漢室,一統江山。

    小說中寫龐統死於落鳳坡,原因很多,一是龐統確實死於劉備攻打雒城之時,小說是七分歷史,三分演義,大方向不能違於歷史。二是此橋段明顯複製馬陵道,傳說中龐娟的死法,差了幾百年,姓龐的死法差不多,呵呵,作者在“安利”什麼?自己想。三是古時宿命論盛行,是給能人卻沒成事找藉口的慣用手法,在三國演義裡比比皆是。鳳雛遇上“落鳳”坡,還騎著“克主”的的盧馬,不死上天不容啊!所以,龐統本事再大,也不可能“逆天”,這就與個人能力無關了,題主說的“本事大”就能知道?問得有些奇怪了!

    諸葛亮可以“借東風”,可也不能逆天續命,在他作法向上蒼祈禱時,魏延突然闖帳,讓風吹滅了續命燈。這就是中國文化中,“天最大”的一種表達,天命不可違!當然這只是一個方面,中國文化中也有許多戰天鬥地,不屈服於命運的事例和精神,中國文化是博大精深的!

    歷史上的龐統,可真沒有什麼好的記載,能坐上副軍師之位,還靠諸葛亮的推薦,當了副軍師,還屢屢與諸葛亮爭功,隨劉備入蜀,也沒多大貢獻,還恥笑劉備奪人之地不臉紅,還排宴慶祝勝利,搞得不歡而散。(關於歷史上真實的龐統,我有專文,可查閱)

    雒城那要龐統命的流矢也很蹊蹺,他一軍師文官,離火線應該有一箭之地,怎麼就會射到了他?誰要他命還真不一定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演繹論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