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3615998126879
-
2 # 52好光景
元朝統治者組建的侍衛親軍,使用了兩種不同的方式。一種是根據軍事或者政治的需要,由朝廷下令在指定軍隊內選調精銳士兵,集中到京城,編組成侍衛親軍;這裡面也包括從原有的衛軍組織中分編出新衛的建置。漢人衛軍和蒙古衛軍的編組多采用此種方式。另一種是皇帝授權給某個有功之臣,由他來徵集同族人或同類人,編組成新的衛軍;色目衛軍的組建多采用這種方式。前一種方式顯然是受到中原傳統軍事制度的影響,在中原立國的王朝大多從地方選軍入衛京師。後一種方式則是受到早期蒙古軍事制度的影響,用編組蒙古千戶的形式編組侍衛親軍,有功之臣可以自己徵集下屬並實施管理。 怯薛和侍衛親軍雖然都是中央宿衛軍隊,但在職能上有明確分工。怯薛負責皇帝的安全,掌管宮城和斡耳朵(宮帳)的防衛,一般不外出作戰。侍工親軍則既要負責元朝兩個都城大都和上都的安全以及“腹裡”地區的屯守,又是朝廷用以“居重馭輕”的常備精銳部隊,隨時可以派出去作戰。隸屬關係上二者亦不相同。怯薛由怯薛長掌管,直接聽命於皇帝。侍衛親軍由各衛都指揮使司掌管,除東宮、後宮衛軍外,均隸屬於專掌軍政的樞密院之下。兵員徵集上的差異也很明顯。怯薛成員主要來自蒙古各部,侍衛親軍士兵則不僅來自中原、江南的漢軍、探馬赤軍和新附軍(南宋降軍),原來附籍在蒙古軍中的色目人和流亡的蒙古子女等,亦是重要來源。按照元廷的規定,充當侍衛親軍的必須是精銳士兵,因此侍衛親軍成為元軍的中堅力量,取代了蒙古國時期怯薛作為全軍“大中軍”的軍事地位。 元朝的地方鎮戍軍隊,由駐牧在草原上的蒙古軍和分駐各地鎮守的探馬赤軍、漢軍、新附軍等構成。 蒙古軍一般不出戌草原以外的地區,仍然保持著有戰事傳檄集合、平時散歸牧養的狀態。千戶組織還是蒙古軍的基本組織形式。在元廷與東北、西北蒙古叛王的鬥爭中,北疆的蒙古軍隊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探馬赤軍 在中原等地區戍守的探馬赤軍,在結束對南宋的戰爭之後,被收聚到山東、河南、陝西、四川等要地屯駐,並先後建立了山東河北蒙古軍都萬戶府(1284)、河南淮北蒙古軍都萬戶府(1287)、四川蒙古軍都萬戶府(1289)和陝西蒙古軍都萬戶府(1298)等機構,分別置司於濮州(今山東鄆城北)、洛陽、成都和鳳翔,專門管理探馬赤軍。 探馬赤軍人有了固定駐地後,家屬陸續從草原牧區遷到中原農區,逐漸與蒙古本部脫離關係。如哈刺魯人伯顏,“宋平,天下始偃兵弗服,乃土著隸山東河北蒙古軍籍,分賜芻牧在為編民,遂家濮陽縣南之月城村”。因為是舉家南遷定居,時間長久後遊獵生活習俗逐漸改變,“時北方之初至,猶以射獵為俗,後漸知耕墾播殖如華人”。這樣的情況,在當時應很普遍。探馬赤軍人的後代都隸于軍籍,兒童被編為“漸丁軍”,有時稱“小廝蒙古軍”(《元史·兵志二》)。除了在朝廷指定的山東、河南、四川、陝西地區屯駐外,探馬赤軍還經常被簽發出征和分番鎮戍江南、雲南乃至西北地區。
回覆列表
千戶侯:古代的封號,意為食邑千戶的侯爵,有向一千戶以上的人家徵稅的權利。萬戶侯泛指:高官貴爵釋義:食邑萬戶以上,號稱“萬戶侯”地位:漢代侯爵最高的一層,其中衛青與霍去病是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