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隔壁工位的夏媽媽

    小月齡寶寶,像你的寶寶才5個月。和誰親近都很正常。這個月份的時候還沒有父母的概念,他能認人,但她只是認得誰是“餵奶的人”,誰是“抱他玩的人”,誰是“哄睡最舒服的人”,僅此而已。

    那時候我娃最喜歡姥姥抱,姥姥很開心說:“她認識我。” 姥爺無情揭穿真相:“認識你倒不一定,但他知道你是個好人!” 因為姥姥總是在他哭的時候最先伸出援手。

    後來月份大些,娃就喜歡姥爺抱了。我猜是因為姥爺肩膀厚實,趴著舒服。(真相就是這麼無情)有次我抱著他哄睡,他見到姥爺立馬伸出了小手。

    為娘我的鎖骨好看不好趴啊……淚……

    不得不說老人的確在很多方面更有經驗,會讓孩子更開心更舒適。小寶寶當然會選擇老人。

    不過作為父母,完全不用擔心孩子和自己不親的問題!

    自己成為媽媽這幾年愈發覺得:

    人和人的感情是需要培養的,即使是最親近的血緣。孩子對母親的依戀是天生的。

    這兩條似乎矛盾,其實不然。

    父母和孩子的情感和所有情感一樣,需要日常相處培養。我們見過太多父母把孩子交給老人帶,幾年後孩子和父母不親的案例。

    但孩子和父母,尤其是母親又有著天然的聯絡。在以上案例中,不乏有孩子叫奶奶為“媽媽”的情況。所以,即使母親不在孩子身邊,孩子還是會對“媽媽”有依戀。

    這種依戀可能是生物本能吧。

    我自己在孩子4個月後就上班了,晚上回來和娃玩一會,然後哄娃睡覺。週末才能全天陪娃。現在娃3歲,姥姥一直感慨:孩子還是和媽親啊!

    作為媽媽,我是唯一個能讓娃從嘴裡留下“好吃的”的人。

    有次下班到家,姥姥說娃給我留了3顆櫻桃。讓他留食時,娃的小手摸啊摸,太想吃了,掙扎了好一會兒,還是忍住了!

    連我自己都為老人的付出感到遺憾。老人白天全天的陪伴,抵不過媽媽晚上幾小時。

    當然,我堅持陪睡,睡前帶孩子看繪本,週末幾乎都在和娃玩。

    可見,親情必須有付出才有回報,但由於孩子對母親天然的依戀,可以讓母親付出更少心力的同時達到更好的效果。

    所以,真的不用為孩子和自己是否親近而擔心。

    我家這個在週歲前喜歡姥姥抱,週歲後直到2歲多都喜歡姥爺抱的娃,現在是什麼狀態?

    只要我在家,就非媽不可!

    2歲的時候一起出去玩,回頭一看是姥姥在推車,不幹了,要媽媽推;下樓梯,姥姥來拉手,不行,要媽媽來。

    這是天天給他做好吃的、陪她玩的姥姥啊!

    有天晚上他在吃堅果,吃著吃著給我嘴邊遞過來一顆藍莓幹,他最歡的藍莓幹在什錦乾果裡沒多少。我說:“媽媽刷牙了,你吃吧。”娃把藍莓幹塞到自己嘴裡,邊吃邊說:“這個很好吃!”我就問他:“你願意把自己最喜歡吃的好吃的分給媽媽嗎?”娃說:“也分給爸爸吃。”

    所以,只要父母付出心力,而且不是那麼多的心力,就能贏得孩子的心。

    最後是點小建議:

    1、和孩子一起睡——肌膚之親是培養親近關係的重要方式。(成年人也一樣)

    3、親子閱讀——雖然對5個月的寶Bora說還早了點,但親子閱讀可以在1歲後提上日程。其他好處不說,閱讀過程本身就互動,解決了媽媽不知道對孩子說什麼的尷尬,一起做一件事還能增加親近感。

    4、如果不知道如何和孩子相處,就把娃當做正常人對待——要相信孩子的理解能力會優於他的表達能力,你以為他不懂,可娃經常會給你驚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用過哪種洗髮水比較不錯的,可以推薦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