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題181657596
-
2 # 顏巖156
撿主要的說吧,展開篇幅巨大。譯製精品,簡愛:聽邱嶽峰、李梓。追捕:畢克、丁建華、富潤生、楊成純尚華,邱嶽峰,童自融,程曉樺。瓦爾特:聽魯非,勞力,於蘭,畢鑑章,徐敏,田二喜,等。望鄉:李梓,趙慎之,蘇秀,尚華,等。列寧在十月:張伐,邱嶽峰,徐雁等。牛虻:衛禹平,程之,上官雲珠。大獨裁,凡爾度等:邱大師。極品太多,不說了,太累。
-
3 # 嘮悟聊齋
嗯,這是個過於一言難盡的廣闊話題。都記得!事實上思想和記憶一直就沒有離開過那個歲月。它是如此的深刻入骨的在影響著我!
-
4 # 布林什維克9493
七十年代譯製片有:《列寧在十月》《列寧在一九一八年》《地下游擊隊》《第八個是銅像》《寧死不屈》《戰鬥的早晨》《伏擊戰》《多腦河之波》《海岸風雷》《橋》《瓦爾特保衛沙拉熱窩》《黑名單上的人》《買花姑娘》《南江村的婦女》《摘蘋果的時候》《火車司機的兒子》《看不見的戰線》《阿福》《森林之火》《九號公路大捷》等。
-
5 # 鋒218105227
從小就喜歡看外國電影,五六十年代當時以東歐國家,特別是蘇聯電影為主,但也有西歐的作品.例如法國的勇士奇遇記,義大利的警察與小偷等,此外,牛虻.奧賽羅,少年鼓手等影片都給我留下難忘的記憶、深深感謝譯製人員的辛勤勞動!.
-
6 # 使用者8659796090298
現在的譯製片和那時的就沒法比,那時的配音演員個個都是精益求精的藝術家,每部譯製片都是藝術品。現在的可好個個粗製濫造,偷工減料,打個字幕就當譯製片,太差了。
-
7 # 河清海晏1972
最早看的譯製片,還是《英俊少年》、《虎口脫險》、《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大篷車》、《奴裡》、《佐羅》等。對童自榮老師那獨特的嗓音記憶猶深,當然小時候還不識字,不像現在能邊看原聲影院邊讀中文字幕,當時就困惑為何外國拍攝的電影為什麼還有中國演員與導演(譯製導演),後來才明白配音演員就是聲優,也需要譯製導演。現如今譯製片配音效果太差了,都不得不看原聲影院了。
-
8 # 秋水共長天1963
呼喚《流金歲月》再一次回到觀眾身邊,回憶老電影,回憶紅色經典,回憶老藝術家沒有錯誤。紅色經典鼓舞我們這一代也應該鼓舞下一代,再下一代。
-
9 # 韻流金歲月
上澤的老配音藝術家,畢克,李梓.劉廣寧.童子榮,富潤生,尚華,楊成純,程曉樺.於鼎.趙槙芝,蘇秀,邱越峰……是八十年代之經典的聲音,無法超越。
回覆列表
上譯廠的片子都是經典,老一代譯製片演員的聲音都讓我記憶尤心,很懷念那些經典影片,現在的影視劇沒法比,根本不在一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