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人在做,天在看

    留守兒童好比是一顆具有強烈生存能力的小草,因為父母把他們播撒到一塊貧瘠之地,所以,為了生存,他們要克服被遺忘的憂傷,學習、生活、社交等等方面,他們要有足夠的勇氣和堅韌,才能不被父母、社會所遺忘!

    因此,留守兒童會出現兩種典型型別:一種:自力更生能力很強的獨立者。另一種:自暴自棄的孤獨者。

    目前國家已經很重視留守兒童的發展憂慮,盡一切力量在改變這種對未成年人發展不利的局面。

    期盼,天下父母子女能夠共守一生!

  • 2 # 眾樂眾開心

    留守兒童是社會飛速發展而形成的一個特殊群體,也是一種很無奈的存在。父母離開孩子,都是為了生活,如果有一定的經濟實力,誰也不捨得把孩子單獨留下。留下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跟著爺爺奶奶生活,他們也許在物質生活上不是太缺少什麼,但是在精神生活上,肯定會有很大的缺失。

    因為父母不在身邊,孩子的教育就成了很大的問題。爺爺奶奶的年齡也都大了,他們很難有更多的精力去教育孩子。所以我覺得還是要學校能和家庭結合,以學校為主,多加強思想教育,一定要防止孩子走上邪路。

    父母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一定要多陪陪孩子,關心一下孩子的心理需求,儘可能多的讓孩子感覺到親情的關愛。平常還是要多打電話和孩子溝通,雖然不能見面,但透過電話,多少也能起到一點作用。

  • 3 # 牧雲慕育

    留守兒童的教育可以說是教育之痛。

    學界對留守兒童的定義是:留守兒童是指外出務工連續三個月以上的農民拖留在戶籍所在地家鄉,由父、母單方或其他親屬監督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這個定義直接告訴我們,留守兒童是正值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

    隨著國家工業化,城鎮化速度的加快,大批農民出於生計湧入城市充當勞動大軍,留下年邁的老人和自己的孩子在農村 。

    農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

    雖然國家為了促進教育的公平,讓更多農村孩子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免費師範生、“銀齡計劃”(即把一些優秀的城鎮退休教師返聘到農村支教),但這些措施對農村教育的發展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農村艱苦的環境留不住教師,多數教師到農村學校安不下心,稍微優秀的教師都想著往城裡調。

    農村學校的教師大多身兼數職,專任教師缺乏,一個老師教幾門課。師資的缺乏極大地影響著農村留守兒童接受教育。

    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單調乏味

    比起城鎮學校裡的學生,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可謂單調乏味。不像城鎮學校有各種各樣的活動,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裡似乎只有上課,即便課表上排了音樂美術等等,對他們來說,也僅僅是變著法的上課。曾在農村支教的時候問過那些留守的孩子們,問他們課後都做些什麼,一個離學校近的孩子說他們每天就是上課,學校也沒什麼活動,語文老師會交音樂美術體育,而且這些課還要看學生表現,放學回家後會幫著爺爺奶奶做農活。對他們大多數人來說,學校只進行一項活動,那就是上課。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相隔兩地,每年與父母見面時間最多的是寒暑假。這些兒童長期由爺爺奶奶帶,隔代的交流溝通存在障礙,孩子在學校遇到什麼事,很少和爺爺奶奶說,而爺爺奶奶對於孫輩的情緒變化,表現沒有那麼敏銳的覺察力。如果孩子在外面遇到什麼事情。委屈不主動和他們說,他們難以發覺。

    本該是在父母身邊撒嬌的年紀,遇到困難,委屈無人傾訴,就算說了,可能爺爺奶奶也不會懂,於是就開始憋在心理,久而久之,就覺得無所謂了,這對於他們的發展來說是極為有害的。

    農村留守的教育是教育之痛,這是一個迫切需要關注的龐大的群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輝月姬物語主題曲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