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鄜延路節度使李

    搶自己兒媳婦被自己兒子割了鼻子而死的開國皇帝

    西夏國主李元昊晚年雖然沉湎於酒色,但還沒忘記出巡和狩獵。然而,身邊出現的不是皇后妃子,而是沒藏氏。他們的私通有了太子李諒祚的出世。李諒祚自幼被寄養在舅舅沒藏訛龐的家中,公元1047年三月,由於沒藏氏在香枕邊的不停建議,沒藏訛龐被元昊升任為國相,開始掌控國政大權。

    李元昊在酒色中越陷越深,國事基本由沒藏訛龐掌控。在沒藏氏深得元昊寵愛時,又-場摻雜著政治因素的婚姻走進了元昊的生活,這場婚姻的女主角是元昊的兒媳沒移氏。1047年五月,元昊被兒子寧令歌娶的妻子沒移氏的美貌所迷,便將她納為新後,沒藏氏因此失勢。元昊專門為沒移氏在賀蘭山修建離宮,日夜遊宴作樂。

    看到沒藏氏被廢,元昊依然沉湎酒色中,沒藏訛龐從個人情感出發,要為妹妹的失寵報仇;從圖謀大業的角度出發,這也是他篡權的絕好時機。沒藏訛龐從西夏形勢中嗅到了出擊的機會,而這種機會對元昊來說,就是一種死亡氣息的逼近,遺憾的是酒色之味影響到了他一貫敏銳的政治嗅覺,根本沒有覺察到死亡氣息的到來。一場宮廷政變即將發生。

    1048年五月十五日晚,李元昊在皇宮內喝醉酒休息、沒藏訛龐唆使寧令歌約好野利家族的浪烈等人潛人元昊的寢宮行刺,沒想到浪烈未能得手,當場被殺。寧令歌在別人的慫恿下,慌亂之中割傷元昊的鼻子,倉皇逃往沒藏訛龐的家中躲避。

    沒藏訛龐看到利用寧令歌誅殺元昊的計劃沒有得逞,便以弒君之罪殺了寧令歌和他的母親野利氏,而元昊也因為傷勢過重,流血過多而亡,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個因鼻子被割而身亡的君王。諷刺的是,西夏人俘虜他國士兵都是割鼻子的,現在李元昊自己也因為鼻子被割而死,真是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被妻子和妻舅合謀,死於自己的兒子之手。

  • 2 # 糖稀喝得

    雍正篡改了遺詔嗎?有人說康熙皇帝本來是想把帝位傳給十四皇子㣧禵。但是胤禛勾結當朝重臣隆科多,將遺詔中的傳位十四子中的十字,改成了於字。這才奪得皇位的,但這種說法是不可信的,因為當時清朝皇帝的遺詔是用滿文書寫的。而且要用滿語宣讀,所以將十改成於是行不通的。即使是漢字也不可能,因為那時的“於”的寫法是“於”,於是簡化以後的文字。而且清朝皇帝的兒子當時稱為皇子。第幾個兒子稱為“皇某子”,這是規矩不能出錯,如果真的將“十”改成了“於”字,就是“於四子”這在語法上講不通。

    據說,康熙遺詔中曾寫有“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據史料記載也能找到康熙傳位給胤禛的一些跡象;第一康熙曾說要選一個堅固可託之人做嗣予,胤禛性格剛毅,精明務實,手段也比較狠毒,有利於改革康熙朝後期弊政。第二康熙先是派胤禛代替他行祭天大典,又在彌留之際特將他召至暢春園,應該有特殊意義。第三據說胤禛生母仁壽皇太后在胤禛即位時有言:“欽命予子纘續大統,實非夢想所期。”這說明雍正繼位是康熙早就安排好的。

    但是胤禛登基以後,就將在帝位爭奪戰中為他立下汗馬功勞的隆科多處死,與此同時,康熙晚年的貼身侍衛趙昌也為雍正所殺。隆科多是朝廷重臣,康熙死時在其身邊,而趙昌則常常傳達康熙的命令,他們的被殺,又令雍正繼承帝位之事更加撲朔迷離。

  • 3 # 大將軍威武K

    開國元帥劉伯承是我軍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在長征途中從1935年1月開始,身為紅軍總參謀長的他一直擔負為全軍開道的艱鉅任務,創造了一系列戰爭史的奇蹟!

    此時的紅軍雖說確定了西進貴州的戰略意圖,但是當前所面對的敵情仍然非常嚴重。從蘇區一出來連續兩個多月的行軍作戰,紅軍的行動路線始終在蔣介石的預料之中。紅軍剛剛走出黎平才50公里,敵軍周渾元所部就進佔了黎平,從四面八方向紅軍合圍而來的敵軍更是多達30萬人以上!

    紅軍要想擺脫險境,唯一的出路就是迅速突破水流湍急、敵軍重兵設防的烏江!剛剛官復原職、有過在川黔地區作戰經驗的劉伯承就領受了這一艱鉅的任務!

    為了鼓舞士氣,毛主席說:“劉伯承這條獨眼龍,定能想出渡過烏江的辦法。”

    按照當地老百姓的說法,渡過烏江必須有技術嫻熟的船工駕駛大木船在大晴天才能成功。可是在當時,紅軍不可能具備這樣的條件,沿江兩岸的渡船和船工都被黔軍蒐羅走了,新年伊始的季節大雪紛飛,追擊的敵軍距離紅軍最近的不到100公里……

    面對嚴峻的情況,可以想見當時矗立於烏江岸邊的紅軍指戰員的急迫!

    指戰員們經過商議,決定組織突擊隊乘坐木筏強渡,然後架設浮橋供大部隊通過。沒有渡船,就到附近的竹林中砍伐竹子扎木筏。

    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分別從兩個渡口同時發起強渡烏江的戰鬥。數十隻竹筏滿載著紅軍戰士同時下水,頂著凜冽的寒風冒著對岸黔軍密集的炮火開始強渡行動。

    但是渡過去的紅軍畢竟是少數,如何能將主力部隊的3萬餘人全部安全渡過去這才是最後的勝利。扎竹筏顯然是不可能,擔負突擊任務的紅軍扎一個竹筏平均用時3個小時。唯一省時的辦法就是架設浮橋。

    不過問題又來了,水流湍急的烏江自古以來就沒有成功架設過一座橋樑,而要在短時間內架設一道供3萬人通行的浮橋,談何容易?

    在劉伯承指揮下,紅軍的工兵部隊一個營又一個連在江界河渡口開始了架設浮橋行動。把三個大竹排重疊固定在一起組成一個門橋,總共做成了100多個。然後一個接一個地放入江水中,同時用竹篾編成的粗繩連線,再把裝入大石塊的竹簍墜入江中用來固定每一節門橋。

    36個小時後,一座橫跨烏江兩岸的浮橋就建成了,雖然被湍急的烏江水衝擊的像蜈蚣一樣擺來擺去,卻始終垮不掉,承載著3萬紅軍戰士順利通過了烏江。

    作為紅軍強渡烏江作戰的總指揮劉伯承激動的在江邊走了好幾個來回,嘴裡不停的唸叨:“紅軍裡面有神仙!”

  • 4 # 歷史微點

    1933年1月,我組織總負責人博古到達“紅色之都”瑞金,兩個月後,一位共產國際軍事代表也後腳趕到,博古要求同志們一律稱他為李德,有姓“李”的德中國人之意。

    隨後博古主持召開會議,在會上,他向大家隆重推出李德,說他是共產國際派來駐我組織的軍事顧問,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具有豐富鬥爭經驗的國際戰士。

    在此後的近兩年時間裡,李德成為紅軍的“太上皇”,基本上說一不二,牢牢把握著紅軍的命運。但他讓人難以恭維的指揮水平,卻險些把紅軍推進萬劫不復的深淵。一直到遵義會議,主席重新回到紅軍領導崗位,才挽救了組織,才讓紅軍起死回生、走向光明。

    1937年,在飽受磨難的長征中倖存下來的王稼祥去蘇聯治病,當見到組織駐共產國際的代表王明時,他提出了自己的質問:“共產國際是怎樣決定派李德去中國的?在李德去中國前你和他談了什麼?為什麼博古要完全依賴李德指揮軍事工作”?

    但王明的回答卻讓王稼祥大吃一驚,王明說共產國際從來沒有派李德到中國去,他本人也沒有對那個德中國人做過什麼指示,他只知道李德是蘇軍總參謀部派到中國去的,至於派他去中國幹什麼不清楚”。

    關於李德在紅軍領導層的合法性,到現在也是眾說紛紜,但有一個主流的說法是:李德只不過是一個曾被蘇軍俘虜的普魯士軍隊的下級軍官,他來到中國根本不是共產國際派的,而是蘇軍總參謀部派到遠東搞情報工作,後來到達上海時,遇到了正準備前往瑞金的博古,在博古的反覆請求下,他化名李德來到瑞金,成為“共產國際軍事代表”。

    李德的到來,真的考驗、磨練了紅軍,也付出了數萬紅軍年輕鮮活生命的代價,李德執掌大權,組織既沒有調查又沒有研究討論,僅僅憑著負責人的一句話,他就成為了紅軍的主宰者,看似難以想象,但卻真實地發生了。

  • 5 # 微分歷史

    劉秀的大隕石術

    劉秀被王莽四十萬大軍圍困在昆陽城,此時劉秀手裡只有兩萬兵。

    一天夜裡,正當城內人心惶惶,將領想要投降時,突然天降隕石,砸到了城外的軍營,王莽的軍隊死傷無數,但是昆陽城卻毫髮無損。劉秀趁機出擊,打得王莽的軍隊丟盔卸甲。並最終成為東漢開國皇帝

  • 6 # 白修12138

    對於三國來說,形象最離譜的是諸葛亮。

    一提起諸葛亮,人們就會想到空城計,而說起空城計,則展現出了人們對諸葛亮軍事天賦的無比推崇。那麼,諸葛亮的空城計究竟發生過沒有?人們對諸葛亮的追捧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易中天先生對諸葛亮的歷史形象又有著怎樣獨闢蹊徑的品評呢?

    諸葛亮這個人,至少從晉代開始就已經是很多人追捧的物件。當時有一個叫郭衝的人,郭衝這個人大概是諸葛亮的鐵桿“粉絲”,覺得現在大家對諸葛亮的評價遠遠不夠,於是寫了一篇文章,叫做“條亮五事,隱沒不聞於世者”,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這裡還有五件事情是你們大家不知道的,第三件事情就是空城計。諸葛亮的空城計最早見於郭衝的這篇文章。

    後來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的時候引用了這個材料,並予以駁斥,說當時在陽平這個地方根本不可能發生這樣一件事情。為什麼呢?因為當時的司馬懿官居荊州都督,駐紮在宛城,不在陽平戰場,怎麼可能有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空城計呢?但是這個空城計的故事實在是太精彩了,所以文學作品是一說再說,戲劇作品也就一演再演,但是這個事情是不符合事實,也不符合邏輯的。我們簡單地說一下這個空城計吧,大體上的意思就是說司馬懿率兵來進攻,諸葛亮派馬謖去守街亭,馬謖這個人是個書呆子,空談可以,打仗不行,把街亭給丟了,於是司馬懿就率領幾十萬軍殺奔而來。當時諸葛亮手上已經沒有兵了,只好把城門,四個城門全部開啟,派了20個老兵在門口掃地,諸葛亮自己搬了一張琴,焚了一爐香,帶了兩個小孩子,坐在城樓之上唱卡拉OK。司馬懿的大軍跑來一看,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然後司馬懿自己打馬上前,大為驚詫,說牛鼻子老道搞什麼搞?城門大開他開Party啊。於是撤軍。

    這個事情不合邏輯啊,第一,你不就是怕他城中埋伏了軍隊嗎,派一個偵察連進去看看,探個虛實可不可以?第二,司馬懿親自來到城門樓下看見諸葛亮在城樓上面神色自若,琴聲不亂,說明距離很近,看得見聽得清,那你派一個神箭手把他射下來行不行?第三,根據這個郭衝的說法和《三國演義》的說法,兩軍的軍力懸殊是很大的,有說司馬懿帶了二十萬大軍的,有說司馬懿帶了十幾萬大軍的,反正至少十萬,你把這個城圍起來圍他三天,圍而不打行不行?何至於掉頭就走呢?所一是不合邏輯的,諸葛亮的空城計是子虛烏有。

  • 7 # 使用者3245125906777

    要說有些事你想不可能發生它還真發生了。1994年我在蘭州炮兵旅任作訓科長,為了參加蘭州軍區"西部一94”演習,旅在坪城靶場進行實彈演練,火箭炮射擊分帶阻力環和不帶阻力環,這次射擊目標是帶阻力環,發射後彈道在飛行過程中陽力環脫落,距離比原定遠了兩公里,炮彈落在警界區域外,當時警界哨兵未發現異常情況,演練結束後剛回到靶場,一個放羊老漢找來了,說炮彈炸死他3只羊,緊接著又一個老鄉推著腳踏車來找,彈皮把腳踏車後帶炸爛了,把他腳指甲削掉了,我看一下傷口真是,好在無大傷真驚險,不幸中的萬幸!

  • 8 # 笙簫悠揚

    一,歷史從非走邏輯路線,而是依規律。

    二,邏輯乃臆想天開,規律有歷史經驗。

    三,憲政依邏輯限制專制,卻走向悖論。

    四,依邏輯法治可限制惡,卻惡上加惡。

    五,相信性善則人向善,從邏輯上不通。

    六,五千年中國文化,從不作邏輯判斷。

    七,不依邏輯,我文化存而依邏輯者亡。

    八,人身長瘤,邏輯當去,可想其共存?

    九,邏輯上科學造福,可地球生存危機。

    十,邏輯上可以力壓,但反力比壓力大。

    誰能舉岀邏輯推論放之四海皆準?一加一尚且不一定等二,則邏輯,遊戲而已。

  • 9 # 風生水起51350

    新中國成立後,搞練鐵取不邏輯,叫每家鍋拿岀來練鐵,原史森林都拿去練鐵,沒鉄砂,去江裡洗沙,洗鐵沙,這才是邏輯,回想起來真是可笑。

  • 10 # 水泡破了

    關羽刮骨療毒

    據《三國志·關羽傳》記載,關羽刮骨療毒確有此事,但沒有記載醫士的姓名,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醫士肯定不是華佗。關羽中箭的襄陽之戰發生在公元219年,而華佗在公元208年就被曹操害死了,不可能在11年後來給關羽治病。

  • 11 # 彩虹妹妹說歷史

    這個問題就以一個牛哄哄的歷史人物來說事吧!

    桑弘羊,漢武帝時期出仕進入核心決策層,昭帝時觀點思想趨於大成。曾舌戰群儒,一個人VS六十多個廷臣。

    一、桑弘羊個人簡介

    桑弘羊,河南洛陽人,西漢“央企”之父,官至御史大夫。

    桑弘羊出身商人家庭,十三歲時以精於心算入侍宮中。自元狩三年(前120年)起,在漢武帝大力支援下,先後推行算緡、告緡、鹽鐵官營、均輸、平準、幣制改革、酒榷等經濟政策,同時組織六十萬人屯田戍邊,防禦匈奴。這些措施大幅度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為武帝推行各種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但凡事有利有弊,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漢昭帝即位,桑弘羊遷任御史大夫。 始元六年(前81年),鹽鐵會議召開,因賢良文學指責鹽鐵官營和均輸、平準等政策"與民爭利",桑弘羊與之展開辯論。

    元鳳元年(前80年)九月,桑弘羊因與霍光政見發生分歧,被捲入燕王劉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謀反事件,牽連被殺。

    二、桑弘羊,有著天才與算計的一生!

    他很會算。不是算命,是算數!

    當時,人們的算數不好,算賬要用到算籌(當時沒有算盤),每次都要費時費力才能算出一個數來,很不方便。但桑弘羊不同,他不用算籌,而是直接心算,又快又準

    由於其智商太高,據說,13歲的時候就被加官為侍中。13歲,對比現在的我們,剛小學畢業,還傻不拉幾啥都不懂呢,看看人家,天才也!關於他如何進宮的,歷史並沒有可靠記載,說法很多,不過目前有一個比較可信的說法就是:漢武帝親自徵召他進的宮。

    他入宮後,漢武帝對他的“天才之能”仍不敢相信。有一次就特意問他,你不是很能算麼,知不知道我的宮殿有多大?桑弘羊略一思索,然後就噼裡啪啦報了一大堆數字,到底對不對不得而知,但是至少當時看起來很對,這一舉動再一次震住了漢武帝。

    漢武帝繼位,國家富得流油,武帝也是文韜武略,很是牛逼,但是,要打仗就得耗費巨資。於是,桑弘羊又華麗麗的登場了。“算緡告緡令”、“統一幣制”、“假民公田”和“西北屯墾”,這一系列改革,讓國家的財政面貌為之煥然一新!桑弘羊這一生中幹過的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兩件大事,一是鹽鐵官營,二是均輸和平準。

    桑弘羊,舌戰群儒一人VS六十多人

    舌戰群儒

    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身份為“文學”、“賢良”的儒生,出席“鹽鐵會議”

    儒生茂陵唐生:“我是來替老百姓說話的。自從國家實行鹽鐵官營、酒類專賣後,老百姓可苦啦!這簡直就是與民爭利,鬧得國富民窮,如此政策早該廢除了。”

    又一儒生:“孔夫子說過,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我們要推廣道德,提倡仁義,反對重利輕德而捨本求末。如此則人們就會老實聽話,國家的財用自然就會充足。”

    桑弘羊:“剛才說話的這兩個人,我看是遊手好閒、不耕而食、不織而衣的寄生蟲。你們叫囂國富民窮,好像是為民請命,其實不過是為豪強勢力和工商大賈請命。如果取消了鹽鐵官營、酒類專賣,得到好處的只會是這些人,國家的利益就要受到損害,老百姓才真正要受苦。你們要反對的是中央集權制,你們要的是分裂之權,割據之權,這是絕對辦不到的。至於說到推廣道德,提倡仁義,這些腐朽的說教是根本不能治國的。

    緊接著將話題轉向了反對和匈奴作戰的問題上來:“古時候重視道德,輕視用兵打仗。孔子云:遠方的敵人不服,就用德政感化他們,使他們歸服。現在放棄道德而濫用武力,就是勞民傷財。”

    儒生萬生:“對匈奴的戰爭不能再打下去了,戰爭的結果只能是民不聊生。還是罷兵休戰交好為上策”。

    桑弘羊:“匈奴侵擾成性,百約百叛,對言而無信的頑敵,只能訴諸武力。漢武帝時代,就用鹽鐵官營的收益,修築工事,加強防務,興義兵以誅強暴,保護了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現在我們必須沿襲武帝的政策,加強軍備。你們所說的拿金錢美女去交好匈奴的做法很無恥,這又算什麼道德呢?”

    辯論進行了很長的時間,桑弘羊舌戰群儒,一人大戰60多名儒生,且在辯論中一直佔上風,使賢良文學們“恧然不能自解”。

    這樣的人才,在現代少有,這樣的氣魄膽識,在現代沒有。在現代看來,不符合邏輯的人和事,可就這麼發生著,古代人的智慧是逆天的存在。

  • 12 # 村夫印象

    以一人之力滅一國,算不算奇蹟?而且是兩次,並且兩次都發生在唐朝。

    第一次:安興貴滅大涼皇帝李軌

    安興貴,祖籍中亞安息國,北魏時期,祖上遷居涼州,併成為武威望族,後世有“天下安氏出武威”一說。

    武德元年(618年),李淵派使者聯合李軌,並稱李軌為從弟,準備會攻於617年在蘭州稱帝的薜舉,並冊封李軌為涼王、涼州總管。

    但是,正逢李軌稱帝,派尚書左丞拜見李淵,文書中自稱“從弟大涼皇帝”,大有與李唐分庭抗禮之意,李淵認為李軌不肯臣服於己,囚禁鄧曉,並有意討伐李軌,奈何政權初建,實力不強。

    就在此時,一向低調的武將安興貴向李淵上表,自己一個人就能搞定李軌。

    李淵當然不信,李軌佔據整個河西,一個人怎麼可能搞定。

    安興貴說,他哥哥是李軌手下的大將。

    或許李淵只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反正沒帶什麼兵馬,至多少損失一個不太起眼的武將而已,就讓安興貴去了。

    安興貴一人一馬前往,聲稱是來投奔自己哥哥的,李軌無所顧忌的答應了,還給安興貴封了個將軍。

    安興貴利用家族的影響和哥哥的關係,不斷暗地裡策反李軌的手下,掌握了李軌手下眾多將領,並建立了反李軌的聯盟軍。

    但沒有不透風的牆,對李軌非常忠誠的梁碩發現了安氏兄弟的密謀,並提醒李軌注意。

    結果很意外,安氏兄弟發現風聲走漏,勾連了一大票人構陷梁碩,李軌居然聽信了誣陷之詞,把梁碩砍了。

    或許是天亡李軌吧,涼州大旱,百姓食不果腹,皇帝卻無所何為,不管不問,導致眾叛親離。

    安氏兄弟見時機成熟,起兵攻打涼州,李軌迎戰,但意外的是,只有一千多將士跟隨,勝敗毫無懸念,安氏兄弟趁機攻佔涼州,並把李軌俘虜至長安。

    619年,李軌被李淵砍於長安。

    安興貴平定李軌有功,拜上柱國、右武侯大將軍,封涼國公,賜帛萬段,實封六百戶。

    第二次:王玄策一人滅印度(中天竺國)

    王玄策,生卒年不詳,外交家,多次出使印度(有說三次,有說四次)。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李世民派王玄策出使天竺,四天竺國王派使臣攜財寶準備與王朝貢大唐。

    但此時,恰逢中天竺王屍羅逸多死亡,大臣阿羅那順趁機篡位,不迎接王玄策也就罷了,也惦記著王玄策使團的財寶,使團只有30騎兵,理所當然的戰敗,使團成員被俘,財寶被搶,但王玄策卻逃了出來。

    其臣那伏帝阿羅那順自立,發兵拒玄策。時從騎才數十,戰不勝,皆沒,遂剽諸國貢物。

    王玄策先到吐蕃找松贊干布,然後又到泥婆羅(今尼泊爾),說服兩國出兵討伐天竺,得到了吐蕃1200兵、泥婆羅7000騎兵。

    王玄策與副使蔣師仁率聯軍進攻到中天竺的茶鎛和羅城,作戰三天,攻破茶鎛和羅城,斬首三千餘級,敵人被溺死的約一萬人。

    阿羅那順逃走,收攏散兵再次交戰,蔣師仁擒獲阿羅那順,俘斬敵人數以千計。

    餘眾跟隨國王的妻子在乾陀衛江抵抗,蔣師仁擊敗他們,俘獲其妃、王子,又俘虜男女一萬兩千人,各種牲畜三萬,五百八十座城邑投降。

    打趴一個,其它的就心服口服了。

    東天竺王尸鳩摩送牛馬三萬饋軍,還送來了弓、刀、寶纓絡。

    迦沒路國獻異物,並送上地圖,請求得到老子像。

    貞觀二十二年(651年)五月,王玄策把俘獲的阿羅那順及王妃、子等,俘虜的男女一萬二千人、牛馬二萬餘送到長安獻俘。

    估計對當時的朝臣來說,天竺距離太遠,王玄策的不世之功沒能受到應有的重視,僅被冊封為從五品的朝散大夫而已,史書上連他逝世的年份都沒記載。

    說點題外話

    王玄策還從天竺帶回了一個方士那邇娑婆寐,自稱已經200歲,懂長生之術,歷經數月,造出所謂的延年之yao。

    適逢李世民生病,吃別的yao沒效,吃延年yao也沒用,兩個月後,李世民病逝,那邇娑婆寐被放還回國。

    令兵部尚書崔敦禮監主之,發使天下,採諸奇yao異石,不可稱數。延歷歲月,藥成,服竟不效,後放還本國。

    史書上對李世民的死的記載,非常簡單。

    己巳,皇帝崩於含風殿,年五十三

    同時期的郝處俊曾指出,先帝之死乃是因為持續服用長生yao而導致的中毒。

    服胡僧長生yao,遂致暴疾不救

    應該是這樣,所謂的長生不老丹,其實就是一種慢性毒yao,含有大量的硫化汞,少量服食,能提神醒腦,過量就必死無疑,歷史上死於長生不老丹的帝王數不勝數,除太宗外,唐憲宗、唐穆宗、唐武宗、唐宣宗都因此而死。

    丹yao雖好,可不要貪吃哦!

  • 13 # 行學組

    如果你不瞭解這些歷史,建議不要在辦公室或人多的地方看,否則小心笑破你的肚皮。

    1、若論歷史,最服宋國

    春秋時,宋國是一個奇葩的存在。

    到了更加奇葩的宋襄公時期,人家居然位列春秋五霸,儘管排名最後,但好歹也屬於當時的五大善人之一,其地位大概相當於現今的腐國。

    這不,腐國又在嚷嚷著派軍艦來打我們,逼著我們再買鴉片,嚇死寶寶了。

    本文講述兩個與宋國相關的笑話,哦,不對,是兩個成語,列公看看是否符合邏輯。

    2、各自為政:羊肉引出的戰敗

    鄭國與宋國一直不合,其實,春秋時期,各國都不和,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他,後天大家一直去打阿三。這不是,鄭國又準備打宋國了,宋國也不怠慢,派華元掛帥出征,迎戰鄭軍。

    眼看大戰在即,華元下令殺羊,犒賞將士,鼓舞軍心。

    所有人吃到了羊肉,歡歡喜喜,唯獨華元的司機羊斟沒吃到。

    為什麼是司機,大家知道,春秋時作戰,還是以戰車對陣為主要形式,而羊斟就是華元戰車的駕駛員,車把式,司機。

    羊斟沒吃到羊肉也算罷,但是在他到處找羊肉吃的過程中,還不斷受到譏笑:你丫跟著老大,作為老大的司機,居然沒吃到羊肉?

    老羊鬱悶至極,並且懷恨在心。

    第二天,兩軍對圓,華元正要發表激昂的戰前演講,羊斟先說話了:

    全軍作戰,是你說了算。

    全軍吃羊肉,是你說了算。

    但是,這輛車,可是我說了算。

    在大家目瞪口呆時,羊斟趕著他的車,大搖大擺地到了對面的鄭軍戰陣,還沒明白過來怎麼回事,華元同志就被鄭軍俘虜了。

    還打什麼伏,宋軍瞬間土崩瓦解,大敗而歸。

    留下了著名的典故:各自為政。

    3、半渡而擊:年輕人不講武德

    宋鄭兩個是世仇。

    這不是,在吃羊肉之前的宋襄公時期,宋襄公奉獻了史上最奇葩的戰敗。

    這一次,是宋國主動打鄭國,宋襄公親自掛帥。

    鄭國弱小,向五大善人之一的楚國求救,楚國發兵,宋襄公率隊迎擊楚軍。

    佔得先機的宋軍在泓水以逸待勞,高高樹起仁義的大旗,準備迎戰楚軍。

    終於等到楚軍進發到了泓水南岸,楚軍開始渡河。

    宋國的大司馬公孫固向領導建議:敵眾我寡,應乘楚軍半渡而擊之。

    “No,no,no!”

    “仁義”的宋襄公可不這麼認為:乘人之危而取勝,傳出去那可不好聽。

    於是楚軍從容渡河,並在北岸開始列陣。

    又有人勸:領導啊,敵人陣形未成,攻擊必勝。

    “No,no,no!”

    宋襄公再次否決,其態度像極了某國的大統領:怎麼能這樣,年青人怎麼不講武德?閉嘴,耗子尾汁!

    楚軍發起了強力進攻。

    宋軍大敗,宋襄公逃跑,屁股上中了一箭,不久後因此傷而丟了性命,臨死前一直大喊:

    年輕人不講武德!

    年輕人不講武德!

    宋襄公留下的奇葩笑料,讓人們笑了兩千多年了。

    4、在我等看來,這兩件事,真的是不符合邏輯啊

    歷史比故事好玩的多,有趣的多,不是嗎?

  • 14 # 靜心匠道

    在晚明時期,發生了一件讓當時人乃至到現今都無法理解的事,後世將此事定位了一個懸案,眾多的科學家和學者歷史學家都曾經對此發表過自己看法,最後都卻無法完滿的解釋事件中許多邏輯不可思議的問題。此事就是。。。。。

    神奇的1626年

    公元1626年有什麼神奇呢,這一年是明朝的天啟六年,同時也是後金最悲哀的一年,因為這一年後金創始人在寧遠城下,被紅衣大炮給轟到飛上了天,已經年老的一代梟雄努爾哈赤就這樣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同樣是1626年距離明朝千里之外的曼哈頓被荷蘭人用24金幣在印第安人手裡買了下來,此後這裡變成了荷蘭人的橋頭堡,誰也沒想到數百年後,這24金幣衍生出一個無法計算的價值。更是在這一年明朝的都城,下城內發生了一場頗為詭異,無法解釋清楚的大爆炸,因為這是一個重大事件,事件結果是直接導致了後來崇禎的接班,因為當時天啟的兒子在這一場事件中,被殘木和碎塊扎的夭折了,才有了後來兄終弟繼。

    天啟大爆炸當時是什麼情況?

    為了讓大家能夠親身體驗一下這事件的特殊性,我們穿越回到當時的幾位人物身上,你可能會發現這事確實很離奇,但是卻真實發生了。

    首先我們先穿越到當時的皇太子,只有一週歲的朱慈炅身上,可以說朱慈炅是幸運的,也可以說是不幸的,幸運的他成了皇太子,不久以後未來明朝的天子。不幸的是,在公元1626年過完端午節後的一天,忽然在安睡中的朱慈炅被一聲強烈的波動和巨大的響聲震醒了,還來不及哭,他就被保姆和宦官保護,衝出了不斷掉磚瓦的宮殿,可是朱慈炅運氣特別的不好,在衝出的過程中,被掉下了的東西砸中,遇上高空砸物這種事,還真是有理說不清,只有一週歲的朱慈炅或者是被砸中,或者被嚇怕了,反正就這樣很背的歸西了,死後被追封為獻懷太子,如果他泉下有知,確實想罵一句,我招誰惹誰了?

    其次,我們在轉另外一個人身上。這是在皇宮正在腳手架上搭建修理宮殿的工匠某甲,他是被僱用過來的2000人之一,能夠進入皇宮幹活當然是幸運的,說自己修過皇宮,對於後人和回到家鄉起碼可以吹一輩子。剛過完端午節的某甲,吃著五芳齋的粽子,打算爬上腳手架搬磚的時候,忽然一生劇烈的動盪,大地搖動了起來,遠處忽然冒出了一個蘑菇雲,這沖天而起的蘑菇確實好看,但是還沒等他反應過來,腳手架就散架了,在高處跌下來的某甲,正好紮在了一個小孩身上,對這個人可能就是朱慈炅,反正最後某甲變成了肉醬,這是歷史記載的。

    皇宮以外,玄弘寺街頭,一個女子坐在轎中,他無意間聽到了空中有非常奇怪的聲音,還沒反應過來什麼事,忽然一聲巨響,自己的轎子頂端沒了,尷尬的她發現自己的一身衣物竟然粉碎了,幸好人還在轎中,要不在明朝這可沒辦法解釋了。可是她擔心的有點多餘,因為整個街上比她尷尬的人更多,許多人見到大家都是衣服全被離奇的震碎掉,有一些婦人無奈,只好撿了一些瓦片,擋住了自己的重要部位,免得自己那麼尷尬。

    但是他們都還是幸運的,有些人就非常的不幸了,據說一個學堂裡面的32小童連人都找不到,而街上在走的一些人,轎子還在,人卻全沒了。而衝擊力強大的衝擊波,更把一頭5000斤重的石獅子,吹到了很遠的地方,能飛那麼遠的石獅子當初如果能夠保留下來,或者能夠歐給我們現在研究找到一些線索。

    邏輯不通的許多細節

    再次重申天啟這事,是歷史肯定發生過的,並不是瞎編和誇大的,有人說這時明朝的火藥庫保管不力發生的事件,確實後來明朝的火藥庫經常來這麼幾齣,但是由於天啟這次不同尋常和不符合邏輯與自然規律,所以才被世人記載了下來,如果是普通事件,大家也不會浪費筆墨卻寫了,寫作不花時間和精力嗎?

    天啟六年這次“轟趴”事件,有哪些讓人不符常理的地方呢?

    第一:有蘑菇雲但是沒有火燒過的痕跡,對大家都見到了巨大的蘑菇雲,也看到了上文幾處地方,大家許多衣服都震消失了,可是這方圓那麼大的地方,卻沒有多少火燒的痕跡,這有點不符合常理,也讓人想起了後世的“小男孩”,當然明朝時候愛因斯坦都沒出生,怎麼會有這東西產生呢?所以現在大家都沒搞明白為什麼。

    第二:就是災後檢查,大家發現一個非常奇異的問題,所有的人都是是失去了衣褲,導致大家都是一絲不掛的,這也非常奇怪到底是什麼樣的力量,做到一瞬間如此精準的分辨材質,你說他火不是,你說他是衝擊波也不想,反正這事到現在都是懸案,因直接也沒有任何一種東西能做到這樣的效果。

    第三:同一個地方,有人幸運有人卻遇難,據說當時一個點也非常奇怪,就是某甲出門遇上了幾位朋友,大家相互寒暄鞠躬是,鞠躬下去的某甲卻離奇的頭飛了,就在一步之遙的幾位朋友,沒有任何傷害。

    第四:衣服和器皿離奇的飛來了遙遠的西山,這時後來有人發現告訴當朝官員,他們連忙找人去看,一檢查發現,竟然是真的。

    其實天啟當時也被嚇的半死,當時他在吃早飯,現在今天晚上木工該做什麼款式的木玩具,當然是用紅木還是用金絲楠的思考,這時忽然的震盪打斷了他的思路,幾位宦官拼死拉了他出宮,但是非常不幸的一位被砸中了直接護衛有功光榮了,此時天啟驚慌失措的跑,最後畢竟是天子,學過地震的如何躲藏教程,他躲到了桌子底下,躲過了一劫,可是他的那些宦官就沒那麼幸運了,許多掉下來的磚頭和瓦片,木樑打中,紛紛的先走了一部,不能再服侍天子了。

    專家對天啟事件的成因猜測

    這裡我只能用猜測一詞,因為是無法定論的事件,對於此事許多各行各業的專家都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特別是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要破解這個謎一樣的事件不難,但是各家的說法最後的無法解釋通一些關鍵,不過我們可以在他們的觀點中,找到一些有趣的腦洞想法。

    地震說、

    隕石說、

    龍捲風說、

    火藥說、

    大氣靜電說、

    地球內熱說、

    隕星、

    暗物質、

    外星人、

    UFO、

    以上說法已經涵蓋了大部分的猜想,不過還有許多專家腦洞大開想過空間裂縫說法,這說法確實有一定說服力。大約理解就是當時不知道一個什麼東西,他具有擾亂空間的特性,在短暫的爆發下,忽然產生了空間裂縫,所以導致了一些人消失,還有就是衣服和器物被搬離到很遠的地方,當然這個想法有點扯,不過確實是一個新思路,因為現在科學已經證明宇宙並不是唯一,平行宇宙也存在,那麼空間這個概念就等於一個容器,容器也有會被破開的時候,只是他恢復的時間很快,所以大家才沒發覺這個奇怪的空間變化。

    結論:

    其實,介紹完那麼多觀點,最後我們還是無法得知,當年這事是怎麼發生的,因為確實無從解釋,但正是這種謎一般的事件,讓我們更覺得宇宙的離奇,讓我們去不斷開闊和發掘,這也是為何中國現代科學家不斷努力,為更好的掌握瞭解宇宙努力的原因。

  • 15 # 閒雲去處

    二十四史中的《梁書》記載,南北朝時期,南梁朝的陳慶之從來沒有帶兵打仗的經歷,年輕的時候也不過是因為圍棋技藝高超,受到了梁武帝蕭衍的賞識,而且擔任的只是一個小小的文書官,不知道是什麼原故,在他42歲時,竟然被梁武帝任命為武威將軍,不但率領孤軍深入敵後,轉戰千里殺進洛陽城,而且歷經47場戰役,攻陷城池32座。

    而且最不符合邏輯的是,陳慶之所取得的戰績在中國戰爭史中鮮有記載,而且他所率領的七千白袍軍,不管對手有多少兵力,也不管是騎兵野戰,還是攻城戰,甚至是防守戰,這七千人馬沒有得到過任何補充,不但沒有打過一次敗仗,而且一直是滿員編制,沒有絲毫損失。

    如果這不是四渡赤水出奇兵的軍事偉人親口說了一句:“再讀此傳,為之神往” ,後人幾乎都要忘了歷史上竟然還有這麼一位軍事大家 ,而且被冠以“被歷史所遺忘的不世名將”的稱號。從《梁書》、《南史》以及《資治通鑑》等書上都記載了這場既不符合邏輯,但又在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事件。

    由此, 南北朝的童謠雲:"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白袍將軍陳慶之也由此得名,而且根據這些記載統計,北魏朝共出動了近五十萬軍隊,也沒有抵抗住陳慶之率領的七千兵馬,這完全不符合冷兵器時代實際作戰的規律。

    孫子兵法雲:“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當我方的兵力是敵方的十倍,就可以打一場圍殲戰。兵力是敵方的五倍,就可以採取正面攻擊戰。兵力是敵方的兩倍的時候,要想辦法分散敵方,然後逐個擊破。如果我方兵力較弱,就要避免作戰。

    陳慶之在攻打北魏把守的滎陽城時,堅守城池的七萬名守軍竟然沒能抵擋得住七千人的進攻。不但如此,在面對北魏三十餘萬兵馬時,陳慶之親率三千白袍軍出戰,一場騎兵對決下來,將三十餘萬的北魏大軍殺得丟盔棄甲,而且還有俘虜......《梁書》“我等才有七千,虜眾三十餘萬”。

    這種不符合邏輯的戰鬥力,以及取得的戰績就這樣發生了,看來白袍將軍陳慶之的逆襲人生是沒有人能夠解釋得清楚其中的邏輯,以至於埋沒在浩瀚的歷史塵埃之中。

  • 16 # 全球史觀

    最近在看《大秦賦》,雖然這是一部影視作品肯定與真實的歷史有一定的出入,但是對於一些大事件的情節經歷還是不會相差太多的。

    這部影視劇的熱播引起了人們對於秦朝歷史的熱情關注,特別對於秦始皇嬴政時期的那些事情尤為感興趣。

    我們暫且撇開影視劇不談,來談談秦王嬴政即位的那一段真實的歷史。

    在秦王嬴政加冠前後的這幾年裡發生了兩次最不符合歷史邏輯卻最後真是發生了的事情,即秦王嬴政設計除去嫪毐和呂不韋罷相。

    第一:嫪毐為什麼要叛亂?

    這件事情發生的非常離奇,不管是根據影視作品還是史書上的記載,嫪毐確實與嬴政的生母趙姬存在作風上的問題,兩人確實有私情並不是八卦緋聞。

    事後東窗事發,秦王嬴政發現了嫪毐與太后趙姬之間的秘密。

    但就這秘密放在春秋戰國時期其實也不算特別大的事情,畢竟那個時候儒家思想還沒有佔據統治地位。

    嬴政確實沒有辦法治嫪毐的死罪,況且趙姬是嬴政的母后,有趙姬的偏袒和獨寵嫪毐有一個非常堅實的靠山,嫪毐也足以被封為長信候。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

    長信侯毐作亂而覺,矯王御璽及太后璽以發縣卒及衛卒、官騎、戎翟君公、舍人,將欲攻蘄年宮為亂。

    長信候在秦屬於什麼樣的官位呢?可以這麼說:

    長信候是秦國最高的爵位,嫪毐的權勢和地位就相當於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或者是享有諸侯國王的權利。

    雖然秦始皇抓住了嫪毐和趙姬之間私通的這個把柄,但是這個把柄根本就沒有辦法讓嬴政治嫪毐的死罪。

    因為秦法裡沒有這條規定,既然沒有這條規定如果嬴政對嫪毐施行刑罰當屬於濫用私刑。

    所以綜合以上原因來看,嫪毐既受太后趙姬的獨寵,有一個堅如磐石的靠山,同時自己又在秦庭位高權重,所以嫪毐根本就沒有必要造反。

    正史中對嫪毐叛亂的記載寥寥無幾,所以我們只能參考一下野史中對於這一事件的記載。

    有人說嫪毐發兵叛亂並將矛頭直指秦始皇是太后趙姬預設的,趙姬想立自己與嫪毐之間的私生子為王,這一點也不符合歷史邏輯。

    自古就有母憑子貴的說法,秦王嬴政也是趙姬的親生子,趙姬位高權重和榮華富貴其實都是嬴政給予的。

    況且趙姬也並不迂腐和愚蠢,同樣是自己的兒子,她何必要冒險幹一件具有特別高風險的事情呢?

    既然這樣也說不通的話,那麼事情的原因就只能從嫪毐自身上來找了,嫪毐能夠得到太后的寵愛並能混到風生水起其實也說明了嫪毐非常聰明,情商也非常高。

    但嫪毐最後發動叛亂只能說嫪毐揣錯了秦始皇嬴政的本意,將事情的最終結果想得過於複雜化了,從而下錯了一步棋。

    可以說嫪毐是秦王嬴政從趙姬那收回權力的一個犧牲品而已,對於秦法而言,作風不良並不是死罪,但是謀逆叛亂確是要遭受車裂之刑的大罪。

    秦始皇之所以要露出殺機就是為了激將和逼迫嫪毐舉兵謀反,最後實現解決以趙姬為中心的太后權力集團這一目的。

    第二:嬴政為什麼要罷呂不韋的相

    司馬遷《史記》中對呂不韋這個人物有明確的記載:

    “呂不韋者,陽翟大賈人也”

    呂不韋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商人,他之所以能夠成為秦國的丞相,完全是受到秦莊襄王贏異人的偏愛,當然這也是呂不韋一筆最大的投資。

    雖然呂不韋是一個商人,但其成為秦國丞相之後,並沒有利用丞相之職的便利為自己謀取私利,而是一心為秦國的東出霸業鞠躬盡瘁。

    到始皇帝嬴政繼位之後,呂不韋成為了嬴政的仲父,雖然後期呂不韋有些許膨脹但其並無謀逆篡權之行,也算得上是本本分分。

    可嬴政親政之後第一件事除了解決太后亂權之事之外,另一件事情就是罷了呂不韋的相,讓其前往自己的封地。

    不久之後,嬴政給呂不韋寫了一封信,也正是因為這封僅僅30字左右的信導致了呂不韋自盡而亡。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呂不韋處處行事小心,在秦王嬴政行冠禮之前就已主動交出了王璽,可嬴政親政之後就罷了呂不韋的相,這著實不符合歷史邏輯。

    以上是秦王嬴政在位時期發生的比較大的兩件事情,這兩件事情於情於理髮生的都十分蹊蹺也不符合歷史邏輯,大家的看法如何呢?

  • 17 # 科技華仔

    歷史上有哪些重大事件完全不符合邏輯,卻又真實發生了?

    1989年7月4日!

    蘇聯空軍的一架米格23戰鬥機起飛進行檢查飛行。

    然而,不一會兒,發動機發生了故障!!

    飛行員跟塔臺溝通後跳傘逃生。

    但是戰機並沒有因為故障而立即墜毀

    而是繼續正常向西飛行,並且保持超低空飛行。從波蘭一直穿越東德、西德、荷蘭。來了場“歐洲自由行”!

    後來

    兩架北約的飛機在荷蘭上空發現了這架無人駕駛的蘇聯戰機(無人駕駛,太魔幻了。)

    於是飛行員向地面報告情況

    地面指揮中心為了安全起見,要求這兩架飛機一路跟著,千萬別對這架入侵領空的飛機開火,避免不必要的衝突。

    於是,兩個飛行員只好乖乖的跟著這架無人駕駛的飛機

    最終

    這架“無人駕駛”的飛機進入了比利時因燃油耗盡墜入克特雷特市附近某村莊一戶人家,這家19歲的兒子不幸身亡。

  • 18 # 老牛論道

    19世紀末期的中日甲午海戰,就是典型的例子。當時,國際上普遍認為中國能贏,但是中國卻被日本吊打,最終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劉公島,到了威海一定要看看

    不知道朋友們去過威海沒有。如果去過威海的話,一定要到劉公島看看,那裡有甲午海戰紀念館,也有定遠艦景區。作為一名華人,我們還是要登上劉公島去看看,感受一下甲午風雲。講到北洋水師風光時刻的時候,我們會被一個個雄壯的戰艦所打動,也為那些留洋歸來的將領們所折服。世界最先進的鐵甲艦,一流軍官學校畢業生,為何輸給了一切看起來並不是一流的日本艦隊,並且被人家全殲,那種屈辱,任何一個華人身臨其間都或多或少有所感受。

    北洋水師,被世界看好的海軍戰隊

    我們不去掉書袋,蒐集太多關於北洋水師的史料,單單紀念館、中日民間傳說,就可以想見人們對北洋水師的厚望。北洋水師,曾經耀武揚威到訪過太平洋上的很多國家,其中就包括日本,日本人被定遠號的高大威猛所震撼,據說當時的日本小孩哭了,大人都會嚇唬他說,定遠來了。民間傳說,北洋水師戰鬥力排世界第四,也有說遠東第一的。在當時多數國家還有建立現代海軍的情況下,大清國有那麼一支強大的海軍,的確為晚清政局和外交局勢的穩定提供了支撐。

    一敗塗地,清王朝距離亡國已經不遠

    多數人只關注了北洋水師黃海海戰的失敗,沒有關注到日本軍隊從陸地、海上雙向作戰,一步步將北洋水師全殲於劉公島。那是一個十分屈辱的過程,一支外國軍隊,居然能夠在中國的領土上,打敗中國軍隊,並且將北洋水師成千上萬的官兵俘虜。更令人感到可怕的是,中日海戰、隨之而來的陸上、海上作戰,直隸之外的華人所知甚少。相關的情況,直到簽訂《馬關條約》的時候,才引起華人的普遍不滿,進而引起了一股上述、變法熱潮。

    如果沒有後來的戰爭,我們好事到劉公島看看,會覺得大清北洋水師絕對強大,碾壓日本簡直易如反掌,但不合歷史邏輯的敗局,讓華人再次認識到了改革開放的重要性,不開啟國門與人真刀真槍過過招,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強,容易陶醉在別人的誇耀之中。

  • 19 # 樹月孤舟

    在國共兩黨拉鋸拉之時,反動的地主以為時機成熟,組織還鄉團,以胡漢三為代表的地主還鄉團又回來了。他們向人民反攻倒算,殘酷的,以多種毒辣的手段殺害很多農民。後來殺人者償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天晚上做摘抄,堅持一個月,會有什麼改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