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裡詩外

    現代寫不出大氣磅礴之勢,原因多方面,我們沒有往大處思考,沒有身臨其境。

    沒有靈魂,靈魂在體外,不是我們的一部分。

    不屬於我,不屬於你,依附於權位,需要舔舐,人情世故,一具殭屍而已。

    故此氣勢磅礴打了折扣。

    一人一個月亮,但我們沒有擁有。沒有變成老夫妻。

    一人一座氣勢恢宏的殿宇,但我們丟了,丟的很不在乎。

  • 2 # 香檳你好623

    極品人才是每一代人都有的。關鍵是有沒有發揮的餘地。就現在教育而言,我們很多人都脫離了古詩詞的教育。連背詩都不會了,哪還談寫詩啊。宋朝時期的宋詞也是詩歌的延續。明清的小說和對聯,發展的也不錯嘛。只不過建國以後傳統教育中斷了50年,直到最近幾年才重新被提出來。這才是最可怕的斷代。

  • 3 # 春耕夏耘

    “讀唐詩的時候總有一種大氣磅礴的雄渾之氣 “,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唐詩的總基調是昂揚向上的

    我們讀唐詩最先想起來的自然就是李白和杜甫。

    1、李白的詩除了有清新俊逸、語言明快的特點之外,還有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李白作詩講究以氣奪人,常常以奔放的氣勢貫穿,縱橫馳騁、一氣呵成。如《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蒼溟水。

    2、杜甫的詩主要特點是沉鬱頓挫,他的感情基調是悲慨,對國家和百姓有一種深沉的憂思,這種感情是深沉闊大的,厚積薄發、噴薄欲出,感情的表達波浪起伏、反覆低迴。杜甫在唐詩的發展過程中屬於一位承前啟後的人物,對後來的詩人影響很大。

    《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在李白和杜甫之前,陳子昂的詩具有壯偉之情和豪俠之情,他的昂揚情調影響了後來的詩人。陳子昂提出了一種詩美理想:骨氣端詳,音情頓挫,光音朗練,要求壯大昂揚的情思和聲律、詞采的美結合起來,創造健康瑰麗的文學。

    《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

    這三個人的詩歌,加上唐朝安史之亂以前國富民強,重視文學,後來詩人又多學習他們,所以唐詩的總基調是昂揚向上的。

    二、唐詩並不全部是大氣磅礴

    1、大曆詩風

    這類詩人是指大曆至貞元年間活躍在詩壇上的一批詩人,安史之亂之後,儘管他們的詩歌仍有盛唐餘韻,但是大量作品表現出一種孤獨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新高雅、安逸的情調。詩歌也由雄渾的風骨轉變為淡遠的情調,如韋應物的《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2、晚唐詩

    晚唐詩以苦吟詩人和李商隱為代表。

    苦吟詩人的詩歌內容比較狹窄,很少反映社會問題,多寫貧窮困窘的生活和對佛禪境界的感受,他們的詩思往往不是自然湧現,而是有意為之。如賈島曾寫過“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他自己說這兩句詩“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其實並沒有那麼誇張。

    李商隱的詩則是情調幽美或悽豔渾融,擅於把心靈中的朦朧影象化為恍惚迷離的詩的意象,詩境朦朧,詞意飄渺。如《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三、後來的詩也有大氣磅礴的詩人

    唐朝過後,中國文學史上並不缺大氣磅礴的詩人,只是像唐朝那樣整體詩風昂揚向上的情況沒有再發生,也就是說這種雄渾之氣變成了個體創造,這也就是唐詩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如此高地位的一個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扔之可惜,食之太膩,中秋節過後的月餅還能怎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