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tudywithMe悅學空間

    分析

    1、定義

    中式英語(chinglish)指帶有漢語詞彙、語法、表達習慣的英語,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語言。

    Chinglish=spoken or written English that is influenced by the Chinese language.

    中式英語=受到漢語影響的口頭或書面英語表達。

    例如:

    中式英語:“不用謝。”華人常常以字譯字說成:No thanks,其實這句話真正要表達的是禮貌地拒絕,所以正確的表達“不用謝”應該是:It"s nothing./You"re Welcome/My Pleasure.

    2、成因

    我們在使用英語時,因為受到漢語思維方式或傳統文化的影響,而拼造出一些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或者具有中文特徵的語句。

    學習者在寫作或者表達中往往先用漢語打腹稿,或列出中文提綱,再把漢語一句句機械地轉換成英語,帶有明顯的漢語痕跡,因而不易被以英語為母語者所接受。

    其主要原因有:

    a. 漢語語言影響

    b. 思維方式以及文化差異

    c. 優質語言素材輸入的缺乏=學習資料誤導+英語語言環境缺乏

    3、如何面對

    任何一門語言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英語語言本身的發展也吸收了一些外來詞彙。例如《牛津字典》中就已經收錄了200多個由漢語引進的英語詞:人民幣、關係、紅包、衚衕等都被收錄其中,所以千萬不要因為懼怕中式英語而打消了學習、使用英語的積極性。

    為你支招

    1、加強語法——熟練現有資源,防患未然

    很多中式英語在語法上是講不通的,而常見的語法錯誤中也有一些是被母語為中文的學習者誤用的。因此,加強語法學習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例如:

    定冠詞和不定冠詞的用法——初學者有時候搞不清a/an/the的用法,想要弄清的最好方法莫過於查字典。

    2、掌握固定表達——從實用語境、日常應用中積累

    很多語法過硬、詞彙量豐富的學習者,英文表達也令人感到不夠地道,這是因為英語思維和文化與漢語不同。而這些不同是透過固定表達的方式體現的。

    例如:

    談判常用語表達:“關於某事意見一致”,學習者一般會先想好中文的說法,再生硬地直譯為中式英語“have the same opinion about...”,而其實英語中有相關的固定表達:“on the same page...”。

    要擺脫這個困擾,唯有儘量地掌握地道表達,利用手邊現成資源。將每節課程內的“表達”模組都一一掌握,在真實溝通場景的語境下學習,才能讓你所學即所需。

    3、用英語學英語——利用免費資源,擴充套件知識面

    另外一個從根本上杜絕中式英語的方法是:以英語為媒介,直接用英語切入新領域的學習。

    這種方法就是我們常用的,不背語法,不背單詞,在句子中學英文的訣竅啦。

    除了以上的破解方法之外,如果還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可以儘量多地閱讀英語材料,如英文書籍、英文雜誌報紙等,尤其是熟悉一些優秀的、經典的英語文章、會話等。

    在日常學習中打牢基礎,將材料與實際運用相結合,潛移默化地熟悉英語思維,這樣才能對英語越來越有感覺。擺脫中式英語,晉升地道表達,指日可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最慢的東西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