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李說趣事
-
2 # 樂活光陰
“物質再豐富,也掩蓋不了內心的日漸荒蕪,內在富足比什麼都重要。”
我們最感意外、驚訝的是,一個拾荒的流浪漢,不僅學識淵博、侃侃而談,主要是還能氣定神閒,根本沒有華人普遍的焦慮抑鬱,這的確不可思議,不合邏輯,顛覆了我們慣常的認知。
這也讓我們重新審視:我們的社會出了什麼問題?
華人的閱讀量很低沒有讀書習慣
世界上許多國家,國民每年平均要讀六十多本書,周邊國家也有達到二十多本的。據統計,華人每年能勉強讀四五本書的,都不太多。
我反思自己,過去在校園求知時期,一個月讀幾十本都是普遍的尋常事。但離開學校之後,特別是近幾年來,極少認真讀書,沒有系統性學習,只有手機上的碎片化閱讀。想再計劃紙質經典研讀,有些力不從心,過去想看的書找不到,現在是不知道該先讀什麼書,也好像沒有時間了。
學習的功利性目的性太強過於直接
現在市面上的暢銷書,基本屬於勵志雞湯類為多,還有各類實用工具圖書,速成培訓資料教輔資料最火。我寫的藝術理論普及文章閱讀量極低,的確像他們說的“有什麼用”。
沈巍事件“辣”眼睛的應該還有,他執著的憑興趣閱讀的習慣,即便他是個“拾荒漢”。這就“解構”了我們裝模作樣的、一本正經的“偽學習”姿態。
最近有篇文章,就是反問“大學裡究竟有幾千萬學生在假裝讀書” ,談的就是這一社會問題。應試教育,幾乎讓我們的學生徹底失去了閱讀學習的興趣。
國學教育傳承應納入學校教育
現在的年輕人內心其實是親近國學經典的,渴望實實在在的研習,從小養成可以受用終身,積攢人生的“珍寶”,這個不能等大學畢業了才開始補習。
國學經典就是我們的文脈道統、文化遺傳基因,也是創造力想象力的母體,這是不能“移植”“嫁接”,馬虎草率了事的。
這是我從“沈巍事件”中的一些感想。
樂活一家之言,一起學習,共勉!
關注樂活,從此中華文化自信缸缸滴!
-
3 # 武夷山獨行俠
網紅"沈巍"走紅、說明社會中的青年人已經開始關心有知識有才能的弱勢群體了。
以前大家總是羨慕富人和官員政要,大家總是去關注明星的動態、去追捧明星。
當沈巍從一個分撿破爛的國學愛好者到網紅,使我們又將從新拾起了"善良、道德",相信了只要你有才華、只要你一直善良下去,社會總有一天會善待一部分善良的人們。這將是一個新的開端、新的起始,這將是一種正義的風氣。
從網紅沈巍事例中,使我們這些社會中的弱勢群體感到了一絲絲的溫暖,這將是一陣微微的春風,將春吹向人間、將吹向大地,將有一股正義的風氣去壓住社會上的戾氣、將正義壓住邪惡,將減少社會中不良風氣如碰瓷等的社會不良現相。
相信人間自有正義在,管他滄桑繞幾許!
回覆列表
沈巍為什麼受到大家的追捧?我個人看法就是因為現在的教學機制出了問題,也映射了諸多的社會問題。比如中國的優良的傳統文化自己不去了解和運用,只想透過別人的言說去感悟去認識,試問這種方式不覺得可悲嗎?時時刻刻都不要忘記自己還是一個獨立的人知識要靠自己去了解並運用而不是靠別個的言傳來吸收,如果只想靠別人那麼你這一輩子的思想格局就會相當渺小。記住一句話:凡事都要靠自己,以它為信念相信以後你也會達到沈巍的高度。
有網友說:那是個別人的炒作,沒一點點的社會作用。
一問:他對社會有什麼意義?
二問:他對孩子們的教育有什麼意義?
三問:他對我們生活又有什麼積極的意義?
網友回答:漂亮,一針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