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宇衛致遠

    不負責任的生育,等同於一場謀殺。《何以為家》觀後感

    無辜的孩子從出生那天起便要開始受罪直到死去,可怕的是人們都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贊因的父親也因而會無法理解地問出:“我也是這樣的長大的,有什麼錯嗎?”,母親也哀嚎:“我一生都是奴隸,你還敢批評我?”在這裡,女孩是一種商品,可以換錢;男孩是一種工具,負責養家餬口、照顧更小的小孩。父母只管生,不管養,將孩子當做搖錢樹和免費勞動力。並不是所有人都配當父母,也並不是生了孩子就自動成為母親。電影也讓生活在太平中的人看到和感知到邊緣世界的存在,讓人不禁聯想到《我不是藥神》與《何以為家》在價值表達上的類似之處。在“藥神”裡,世界上只有窮病治不好,在“何以為家”中,痛苦和貧窮也是代代相傳。

    從電影內容來看,《何以為家》聚焦了黎巴嫩當下的難民問題,從觀眾角度來看,黎巴嫩這個國家是那麼陌生。作為“戰爭”、“襲擊”、“傷亡”等詞彙出現最高的國家,這個多宗教、多種族、多國勢力混雜的國家,早已經是人間煉獄。

    而男主人公贊因的扮演者贊恩·阿爾·拉菲亞,就來自這樣的人間煉獄。出生於2004年的贊恩,是跟著父母逃到黎巴嫩來的敘利亞難民,在拍電影之前,他們全家在黎巴嫩生活了8年。贊恩是在街頭玩耍時被導演相中的孩子,演電影時的他,根本不認識字。他的演技除了靠導演指導外,基本來自於真實生活,比如全家會擠在一個沒有床的房間睡覺,整天在街頭做混混不上學,觀眾看到電影裡的場景,是他每天要面對的實實在在的人生。唯一區別在於生活中,他有很好的父母親,有人關心。但除此之外,影片中那些情節,他都經歷過,那些街頭暴力,他都見證過,所以他才能在影片中反映出這一幕幕來。

    好在最後的真實世界,贊恩因為拍電影,全家得到關注,被難民署移民到了挪威接受正規教育,逃離人間煉獄的他。除了贊恩之外,所有角色都是非職業演員,這些人只是在銀幕上呈現自己的痛苦,在銀幕上體驗自己的人生。

    “珍珠就是痛苦圍繞沙粒建造的廟宇”,這句原本出自黎巴嫩詩人紀·哈·紀伯倫的箴言,恰恰也呼應了影片的主題:冷漠和拯救,痛苦和希望,相聚和離別。

    看完電影后,現場很多觀眾都落淚了,我也一樣。特別正片結束後的採訪環節,記者問他“拍完電影后,你現在的願望是什麼?”“我就是希望我能有張睡覺的床。”越是經歷過苦難的人,越會懂得珍惜。當影片中男孩子唯一一個微笑的鏡頭出現時,是那麼的帥氣迷人。

  • 2 # 今天也思考人生了嗎

    社會不穩定因素導致普通人無法對生活有更多的希望,社會動盪,受苦的終究還是普通人。

    身為父母者,他們無法接受文化知識的灌輸,毫無精神追求,不懂政治文化,簡單的知道按照人類生活的常識,他們意識里人的生活就是成長結婚生子。

    他們不僅要為自己創造生活條件,還要養活孩子,父母間接把孩子也當成了可換取生活的物品,讓他們輟學,去便利店打零工,做小生意買自制飲料等等,等女孩子開始到了生理期就預示著她可以結婚生子了,接著就被強制性嫁人,然後父母可以收到一筆錢來維持生活。總之孩子出成為父母的生存工具,即使僅存的人性讓他們還維繫著一絲親情。因為父母曾經也是被這樣對待的。

    這就是他們為何生而不養,因為父母者自己要“生”。孩子只是他們維持“生”的工具。

  • 3 # 尋心念V同你解讀人性

    不負責的生育 其實就是犯罪:

    管教不好的熊孩子長大後 不但禍害自己家 而且還影響社會風氣、損害別人

    老輩人說過:

    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可以幫助愛睡覺的人養成早起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