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637282167788

    下闋用白描的手法,寫少女天真爛漫的“巧笑”,採桑路上的“輕盈”,鬥草遊戲的“歡快”,春夢無痕的喜悅,筆調活潑,風格樸實,形象生動,展示了少女的純潔心靈,反映出少女身上顯示的青春活力,充滿著一種歡樂的氣氛。

  • 2 # 飛魚姐姐

    《破陣子·春景》

    宋代: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裡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譯文

    燕子飛來正趕上社祭之時,梨花落去之後又迎來了清明。幾片碧苔點綴著池中清水,樹枝掩映下的黃鸝偶爾歌唱兩聲,隨處可見柳絮飄飛。

    在採桑的路上邂逅巧笑著的東鄰女伴。正疑惑著她是不是昨晚做了個春宵美夢,原來是今天鬥草獲得勝利了啊!雙頰不由的浮現出了笑意“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裡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這是全詞中最為鮮豔、最為讓人心動、最為讓人覺得溫暖的部分。少女們終於以她們的天真和美麗,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巧笑東鄰女伴”句,其實是化用了《詩經》中的句子。何為“巧笑”?我想,應該是很美麗,很羞澀很讓人心動的笑容。從一個巧”字就可以透露出很多的東西。一個美麗的女子,活脫脫地就站在我們的面前。這個女子到底有多美麗呢?我們可以把以上的詩翻譯一小段:她的手如同柔軟的小草,她的膚色就像那凝結的玉脂。她的脖頸潔白豐潤,她的牙齒像那瓠瓜的籽。豐滿的前額彎彎的眉,迷人的笑容多美麗啊,美妙的眼波如水流動。

    “鬥草”,一種遊戲,是一種女孩子們和少兒們特別愛玩的遊戲。鬥草,南北朝時稱“踏百草”,唐代稱“鬥草”。其最初的源起已無處可尋,最早見於文獻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梁代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荊楚人並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鬥草,應該分為“文鬥”和“武鬥”。文鬥,就是比誰的草多。武鬥,我們小的時候就玩過。由於我是農村的孩子,那個時候物質貧乏,於是,家裡面就喜歡養點鵝、羊等,我們年齡差不多的孩子,都在大河堤上放鵝和羊等,只要把它們趕到河堤上,我們就開始找草,綁在一起,用力地拉,看誰的先斷,誰先斷誰就算輸。鬥百草贏了,這個少女笑得很是自然,很是美麗,也很是開心。雖然只在晏殊的詞中,但這些文字為我們勾畫的笑容,過了千年的時光,到今天仍然栩栩如生。那種笑聲,如同一陣陣春風,吹入我們永遠的記憶。

    賞析: 下闋寫人。“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裡逢迎。”趁著這春暮夏初的季節,少女們停了針線,來到這大自然的懷抱裡。這時,東邊鄰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過來,她們正好在那條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東鄰女伴”用白描手法,透過人物的心理活動以及情態的描寫,由內心到外表塑造了東鄰女這一形象。內心真情流露的一剎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讀時,使人有似曾相識之感。“疑怪昨宵春夢好,原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少女們相逢的時候,興高采烈,歡歡喜喜的,隨著,一塊兒玩著那鬥草的遊戲。詞中主人公勝利了。這位天真的少女充滿著青春的歡樂。她忽然想起昨天夜裡做的那個好夢,認為那原來是“鬥草贏”的兆頭,臉上又飛起了笑容。詞中沒有正面來描寫鬥草的活動,只用一筆點出人物的內心活動,表現了這位少女不僅聰明,富於想象,而且心靈是那樣純潔無瑕。

    在古代,春分和清明時節,女子可以停止勞作,放下女紅,做一些鬥草、踏青、盪鞦韆之類的遊戲。這首詩就是一幅春景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一個大叔談戀愛,他說:“暫時承諾不了什麼”,這是什麼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