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玻璃魚V

    雖然我還沒有看《流浪地球》,但是對於木星為什麼沒有變成恆星,是有標準答案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其質量達不到成為恆星的要求。以下做詳細說明。

    形成恆星的必要條件,也是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天體的質量。即使是太陽系中具有最大質量的行星木星,其質量是其他各大行星的總和的2.5倍,是一顆巨大的行星。但要成為恆星,還是太小的。按照目前的恆星形成理論,恆星的質量最小也要達到太陽質量的7%以上才行,但木星質量只有太陽質量的0.7%,遠遠達不到成為恆星的質量。

    星球能不能觸發核聚變,與其自身質量大小有直接關係,恆星可以核聚變,是因為它達到了核聚變的質量。一個恆星系,90%以上的氫氣,都在中心天體恆星那裡,氫氣質量輕,易逃逸,行星、天然衛星質量都比恆星小,只有部分星球能夠穩住大氣圈,就是木星那樣大的氣態星球,也達不到核聚變的質量。

    所以,木星要變成恆星,只需要增大質量,達到太陽質量的7%以上,就能成為一顆真正的恆星了。

  • 2 # 喪心病狂67479646

    流浪地球中 點燃的不是整個木星 而是隻點燃了木星氫氣與地球氧氣結合的一小部分,為什麼沒有全部點燃呢 ,是因為木星是個氫氣球 氫氣的含量巨大,單純的氫氣是無法被點燃的 ,如果被全部點燃 ,地球距離木星如此近,那地球也會被木星燃燒產生的巨大能量撕碎了,而且 就算被點燃木星也不恆星的質量,不具備氫元素產生核聚變的內部壓強,點燃也只是一瞬間的事,等到不具備燃燒條件的時候,還是會熄滅的

  • 3 # 地理沙龍

    謝謝邀請,《流浪地球》確實是值得一看的科幻佳作,是中國產科幻電影的優秀代表,希望將來能夠看到更多的中國產科幻電影。隨著《流浪地球》的熱映,有關太陽系、木星、恆星等天文知識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比如,在電影中有一個情節是地球為了擺脫木星的引力,人們點燃了木星,爆炸衝擊波成功推動地球脫離了木星引力,那麼被點燃的木星為什麼沒有變成恆星呢?

    電影中的點燃木星和木星成為恆星那樣發光發熱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情,電影中的點燃實際上就是木星大氣中的氫和地球大氣中的氧氣,發生了燃燒爆炸,這一過程是化學反應。而要成為像太陽那樣的恆星,其內部發生的並不是化學反應,而是核聚變反應,在太陽內部不停的在發生著4個氫原子聚變成1個氦原子的過程,並釋放巨大的能量。

    而木星想要產生核聚變反應,所缺少的就是點燃氫核聚變反應的溫度,太陽核心的溫度大約為1500萬℃,而木星核心的溫度僅為3.57萬℃,這個溫度根本不足以點燃木星的核聚變反應。如果木星想要成為恆星,那就需要吸引更多的氣體,讓自身的質量不斷增大,達到太陽質量的7%左右,才有可能點燃核聚變反應。目前人類已知的最小恆星,是一顆名為EBLM J0555-57Ab的恆星,其質量為太陽質量的0.081倍。

  • 4 # 侶意

    電影裡的點燃只不過是將木星提供的氫氣,加上地球提供的氧氣,透過Navigator號空間站的爆炸,點燃了龐大數量的氫氧混合氣體,發生了劇烈的化學反應,釋放的能量使氣體膨脹從而給地球一個反推的力量。這裡的“點燃”就是化學反應而已,不是人造太陽計劃中的“點燃”。

    至於恆星,以太陽為例,則是發生氫核聚變,屬於核聚變反應,和化學反應不是一回事。以電影中的條件,完全達不到核聚變的反應條件,不可能讓木星完全核聚變的。想讓木星發生核聚變,哪怕把地球直接撞向木星,那也是不夠條件的。

    想要木星發生核聚變,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點燃”木星,那就需要給木星增加足夠的質量了,不過這就需要從太陽系外搬運物質了,有這個能力,就不是電影中的發展階段了,人類早就不知道跑到哪個星系遊蕩了。

    此點燃非彼點燃,不然家裡燒天然氣都怕弄出個核聚變,世界早就亂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沒有醋糟醋粉怎麼做醋粉涼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