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育兒如育己
-
2 # 笛媽說育兒
1、不要做千手觀音家長。
父母不要什麼都去為孩子做,像個千手觀音一樣,全都包辦代替孩子完成。不給孩子去實踐、去探索、去發現的機會,家長給孩子餵飯的時候,他們只需負責張嘴就能吃到飯,他們的餐桌、衣服是很乾淨的,吃的也很快,但是他們自己的這方面能力並沒有得到發展和鍛鍊。而孩子自己去吃飯,促進的是孩子眼睛、嘴、手的協調能力和手指精細動作的發育。不論孩子是用手去抓、還是用餐具,只要能把食物送到口裡,那麼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一項自理技能的發展。一歲左右的孩子,渴望獨立的意識很強烈,他們會伸手去抓父母手中的食物,他們喜歡把勺子在飯碗裡劃來劃去,並舀起食物往嘴裡放。可能一勺飯會撒掉半勺,但是他們喜歡這個獨自吃飯的過程,做為家長,就要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
2、不要怕衣服被弄髒。
一歲的孩子自己吃飯,肯定會弄到衣服上、桌子上,小臉上。中國的媽媽們,寧可一勺一勺地喂,也不願意讓孩子的衣服弄髒,拿著飯碗追著孩子吃飯的現象更是數不勝數。除了吃飯,我們聽到過的恐怕還有這些話:“別去爬,衣服該髒了。別往地上坐,衣服該髒了。別去玩,衣服該髒了、、、”難道衣服真的就比孩子還重要嗎?為什麼不給他們嘗試的機會,鍛鍊的機會、玩樂的機會?國外孩子的父母,他們和我們的教育方法就有所不同,比較重視孩子的自理和自立,也許大家都看過很多這樣的鏡頭,孩子吃飯弄的滿身滿臉都是,家長也會讓孩子自已去吃,不光是吃飯,再舉例,孩子跌倒了,我們中國的父母大多數第一時間就會去抱、去扶,而國外的家長卻會在孩子的哭聲中鼓勵孩子自己站起來。這方面的育兒理念,確實值得我們借鑑。不要怕衣服被弄髒,可以給孩子穿上防水的圍嘴或飯兜,讓孩子自己去享受吃飯的樂趣。在孩子想自己吃飯的時候,就讓他們自己去吃,這樣會為日後能獨立吃飯打下很好的基礎。
3、不要訓斥和阻止。
做為家長,要走進孩子的世界,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和思維去評價一個孩子的行為,如果一個弄得滿身都是飯粒,吃了很久,像個小花貓似的孩子,讓你火冒三丈的話,那麼,你的訓斥和阻止的言行,將會扼殺了他們這種自我服務的意識和興趣。他們雖然在獨立吃飯的初期,會弄的飯菜哪裡都是,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他們就會比較正確地使用餐具,這也需要家長逐步地去引導。孩子的言行是隨著他們身心發展的規律自然而產生的,孩子成長,家長要學會等待,讓他獨立慢慢地吃,而不是家長快快地喂。換個角度想,如果家長一直餵飯到孩子上幼兒園,他們在幼兒園能自己獨立吃好每頓飯嗎?如果用一段時間的弄髒衣服、弄髒臉的自理方式,換來孩子日後獨立吃飯的能力,等到他們上幼兒園時候,家長還會再擔心嗎?
回覆列表
民以食為天,沒有食物就會餓死這種道理是人生而知之的。但是,社會發展到今天,極大部分人溫飽有餘尤其是出生在大好盛世時期的孩子們,哪裡會真正知道食物的來之不易?
感恩天地萬物,感謝衣食住行,一是靠言傳身教,父母老師自己首先不奢靡浪費,透過圖片或者文字學習讓孩子知道每一粒糧食都是飽經風霜浸透汗水來到我們的餐桌上。二是帶孩子多去鄉野,讓他們見識各種各樣的糧食類植物的生長收割過程,春播秋收辛苦勞作才會有米有面,養雞飼鴨辛勤餵食才有魚有肉。三是讓孩子親自參與勞動,製作蛋糕也好,幫忙摘菜也好,他們自己體會一下就會知道,任何食物都不會平白無故原模原樣的到我們嘴巴里來。至於大富大貴中的孩子,你教育得當,他依然會長久“富貴”,你實在沒招兒,,餓幾頓也是好辦法。
在物質生活豐富充足的今天,我們依然要尊重天地法則,依然要敬畏自然萬物,感謝賜予糧食物品,感恩各行各業,不拋撒不浪費,利國利民利子孫萬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