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元元成長日記
-
2 # 同心兒童注意力
作為一個兒童心理發展評估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感覺器官是包括孩子的眼、耳、鼻、舌、身,他們的感覺就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以及身體內部感覺。孩子的感覺器官負責收集外部資訊,及時給到大腦神經,再由大腦神經傳出指令給感覺器官,反饋給外部世界,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個體應用感官適應社會,乃至與社會互動的過程。
當我們發現:孩子的感官開始敏感起來,他們喜歡去咬東西,用嘴和牙齒去探究外界;當他們喜歡去抓東西,用他們的小手去探究外在世界;當她們喜歡聞東西,用它們的鼻子去探究這世界等等,家長們往往會充滿擔心、焦慮,不願意孩子做一些不乾不淨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會設定限制,會不允許孩子去做,這樣的帶養方式,就會限制孩子的感官發展,同時限制了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
而當我們很清晰的看到一個孩子,既要成長,又面對著外在世界的各種危險的時候,家長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是允許孩子去探索給孩子這個學習成長自我與適應社會的機會這看上去是一種允許,然而事實上是我們家長為了孩子成長得更好而做出的努力,在這個階段減少對孩子的某些操控感是有必要的,而且孩子一定會用自己的成長來回報給家長。
其次是保護孩子探索的安全當孩子用他的身體去碰觸外界,我們會發現,有一些時候他們是很智慧的,能夠避開一些危險;然而,在很多時候他們是莽撞的,比如熱水,比如電源,比如各種潛在的可能性的危險,孩子都不懂得需要避開。家長要在帶孩子的過程中,要耐心的提醒孩子、幫助孩子更好的保護自己。
第三,孩子與外界碰觸的結果,是家長需要認同和理解的很多家長會用自己的感覺替代孩子對外界感覺認知,這個時候孩子就會有被壓抑、被不理解、不被看到,這樣的感覺會影響孩子自我的順利成長,有一句話叫“你媽喊你回家穿秋褲”,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這兩句話很好的詮釋了我們這個理念。是的,唯有家長對孩子的需求完全的看到,認同孩子的感受,這個孩子才能夠成為他自己,而不僅僅是媽媽的兒子,這樣一個單一的、不適應社會的角色。
回覆列表
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感官包括耳、眼、舌、鼻、身等,即聽覺、視覺、味覺、嗅覺、觸覺。如果感官敏感期得不到滿足,會給孩子的性格發展帶來障礙,也會影響他們對周邊事物的看法和處理問題的方式,孩子自身也會因此錯過一次戰勝自己和他人的先天機會。
感官敏感期主要發生在寶寶零到兩歲半期間。這個期間,父母會發現寶寶開始抓起什麼東西都往嘴裡放,並且喜歡吃手,這說明寶寶進入了感官敏感期之口的敏感期,在這個時期,不要極力阻止孩子亂咬東西,而是買些咀嚼棒或磨牙餅乾給孩子咬,並且勤給寶寶玩具消毒,勤給寶寶洗手,幫助寶寶渡過口的敏感期,從而能讓他更好地開始認識世界。
寶寶愛吃手其實也是在喚醒身體的另一個部位手,當我們發現寶寶開始亂摸亂捏東西的時候,說明手的敏感期到了,在這個階段孩子想透過手嘗試很多操作,例如自己吃飯,父母就要買好寶寶自己吃飯專用的餐具,讓他自己學著吃飯。這個時期父母要多點耐心,讓他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操作,來順利渡過手的敏感期,那麼孩子長大以後動手能力和手腳協調能力就會很好,自理能力也會很好。
以上敏感期是寶寶自我發現和最初認識世界的過程,當寶寶順利渡過這些敏感期後,寶寶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