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Nicer個人成長

    做出身份角色的選擇後,結果會是什麼樣的?

    不管是做自己還是最父母的孩子;是做自己還是做老師的學生;是做自己還是做他人的妻子(丈夫),這些選擇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不同”,對方的期望和我們自己的期望不一樣,達不到同步,所以我們希望透過做選擇,來讓這種因為不同引起的矛盾痛苦有個了結。

    但這種選擇的結果可能會是選擇了做自己(但卻不能心安理得,也得不到另一方的理解和尊重),而對方永遠也不會贊同自己,還會對自己表現出心灰意冷不再愛的情緒。如果選擇了對方期望的角色身份,自己又會鬱鬱寡歡,所以不管怎樣選擇結果都不是皆大歡喜的。

    為什麼會陷入二選一的坑中?

    很多時候我們會陷入一種思維的陷進中,就是必須做出選擇不然我們會因為沒有結果而倍感煎熬,比如題主的這個話題:如果你思考了是做自己還是最父母的孩子;隨後你便會去思考做自己還是做老師的學生;以後還會思考做自己還是做老闆的員工;甚至到成家以後你還會思考做自己還是做他人的妻子(丈夫)等等,這種對比衝突思考得越多就越容易讓自己陷入焦慮中,因為在這些選擇中你可能感覺找不到自己了,為什麼我要做誰的誰?為什麼我不能做自己?

    跳出二選一的怪圈,每個身份角色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其實做自己和做父母的孩子並不衝突,因為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本身就會擁有不同的身份角色以及責任,這是我們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並且這些身份角色也並不是全是負擔,在更多時候它們反而成就我們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我們因為是父母的孩子所以存在;我們因為是老師的學生所以成長;我們因為是老闆的員工所以產生價值;我們因為是某人的妻子(丈夫)所以擁有愛;我們因為是孩子的父母所以懂得責任。我們擁有的不管是生命還是思想或者是能力,很多時候都是因為這些身份角色的存在,才讓我們擁有它們並懂得它們的。

    溝通是解決身份選擇難題最好的良藥

    溝通的作用,是互相瞭解彼此的需要和想法,解決彼此的矛盾和不同,既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平衡各自的需求。關於寫溝通的書籍也非常的多,有寫關於怎樣和孩子溝通的,怎樣與領導溝通的,還有怎樣與另一半溝通的等等,這些所有與不同身份人物的溝通書籍都表達了同一個觀點,就是我們可以透過良好的溝通解決因為身份角色不同產生的問題。

    我們糾結身份角色的原因,其實根本的問題是“不同”,做父母的孩子和做自己是不同的,為什麼不同?因為父母對我們的期望和我們自己的期望會不一樣,所以我們會痛苦做父母的孩子還是做自己,但選擇做什麼樣的身份角色並不能解決“不同”這個根本問題。

    只有我們去明白了“不同”的存在原因,以及解決了“不同”的問題,我們才能不在這種做父母的孩子還是做自己的怪問題中糾結。找出“不同”的原因是父母和我們的思想不一樣,解決“不同”的方法是我們主動去和父母溝通,那怎樣去溝通這個話題比較大,可以說很多,所以這裡我就不多做解說,只簡單地闡述幾個自己關於和父母溝通的觀點:

    1、開啟自己和父母的溝通之心:和父母溝通前,先表示出我們對父母尊敬之心

    2、對父母對於我們的期望(要求的想法)表示理解

    4、和父母溝通完畢後達成共識(即使有時可能達不到絕對的共識,但你和父母之間不同的思維距離會漸漸縮短,因為他們聽完你的話後也會思考自己的做法是否得當)

    如果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做出選擇後的結果,就不要再糾結做自己還是做誰的誰了,讓溝通來幫助我們平衡好自己的身份角色,一旦我們能掌控好身份角色的平衡,我們就不會再陷入這種身份選擇的怪圈中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理性對人類來說重要嗎?是不是理性越多意味著幸福越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