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資料完善度低

    這就是傳統舊觀念在作怪。男女成人,因愛而結合、或找個生活伴侶,成立新家庭,這是生物繁衍的本能,也是生命新陳代謝的必然。“嫁與娶”在現代都指“結婚成家之意,但是在舊時代可不這樣認為。

    當社會由母系氏族轉變為父系氏族社會後,特別是在進入封建專治時代後,這種自然的生物屬性,轉變為極端自私的社會行為,整個社會便進入“強權專治”時代。在社會組織層面便形成了“君權神授”的天命觀,“君權”試圖“一世丶二世、三世以至於萬世的幻想,由此貴族階級的“知識份子精英”定出了禮儀等級體制,就是為這種等級體制“樹標立準”於是有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妻”的禮儀秩序。

    這種禮儀秩序體現在社會結構層面即為:君君臣臣、地方父母官、即“君權、族權、父權”專治,合稱“三權”;體現在家庭即“父權、夫權、兄權”也“三權”。形成封建專治的思想文化體系。生物的本性、結婚的本質變了味,由此我們來看“嫁與娶”的含義就明白其中的意義。

    “娶”娶進門,男人結婚叫“娶”娶進門;女人結婚叫“嫁”、“嫁出去”,這就是俗話說“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這有點男人花錢(彩禮)獲取東西的味道,是一種“價值轉移”,一種東西或物品從A持有者手中轉移到另一持有者B或c手中的意思。而“女人”呢,就是被人“轉移的商品或物資”一樣,已經失去了作為平等、獨立“人”的意義。

    故而“接進門”是獲取東西、寶物當然是喜慶的;而“嫁出去”是失去東西、寶物當然是失落的不情願的。如果對方有重重的“彩禮”心裡總算有點平衡。這是封建專治時代的“文化毒瘤”如果不徹底刪除和改變,男女平等就永遠是句空話,“重男輕女”的思想就不會消失。

    可惜,從新文化運動開始的“男女平權”打倒“孔家店”丶到民國時期“新生活運動”再到新中國喊出“婦女能頂半邊天”,國際女權運動的“三八國際婦女節”年年紀念、年年過,以及憲法和立法保障女性權益,又有多少人領悟和改變呢?

    連女人們自已都不尊重自已,以“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為榮,又怎麼可能得到社會改變呢?

    其實,如倫男女,當他們獨立成人,就具有獨立人格,如論說“嫁”還是結婚,她都是你的“血脈”和你“生命”的延續,她血管裡流的永遠是你的“血脈”和你的“基因”,其本質不會改變,她的孩子,無倫叫“孫”或“外孫”,其本質都是你的“親孫”,你的“血親”。只要她們幸福、愛你的心不會改變,這就夠了。這道理想明白了,還有什麼心情不好呢?

    要記住,兒女需然是你所生、所養,但那是“天道自然”,從出生那一刻起就具有獨立人格,男孩、女孩都一樣,而不是你“私貨”,不是你私有財產。兒女長大了,需要有自已的家庭和生活,而你終將要永遠離去,不可能相伴永遠,更不是商品和物資可以價值轉移。想明白了,心裡就自然了。

  • 2 # 老楊139066966

    嫁與娶真是二回事。

    嫁是送出去,娶是進來。

    獨生子女家庭,子女是父母寶貝,是全部。

    這二者心情真是天地之別。

    所以說女家一般有些不捨,男家當然歡天喜地。

    之於以後雙方父母的日子過得怎樣,全憑各自的造化和福份了!

  • 3 # 山東五妹

    肯定心情不一樣啊,娶兒媳婦是添人進口,嫁閨女是去人口,因為閨女嫁出去就不能天天在家了,就算是回來也是有時間有次數的了,不像兒媳婦天天在咱家,總之嫁閨女是件傷心事,從小施肥澆水,好不容易養大了,讓個叫女婿的癟犢子娶走了,娶兒媳婦當然高興了,小時候建號砸錢,現在可以賺錢了,還給找了個更能賺錢的兒媳婦回來,你說娶兒媳婦能不高興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骨頭斷了有什麼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