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踏浪而來37326050

    原創思想,為什麼人類只用十萬年就進化到高階文明,而恐龍幾億年都沒有?這可能恐龍在地球上的幾億年前,沒有什麼育弱強食的爭奪性等等了,而就不需採用出什麼的智慧性了,所以就沒有進化出這個更高一級的智慧性文明出來了。這可能是沒有競爭性,而就誘發不出智慧性這些反應性反射性等等的條件資訊性出來了,而就不容易的可能進化出這個智慧性出來了。而智慧性的進化,亦可能是有著某種的層次性階段性而發展出來的,亦是由動物性的逐步逐步的生長階梯性而緣起來的,是由動物性的適應性感知性等等長期性的活動性,才能演化出這個智慧性的生物性人類出來了。而動物的演化性,是既可以有著定型性質的演化而又可以有著分支性不同型別的演化了,而這樣就會演化出各種各樣不同型別的動物出來了。如果是這樣的,那就是要有著年代性的歷史進化過程才能演化出人類的這種智慧性的生物出來了,而就有著與幾億年前恐龍的演化就是有所不同的了,而人類就可以進化到高階文明的程度了。但不知是不是這樣的認為,而下面就交給磚家們繼續的討論吧!

  • 2 # 小宇堂

    這個問題確實讓很多人都感到困惑。恐龍從侏羅紀興起,到白堊紀總共有1.5億年,這個時間的長度大概是人類從誕生以來所經歷的時間的150倍。但是從化石當中得到的資訊是身形巨大的恐龍都只有一顆很小的腦,基本上就是Golf球的大小。為什麼如此漫長的時間沒有讓恐龍進化出更為複雜的大腦呢?

    恐龍的腦真的很小嗎?

    確實,恐龍的大腦通常比頭部尺寸相同的哺乳動物的大腦要小得多。相較於人類的頭骨大部分骨表面下就是腦物質的情況,恐龍頭骨佔比最大的則是它的下顎結構,其頭骨大部分可用空間被強大的咬合肌肉所佔據,大腦被埋在厚厚的頭骨外殼之下被保護得很好。

    用於粗略估計恐龍(和其他生物)智力的系統被稱為腦化商數(縮寫EQ,可以簡稱腦商,雖然情商也是同一個縮寫,或許有點聯絡吧,呵呵)。由美國古生物學家哈利·傑里森在20世紀70年代開發的恐龍的腦商是其大腦重量與相似體重的“典型”動物的大腦重量之比。通常情況下,溫血哺乳動物和鳥類的腦商等級高於相同體型的冷血爬行動物,而且不同品種恐龍的腦商估計值存在很大差異,這可能歸因於它們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代謝率。

    上圖:葡萄園龍的大腦注模與核桃尺寸的對比,看起來是要比核桃大一點。

    大多數恐龍的腦商都與現代爬行動物類似。通常食草類恐龍如大型蜥腳類恐龍、甲龍和劍龍處於腦商量級的最低端。人們常說,劍龍的大腦大小與核桃相當——實際上它與狐猴或狗的大腦尺寸更接近,但對於長達9米的恐龍來說這還是太小了點。後來白堊紀時期的鳥臀類食草恐龍,如埃德蒙頓龍,擁有略大的大腦,但相對於食肉恐龍來說仍然較小。

    掠食性獸腳類恐龍被認為具有相對較大的大腦和優秀的視力,因為它們需要以速度捕食獵物。例如,霸王龍的大腦特別大,甚至與其大小接近的其他掠食性恐龍相比也是如此。

    然而,站在腦商量表頂端的是那些與現代鳥類最密切相關的獸腳類恐龍,如速龍這樣的中小型肉食性奔龍類恐龍,以及像傷齒龍這樣的傷齒龍類恐龍。

    傷齒龍的大腦在尺寸上與當今不會飛的鳥類大腦相當,如鴕鳥,而且它們有一雙大眼睛,這指向雙眼三維視覺,此外,他們還有幫助定位獵物的敏銳聽覺。

    上圖:各種恐龍腦商與現代動物(貓狗)以及人類比較,弱爆了。

    鱷魚 - 2.5

    傷齒龍 - 4-5

    兔子 - 10左右

    貓 - 25

    狗 - 25

    人類 - 200

    因此,恐龍的大腦並非全都是傳說的“核桃”大小,它們的大腦容量是跟恐龍的類別相關的,總體看來,肉食類恐龍的大腦要比植食性恐龍的大腦要大,白堊紀晚期的某些恐龍的大腦發展到了恐龍的頂端。也就是說經歷了一億多年的發展,恐龍的大腦終於進化到了現在鴕鳥的那個智力程度——但這仍然不能稱為進化出了“智慧”。

    為什麼恐龍沒有像人類一樣發展出更大的大腦和更高的智力?

    關於在這個問題,大概有這麼幾種學說:

    大腦成本說

    有研究者們認為人類進化是一種低概率事件,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大腦的“成本”很高。神經細胞比體細胞需要更多的氧氣,因為神經細胞需要在細長的神經纖維中發射化學電訊號。腦細胞消耗的熱量是肌肉的20倍,對於大多數物種來說,擁有20斤的額外肌肉比增加1斤腦部物質更有利。

    當恐龍最早在中生代早期(大約2.5億年前的時代)出現時,地球的大氣氧含量太低以至於無法充分供給給大腦——智力需要足夠的能量,而能量需要氧氣。對於陸地上的生命來說,高氧是重要的生存和發展條件。

    上圖:相比恐龍的頭部來說,其大腦微不足道。恐龍的生存優勢是更強悍的下頜肌肉以及龐大的身軀,它們長得大是因為有生存優勢。一個比身材的物種就不大可能把能量放到大腦的發展上。有了智力,大身材反而可能是一種劣勢。

    一個可能的反例就是巨型章魚,它們被某些人吹捧為智力超凡。但其實章魚智慧的進化受到水中氧氣供應的影響非常嚴重。它們如果擁有了巨大的大腦,就可能會遇到水中(尤其是深海)沒有足夠的氧氣供給的問題,除非它們改變自己的迴圈系統(例如改為到水面吸氣呼吸),但這種進化過於激進似乎可能性不高。

    此外,侏羅紀到白堊紀期間地球的平均二氧化碳水平較高,這是侏羅紀到白堊紀期間氣候溫和的一個主要原因。而較高水平的二氧化碳會抑制神經活動,使得較大的大腦更容易因為血液中碳酸含量過高而“中毒麻痺”(相較於體細胞來說,神經細胞對體液pH值更為敏感)。當然,這只是揣測,因為沒有活恐龍可以供科學家們研究其大腦的生理活動。

    上圖:中生代的二氧化碳水平遠高於現在(接近3000ppm),而現代不超過1000ppm。這是恐龍食物充沛的根本原因,而較高的二氧化碳的毒性也是恐龍大腦難以發達的可能原因。

    進化壓力說

    對於人類來說,由於東非裂谷系統的形成導致了東非氣候波動(這可能發生在大約2000萬年前),長達數千公里地殼的劇變從現今的莫三鼻克延伸到黎巴嫩的地殼深層裂縫,這種地質變遷帶來的持續的氣候改變,可能促使了新興靈長類動物需要發展出智力對持續變化的環境進行有效的預測分析,從而應對長期食物短缺。這可以說明“適應性”是智力發展的最有力推動力。而且,甚至還有學者認為,人類進化出如此高的智慧實際上是因為某種“偶然性”,針對上述所謂環境壓力的進化方向不必然指向智力,所以人類的智慧還帶有幾分“幸運”的因素。

    但如果我們人類滅絕了,那麼什麼物種會成為下一個智慧物種,並發展出高水平的文明呢?答案是:如果其他物種沒有發展智慧的生存壓力,那麼“智慧物種”這種東西就不會進化出來,只有在對複雜的大腦功能的選擇壓力下,智慧才會再次產生。

    即便如此,有研究者推測,如果人類消失,那麼有些種類的烏鴉或鸚鵡(它們本身就是禽類恐龍)就可能會進化並取代我們的位置。在某些研究者眼中,非洲灰鸚鵡的智慧令人印象深刻,例如他們發現非洲灰鸚鵡能夠用喙和爪子有目的地使用一些物件。它們進化出的智力的原因和我們一樣,因為它們正在因氣候快速變化而致不斷改變的森林地帶中“機智地”求生——這些鸚鵡必須能夠想象兩週內食物的來源,並且需要能夠預測未來。

    而對於恐龍來說,恐龍生存的環境選擇性壓力不利於過於耗能的大腦的發展。

    環境變化就是一種主要的選擇壓力,環境變化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食物供應、氣候變化、生殖競爭等。侏羅紀到白堊紀的這麼一億多年是地球上比較長的一個溫和時期,沒有太戲劇性的大規模的氣候變化(除了白堊紀末的那一次),地球上的主要生產者——植物異常茂盛,這使得植食性恐龍獲得食物非常容易,於是高成本的智慧似乎並不那麼“必要”。此外,高大的蜥腳類恐龍的大腦還存在著供血問題,這也限制了它們的大腦進一步“長大”。

    新皮質說

    與所有爬行動物一樣,恐龍缺乏新皮質。新皮質是哺乳動物大腦才擁有的大腦結構,其進化和發育使得哺乳動物擁有了更復雜的社會行為。

    目前,我們對大腦的瞭解還不足以明確說明新皮質是智力所必需的結構。特別是因為鳥類,這個恐龍的倖存分支,(在沒有新皮質的情況下)同樣也展現出了許多智力的跡象,而且也發展出了許多通常與哺乳動物新皮質葉類似的腦功能。但顯然,所有“最聰明”的動物都是大型哺乳動物,新皮質的相對大小與智力之間確實存在著密切的關係。例如,人類新皮質佔我們大腦皮質的90%以上。一種假說是,鳥(恐龍)的智力有可能是在與哺乳動物智力平行的軌道上發展,但是由於與哺乳動物新皮層不同結構所產生的。

    上圖:現代爬行類、鳥類和哺乳動物以及人類大腦結構的對比。

    左上角:鱷魚(沒有新皮質)

    右上角:鳥類(沒有新皮質)

    左下角:大鼠(有新皮質)

    右下角:人類(90%都是新皮質)

    總結

    進化壓力的確實似乎是恐龍沒有進化出智力的首要原因,而人類的“幸運”就在於在正確的時期正確的地域被上帝之手選中大步流星地朝著高等智慧物種的康莊大道前進走到今天。或許哺乳動物大腦的新皮層結構算是智力發展的一個抓手,但應該不是唯一的“抓手”,某些鳥類智力的水平似乎說明在大腦的其他進化道路上也可能變得越來越“膩害”。幾百萬年在生命歷史上不過是一個小插曲,而恐龍也從未離開,說不定在人類文明這個“小雜音”消失之後(大機率是自生自滅),人家恐龍家族會正兒八經地“坐正”智慧物種的寶座,數億年後研究人類化石的說不定就是恐龍呢!今天嫌人家鳥兒笨,明天可能就是人家鳥兒就笑你人蠢呢!呵呵。

  • 3 # 至子實驗室

    首先要說清什麼是文明,宇宙的一切都是能量的運動和變化,而所謂的文明就是對能量的認知、掌握和利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意識、文化信仰、社會形態以及科學技術等等。今天人類文明的一切,背後都是能量的如何獲取、使用與分配,包括國家、城市、社群、家庭等等,都是基於能量關係而形成的各種組織、秩序和關聯,並沒有什麼其他高深莫測的玄奧。

    其次要說明的是人類與其他生物相比,為什麼可以有如此大的超越,這是因為人類率先掌握和利用了“火”,這是人類進入高階文明的關鍵,而不是什麼站立行走或是利用工具。“火”是遠古時代能量的重要體現,掌握了這一能量,人類不但可以保護自己,免受其他動物的攻擊,更重要的是:用火可以補充能量,降低自身的能量損耗,特別是進食被火加工後的食物,可以節省體內消化生食所需要的大量能量,這些節省下來的能量就可以提供給大腦,所以人類就比其他生物有條件去擴充套件大腦,發達的大腦最終成為人類領先其他生物的關鍵。

    人類文明走到今天,其掌握的能量和手段已經越來越多,從鑽木取火到火藥、煤炭、石油、光能、風能、核能等等,其文明也從遊牧文明逐步進化到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等等,但這些還都是地球上的能量,所以人類的文明等級還屬於地球文明,如果未來人類可以掌握地球之外的能量,人類的文明就可以到達星際文明或宇宙文明,而要達到這一步,就需要對現有的文明進行全新審視,包括基礎科學和理論,需要從能量的角度進行重新定義。

  • 4 # 煮青蛙王子

    正是因為恐龍的強大,成為了它們滅絕的條件,人類那時候很柔弱,與遠古猛獸相比,人類軟弱得只能逃避,但也恰恰是人類那時候的軟弱成就了人類的高智慧文明。原因很簡單,凶猛的猛獸逮到獵物,只會品嚐獵物的肉,人類弱小,不敢與猛獸搶肉,會一直等待各種猛獸把獵物的肉和內臟都瓜分完後才前去吃骨頭內的骨髓,但其實與生肉相比起來,骨髓能提供更多的營養,更好消化。猛獸吃完生肉,難以消化,所以吃完後,能保持長時間的飽食狀態,所以就只能去睡覺,而且消化生肉所要消耗的身體能量遠高於骨髓或熟肉,所以即使猛獸吃了所有的肉,但大部分營養都用到抵消消化的能量去了,就這樣睡著等待漫長的消化過程直到飢餓了繼續覓食。而人類吃的是骨髓,很快就消化完,消化骨髓消耗的能量很小,留給人類幹其它事情的能量還有很多,於是馬上又得考慮下一頓飯的覓食準備,而且作為食物鏈最低端的人類還得每時每刻保持警惕猛獸的偷襲,所以人類的大腦在那個時候使用率是很高的,遠高於猛獸,同時,人類為了吃骨頭內的骨髓,掌握了使用石器和尖刺類工具進行採食,無形中形成了製作工具的智慧,一方面可以採食,另一方面可以抵禦猛獸,後來還學會用工具剝皮取暖等等,智慧就這樣是快生活所處的環境快速鍛煉出來的。

    所以,人類起步雖晚,而且是作為弱勢群體,但恰恰是認為先天的弱勢以及求生的技巧形成了人類短時間內智慧遠遠超越猛獸的成就。

  • 5 # 何處是家鄉

    很多人都已經從古生物學角度回答了這個問題,而且學識淵博,內容詳實,非我可以匹及。我想從另一個角度談談自己的想法,可能和大家的常識性認知不同。

    這個問題和另一個問題很像,“假如人類是動物進化而來的,為什麼信史幾千年了,怎麼沒有看到猩猩或猴子向人類的方向進化呢?所以進化論的說法可疑”。

    這兩個問題都搞錯了一個問題,“適者生存”是中中國人對進化論的翻譯,但不是達爾文《物種起源》的本意,也許達爾文暗含了這個意思,但他的文字並沒有明說這句話,他給出的確定答案是——自然選擇。也就是說,物種的生存與毀滅,並不是能力強弱的真實表現,生存下來的未必就是好的,滅絕的物種未必就是差的,是自然選擇了某種物種存活下來,也是自然選擇決定物種中某一部分湮滅於進化過程,好與壞不是達爾文關注的問題。

    所謂自然選擇,被一般人簡單理解為物種間生存競爭,但種內競爭同樣重要,卻一直被大家所忽視。

    狼吃羊,這是物種之間的生存競爭。可到底是狼與羊的生存競爭更推動彼此物種進化呢?還是羊與羊的生存競爭更容易推動本物種進化呢?

    一般人會直觀反應為,當然是狼與羊的競爭更具有推動力了?你要吃我,我當然要拼命跑了,否則還怎麼活得下去呢?可這樣的回答解釋不了另一個問題,狼吃羊,從來不會滅絕式的屠殺,只會捕殺羊群裡最弱的,絕大多數羊能活著。到底是跑過敵人更重要,還是跑過隊友更重要呢?

    基因突變永遠存在,在同一種類中,哪種基因成為優勢基因並最終在本種群中傳播開來,要看哪種基因攜帶者在本種群中能否體現出自己的生存優勢來。活下來,是基因優勢最重要的表現,也就是說,羊主要是跑過隊友,而不是跑過敵人。種內競爭和種間競爭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一些,是決定物種進化最重要的內在驅動力。

    再有一點也很重要,人類為什麼會有了智力的超常發展?或者說,自然選擇發生的條件是什麼?

    有種人類起源說法是認為,人類的祖先物種,不論叫什麼吧,也是生活於叢林,從今天人類的身體性狀看,的確是更適合爬樹,不適合行走奔跑。那麼適合爬樹的物種為什麼要改變自己的生存方式呢?也就是說,直立行走原本不適合人類祖先,為什麼它們要突然改變生存方式,下到地上呢?最大可能是被逼無奈!也就是說,人類的祖先是叢林生活爭奪戰的失敗者,不得不逃離適合生存的叢林,來到草原,否則就活不下去了。

    於是,自然選擇開始發生作用了。因為條件的變化,迫使它們必須改變行為,直立行走成為唯一的生存可能方式。一旦直立,頭腦畸形發育成為可能。爬行,過大的頭會嚴重威脅行為能力,也就是說,爬行時的大頭猴子就是那個跑不過隊友的犧牲品。直立行走,大頭的智力優勢才會逐漸體現出來了,成為那個跑贏了隊友的倖存者。

    種間競爭逼迫失敗者開始自然選擇,種內競爭達成了自然選擇後的基因優勢傳播過程。自然選擇,不是適者生存,只是無奈的接受生存壓力的結果而已。

    文明一般認為從農業開始,耕種和畜牧是所有文明初期的形式,這已經基本被所有人接受。從此以後,種間競爭逐漸不再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內在驅動力,種內競爭成為唯一要求。文明從開始之初到今天,不過一萬年,但卻在這種競爭壓力驅動下發展為如此不可思議的地步。

    現在回到本問題,恐龍稱霸幾億年,為什麼沒有產生文明?因為它們的種間競爭壓力與種內競爭壓力都遠遠小於人類。沒有慘烈的生存空間競爭,當然不會開始自然選擇,或者說,越激烈的生存競爭,越會減少自然選擇的時間。幾百萬年的種間競爭讓人類的祖先面臨著生與死的關口,幾千年的種內競爭更是達到了空前絕後的慘烈程度,因此才催生出如此輝煌發達的文明狀態。文明發展越快,說明生存競爭越激烈,文明程度,完全可以看成一個人類社會種內競爭的指標。

    這樣看來,文明是個很恐怖的指標啊!

  • 6 # 古城金地140787426

    因為人類會利用另外一個大腦記錄資訊,就是文字。

    而恐龍只會用一個大腦記錄資訊。

    聰明智慧就是從人類文字的出現,用文字儲存資訊。

    有了文字,人類脫離了動物世界成為了人。恐龍沒有文字再活五百億年它還是動物。

    沒有文字之前人和動物是平等的。

    人和動物都是隻有一個腦袋,用腦袋記錄往事。

    有了文字之後人比動物多出個腦袋,記錄的東西比動物多出很多倍,記錄經歷的一切事物經驗。

    有了文字人的資訊傳遞成幾何形式成倍增長。而動物依然停留在原來的基礎上。

    文字記錄了過去現在和將來。文字可以傳遞全世界人類的智慧,可以相互之間交流。

    這就是人獨立於世界智慧的頂端的文字發明。

    有了文字人類智慧開始迅速起步。

    現在已經出現了電腦,它也許不屬於人類的大腦,有可能有一天取代人類的智慧。超越人類,統治世界。

  • 7 # 科普平論猿

    最大的原因:好奇心!

    恐龍沒有演化出強大的大腦。有些恐龍身高十米,大腦卻僅有核桃般大小,化石證據顯示,恐龍的神經系統十分不發達。你砍斷它一條腿,可能它要幾分鐘、半小時才能感覺到疼。這也許也是恐龍打起架來不要命的原因之一。

    冷血動物、爬行動物,除了自己的吃喝拉撒睡之外,幾乎不太關心外部世界。它們甚至連自己的後代也不關心。有些爬行動物,如海龜等,把卵生下來一埋,就走了。有些爬行動物可能會進行團體合作捕獵,但完全是為了自己的口糧,並非出於對同伴的關心。它們甚至會同類相殘。

    因為對外界缺乏好奇心,對什麼事物都漠不關心。缺乏對外界事物的認知與連結,大腦得不到鍛鍊,得不到進步與發展。恐龍的智力水平其實十分低下。

    我們幾乎可以用動物對於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對動物智力進行排行。比如狗就比貓聰明多了,狗狗對什麼都好奇,喜歡湊過去碰碰、嗅嗅。貓甚至不能理解一團跳動的毛線與老鼠之間的區別,它會一本正經的圍著自己尾巴上的毛線轉悠一下午。

    猴子腦瓜子雖然小,但是它對什麼都好奇,因此非常聰明。

    卵生動物、爬行動物如雞、鱷魚等智力都是比較低階,更低階的如水裡的魚類。還有一些軟體動物,如蚯蚓等,連大腦都沒有,只有一些神經節。儘管蚯蚓是個更古老的物種,比恐龍存世遠多了,但是,你再給蚯蚓幾億年,也是然並卵!

    哺乳動物智力都是相對發達。因為哺乳動物都有養育孩子一段時期的習慣,因為對於孩子的關心,產生了情感,學會了群居生活、團體合作,建立了文化、文明與社會。為了便於溝通,發明了語言。懂得了使用火等外部工具。在一代代的演化歷程中,進化出了生物界最發達的大腦,從而站在了生物鏈頂端!

  • 8 # 使用者夏天

    恐龍是低等動物,不會使用工具,沒有語言,不會思考,更沒有智慧。

    人是高等動物,具有使用工具的能力,有語言,會思考,也是不斷進化過來的,有適應自然,改變自然的能力。人腦的腦幹重量與自己體重比的比值比較大。現存大象的重量有幾噸重,它腦幹重量與體重比的比值很小。烏雅很小,它的腦幹重量與體重比的比值很高,所以稍微具有使用工具的能力,烏雅要喝瓶子裡的水,喝不著,就用嘴夾小石頭往瓶子裡丟,讓水位升高能喝著水,要吃核桃,核桃太硬,打不開,就用嘴夾著核桃從高處往下扔,摔粹核桃,就能吃到美味。

    恐龍的腦幹重量與體重相比的比值肯定也是很小的。幾千萬年也沒有進化出高等動物所具備的特徵出來。

    恐龍的滅絕,人們至今也沒有一個準確的結論,只是揣測而己,一是滅於隕石撞擊。二是滅於近親繁殖,體質逐漸降低而不適應自然而亡。三是瘟疫。四是滅于山火。五是滅於星球與地球撞擊。六是滅於不斷進化,體重不斷增大,食量也增大,行動越來越不適應環境,行動不便,食物供給跟不上,沒吃的,行動快的跑了,能下水的慢慢進化適應水裡生活。能飛的慢慢進化適應飛翔。不能飛,不能跑,不能下水的,沒能進化出使用工具和智慧改變自然,適應自然的能力的動物,體重太大沒有食物來源只有死路一條。

    總之人有使用工具,有思維,有語言,有智慧,能適應自然,改變自然的能力,所以人類百萬年用智慧統治地球。

  • 9 # TiandirenisAmituofo

    恐龍上億年都沒產生智慧,為何人類百萬年就用智慧統治地球?與這類似的問題好像已經回答過一次,這裡就簡而言之吧。生物要從低階智慧進化到高階智慧生物,必須滿足幾個基本條件:

    第一,僅僅依靠蠻力生存的話,不能處於生物鏈的頂端,也不能處於生物鏈的底端。

    恐龍,獅子,老虎,豹子等這些動物也有足夠的智慧,但是他們太滿足於自己主要依靠蠻力來生存了。他們處於生物鏈的頂端,當然生存的憂患意識就少很多,因為他們習慣於依靠蠻力,尖牙利爪,所以,他們很難進化到直立行走,出現人類一樣的手,並進一步發展出發達的大腦和發聲器官等相應的機體來。

    第二,一定要有人類這樣的手形。考拉,猴子,大猩猩等動物都具有進化為高階智慧生命的潛質,如果現今的人類不存在,那麼,接下來的人類很可能是由這些具有人類手形的動物來替補。當然,即使不是五指的,三指的或六指等也是可以的。

    第三,一定的自然地理和氣候條件。如果人類的祖先一直在樹上生活的話,沒有下到平原地帶,學會直立行走的話,仍然無法進化出高階生命智慧來。所以,低階生物要進化出高階生物,一般來說,要先從海洋到陸地,然後到樹上,樹上的生活可以讓這種動物的前肢和手,以及後肢都得到比較發達的鍛鍊,然後再因為森林的毀滅而不得不來到平原和山地來生活。最後進化出人類來。

    就說到這兒吧。當然,也許在其他的星球上,恐龍並不是生物鏈頂端的生物,就有可能進化出恐龍人來。當然,也許其他的星球上還會鳥類動物進化出來的鳥頭人呢!(說明一下,鳥頭人,不會有翅膀的,翅膀必須是人手的形狀,例如蝙蝠之類的生物進化出來的)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恐龍時代,人類的祖先雖然仍然是一種不太起眼的樹上動物,但他們也一直在進化著。並不是說,人類的進化只有短短的幾百萬年。將人類的進化理解為幾百萬年的時間是絕對不對的。

  • 10 # 震公常平

    這個提問,問的好啊!恐龍是恐龍,人是人。誰說的人類進化;恐龍進化,自然界是否是進化的,進化的初心是什麼?嚴謹的科學發展,得出的結論有哪個是進化來的?

    地球上生物起源,就是地球原駐民。那就得追溯地球成因了。

    我回答提問就是基因成形時的實體物質,受虛擬物質主宰,成形時間裡,出現什麼虛擬物質波不同,成形後實體物質也不同。這些不同物質承載著虛擬波物質,由此得出生物分類。也就是說地球上人類基因,承載智慧波創造了人;恐龍實體物質基因,成形時承載的不是智慧波。

    現代世界科學就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先有恐龍,還是先有恐龍蛋沒有結論。不是沒有結論,而是沒有支援的初心文化。這個文化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天主地、人之初、性本善。基因成形天之道,陰陽兩性物生新。基因成形實物分兩性,由此實體物質誕生雞和龍!

    蛋無性,雞生蛋!雞蛋內部打破孕育生命,打破雞蛋外殼是食物。

    先有雞,物體本有性,產出內部打破的蛋,又孕育出小雞。

    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欺,自然科學真諦東方起,中國夢!振興我中華!

  • 11 # 兵器知識譜

    文明的基礎是物質,標誌是文字的出現。由於人類身體過於弱小,既沒有尖牙利爪傍身,也沒有飛天遁地的本領,在獲取賴以生存的食物是非常非常困難的,因此只能用“想辦法”的形式去解決獲取物質過程中的困難,久而久之專供“想辦法”的大腦就越來越發達,思考成為人類生存下去的重要技能,想太多,文明自然就被催生了。

    恐龍就不一樣了,食草恐龍獲取物質的方法簡單至極,彎下腰就能吃到草、喝到水;肉食恐龍也不難,追著目標一頓啃咬就能填飽肚子。

    因此恐龍不用思考太多問題,更不需要解決多少困難,只要身體足夠強壯、牙齒爪子足夠鋒利就能活下去,進化重點都放在了四肢上,大腦自然也就不必進化得太過發達,想的太少,也就沒有了文明的必要。

    人類開始出現文明的標誌是文字的發明,在此之前,人類需要透過口口相傳的形式向下一代傳授生存技能,比如說如何單人狩獵、如何組織多人狩獵、如何祭祀先祖、如何向上天祈求更多獵物等等。

    問題在於口口相傳的技能常常會因為無法記錄而丟失,因此人類的大腦又開始進入了“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考,最終在發揮想象力的輔助下用圖畫的形式表達出大腦中的所思所想,這就是古人類遺址總有奇形怪狀的壁畫出現的原因。

    下圖為著名的拉斯科古人類遺址留下的壁畫,它似乎在講述一個狩獵過程中人被獵物傷害到的故事,在文字出現之前,古人類就是透過這樣的方式來教育下一代的,圖畫的出現意味著古人類的大腦已經進化得非常發達,已經充滿了想象力,很顯然恐龍是不會去思考這些問題的。

    壁畫的出現提高了傳授下一代生存技能的教育質量,人類幼崽可以很直觀地透過壁畫了解到獲取物質的各種技巧,併發揮大腦想象力,在腦海中呈現自己所理解的場景,想象力又催生了藝術靈感,在物質豐足的情況下,人類開始追求美。

    藝術靈感總是一晃而過的,而且難以用圖畫來完全表達清楚,比如說占卜,大祭司跳完大神以後總是要說一些預言的,如何記錄大神預言成為古人類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古人類開始用象形符號來記錄占卜、祭祀活動,比如說用來形容月亮的形象符號就畫一個像月亮的符號,形容太陽就畫一個像太陽的符號,至此逐漸演化成能完整表達意思的文字以及行文方式開始出現,人類進入文明時代。

    解決這些問題對於古人類而言總是表現得“迫在眉睫”,因此人類進化出文明的過程並不漫長,這也是人類只用幾十萬年就進化出文明的原因。

    這些問題對於恐龍而言就沒有意義了,由於獲取物質的難度極小,生存環境過於優越,幼崽破殼而出以後就具備與生俱來的食草、食肉本領,不用解決太多問題就能生存下去,以至於連語言就沒有進化的必要,嗷嗷叫兩聲就完成了溝通問題,文字就顯得非常多餘了。

    這就是恐龍存在了一億多年也沒有進化出文明的原因,可見太過舒適的生存環境是不利於生物進化的,這一點同樣表現在人類身上。

    比如說非洲原始部落的人們,由於非洲大陸生態系統相對獨立,且氣候環境不冷不熱,造就了一個非常舒適、非常理想的生存環境,這裡的人需要解決的問題實在太少了。

    困了就席地而眠,餓了就爬樹摘野果充飢,有組織的活動僅限於圍獵和祭祀,由於幅員遼闊,他們的生存空間十分充裕,部族之間不存在矛盾或者矛盾不尖銳,所以沒有戰爭行為,對於他們而言基本上沒有太多可供思考解決的問題。

    舒適的生存環境制約了他們對於文明的渴望,文字和藝術都是多餘的事物,因此能體現文明的東西只有工具和火,可以這麼說:如果全世界的古人類都能擁有這樣的生存環境,那麼人類同樣很難進化出高階文明。

    下圖為生活在原始狀態的非洲原始部落人民,由於生存環境過於優越,他們至今沒有進化到文字時代,在沒有饑荒、災害、戰亂的環境裡,就連文字都顯得特別多餘,所謂人類文明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在這樣的生存環境裡的人類儘管有著發達的大腦,但是同樣很難進化出高度文明。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第一、地球對於古人類而言生存環境格外苛刻,人類必須透過思考來解決生存問題,所以進化出發達的大腦,文明就在想象力豐富的大腦思維基礎上建立起來,人類文明的本質就是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從而獲得更多生存資源。

    第二、人類面臨的生存問題越嚴重,文明程度就越高,如果人類生存在沒有挑戰的舒適環境裡,同樣像恐龍那樣很難進化出文明。恐龍在1.7億年裡沒能進化出文明的原因正是生存環境過於優越,不思考也能活下去,沒有思考解決問題的必要性,因此它們的進化重點只在身體上,而不在大腦上,“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特點註定了恐龍無法出現文明的現實。

    結語

    人類的文明是解決生存問題時催生的,這就意味著生存問題越嚴峻時,文明程序就會被加速,人類這一特點最具代表性的行為就是戰爭。

    儘管包括恐龍在內的低等動物之間也存在戰爭行為,但是就戰爭效率而言是無法與具有文明的人類相提並論的。

    人類文明促使了戰爭行為的出現,而戰爭則是有組織的高效屠戮行為,戰爭雙方中,組織效率越高的一方就會獲得勝利,獲得戰爭勝利就會得到更多的生存資源。

    因此為了贏得戰爭,人類將大量資源投入到殺戮中,為了提高殺戮效率,又發明出許多戰爭理論和利器,戰爭又從側面促進了文明的進步,可見是戰爭始終伴隨著人類文明發展的。

    很顯然恐龍們既不需要如此高效的戰爭利器,也不需要“兵者詭道也”的戰爭理論,再給它們10億年也進化不出文明來。

    下圖為正在編隊飛行,準備對目標實施空襲的戰鬥機和轟炸機,人類文明的高度最終體現在戰爭上,為了取得戰爭勝利,人類將所有的高科技率先應用到戰爭機器上,這些都是人類發達的大腦思考解決問題產生的最終結果,恐龍的不需要解決太多問題,不可能想到用戰鬥機和轟炸機來提高廝殺效率,因此文明對於它們而言永遠沒有起點。

  • 12 # 推子

    從時間的角度來看,恐龍有進化出智慧的時間,畢竟整個恐龍家族存在了1.6億年,這麼長的時間是足夠恐龍進行演化的。

    而且考慮到恐龍的種類繁多,它們就是不斷的進行更迭,按理來說也應該有某一種恐龍,能夠進化出聰明的大腦,但很遺憾恐龍沒有。

    那麼恐龍之所以沒有進化出智慧,可能和它們的生殖方式有關係,就我們今天的情況來看,智商高的動物全都是胎生,例如人類,狗,大象,海豚等。

    而卵生的高智商動物則寥寥無幾,所以我們大概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就是從大腦發育以及智商的角度來說,胎生比卵生要先進。

    一些研究認為,胎生的動物之所以聰明,和大腦的發育密不可分,而大腦的發育又和生殖的方式存在關係,例如胎生的動物在繁殖下一代的時候,往往需要一定時間的孕育之後,才能誕生出一個新的生命。

    而這個生命還在母體中時,母體會不斷的將營養輸送給它,這就保證了嬰兒的胚胎可以充分的發育,特別是保證了嬰兒大腦的發育,而一個良好發育的大腦,就為智慧的誕生提供了良好的溫床。

    但卵生動物則不同,卵生動物一旦被生下來之後,和母體的聯絡就被切斷了,即使這個蛋內的胚胎再怎麼發育,它也得不到額外的營養注入。

    所以基於卵生的動物,都不太可能誕生出智慧,因為演化出高智商的路被堵死了,而恐龍作為曾經的卵生動物,自然逃脫不了同樣的命運。

  • 13 # 動物志-劍齒貓

    人類和恐龍各有多少年的演化史?

    現代人走出非洲、稱霸世界,是最近不到十萬年發生的事。但我們不能說,人類用不到十萬年就進化出了高階文明。

    在人成為人之前的歷史,就是人與黑猩猩共同走過的那段歷史,與智慧、文明沒有多大關係。但從500萬年前南方古猿開始直立行走以後,我們的祖先就開始奔著智慧方向一路快跑了。直到5000年前,人類發明了文字,標誌著文明誕生。

    黑猩猩,人類現存最近的親戚,與人類分化已有600~700萬年

    因此,人類進化出高階文明,至少用了500萬年時間。

    恐龍有多少年演化史呢?恐龍最早出現在距今2.3億年的三疊紀晚期,從2億年前開始稱霸地球,在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大滅絕中失去了對陸地統治權,但並未完全滅絕,“龍的傳人”——鳥類仍然生存至今。

    也就是說,恐龍有2.3億年的演化史,其中1.4億年是陸地霸主。

    霸王龍和三角龍

    為什麼恐龍沒演化出高階文明?

    經常看到有人問這個問題,這暴露了大眾的兩個認識誤區。

    第一個誤區,當代統治者人類是高階文明生物,中生代統治者的恐龍為什麼不是呢?

    事實上,在人類之前,所有的地球霸主都沒有高階文明。人類之前的陸地霸主是貓科、犬科等食肉目動物,再之前是鬣齒獸、安氏獸,更早是恐龍、勞氏鱷、獸孔類、離片椎兩棲類和巨型節肢動物,都是憑藉體型大、戰鬥力強統治世界的,它們也只會朝著體型更大、戰鬥力更強進化。只有人類是憑智慧統治世界的,人類是個特例,不具有普遍意義。

    而且,我們之前並不是世界霸主,反而只是食肉動物的獵物。我們是先進化出了強大的大腦,才憑智慧稱霸了世界。智慧是我們稱霸的原因,而不是結果。不要把這個因果關係倒置了。

    恐龍之王霸王龍骨架

    第二個誤區,演化時間越長,就越容易孕育高階文明嗎?

    顯然不是。事實上,地球上所有生物來自一個共同祖先,現存所有生物都有著長度相同的35~38億年的演化歷史。我們說人類500萬年、恐龍2.3億年演化史,都是人作為人、恐龍作為恐龍的歷史,之前各自祖先的歷史沒算。

    這樣說的話,細菌有35億年的演化史,水母有6億年,蜻蜓和蠍子有3.6億年,它們身上至今都沒有文明的影子。因此,恐龍沒演化出文明再正常不過,沒必要大驚小怪。地球有史以來高階文明只出現了一次,就是我們人類。

    為什麼高階文明那麼難出現?因為智商這東西,很難得到自然選擇的青睞,單單聰明一點,很難給個體帶來足夠的競爭優勢。比如,作為一隻霸王龍,體型大或者尖牙利齒,都比智商高一些,更能給它帶來生存和繁殖優勢。除非能引起質的飛躍,就像我們憑智慧統治全球,但如果連量的積累都沒有,談何質的飛躍。

    為什麼人類就能演化出高階文明呢?

    首先,人類在生理上有先天優勢。在羊膜動物的兩大分支中,哺乳動物的大腦本就比爬行動物(蜥形類)大,也要更聰明一些。

    蜥腳類恐龍

    恐龍和哺乳動物各有優勢,它們的不同選擇,從大象和蜥腳類恐龍的不同結構上就能看出來。兩種巨型動物都面臨著兩大難題——1.脖子如何支撐頭部,2.如何取食。蜥腳類恐龍加長了脖子以方便取食,同時為了減小脖子的負擔,它縮小了腦袋。

    而大象保留了大大的腦袋,因為脖子難以負擔沉重的頭部,它乾脆縮短了脖子,腦袋幾乎直接長在軀幹上;這樣它就夠不到地面上的食物和水了,於是加長鼻子作為取食器官。

    大象

    二者相較,蜥腳類恐龍能比大象長得更大,但一定沒有大象聰明。

    這是一種生活在恐龍時代的小型原始哺乳動物(或稱之為哺乳型類),叫吳氏巨顱獸,它體長只有3釐米,體重僅2克,但卻有著不成比例的大腦袋,顯然這是種很聰明的小動物。可見,哺乳動物比恐龍聰明,這在恐龍時代就已經是這樣了。

    吳氏巨顱獸/趙闖

    在哺乳動物中,又以靈長類和海豚最聰明。而在靈長類中,猿類比猴類更聰明。人類起源於古猿,因此我們人類從演化的一開始,智力的起點就相當高。

    然後,儘管自然選擇很少在智力方面起作用,但在人類身上就起到了作用。專家的解釋是,我們的祖先本來是生活在森林裡的。後來由於環境變化,他們被迫轉移到草原上生活,促進了直立行走。而直立行走解放了雙手,又促進了大腦發育。

    在草原上,吃猿的東西很多,猿可以吃的東西很少,除了雙手和大腦,我們的祖先一無所有。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聰明的個體才能找到食物、躲避敵害。因此,在人類進化史上,從南方古猿,到能人、直立人,最後是我們智人,腦容量呈現越來越大的趨勢。

    人類演化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運氣的成分也相當大。在人類演化早期,要是稍有一個環節出了差錯,人類就可能滅絕。

    最後,當人類進化到一定程度,我們特有的社會行為對智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大作用。父母用很長時間照顧和教育後代,社會的形成促進知識在更廣範圍傳播,特別是文字誕生以後。現在文明的繼續進步已經和自然選擇沒有多大關係了,主要是我們後天努力的結果。

    恐龍本來就是一個大腦相對較小的類群,又長期作為地球霸主,一直在往更大、更強方向進化,從未受到過智力方面的選擇壓力,沒演化出文明再正常不過了。

  • 14 # 宇宙探索

    之前回答過類似這樣的問題,我想說的是,自從上千萬年前最原始的智人與猿類在進化的分支上分開以後,就註定會向產生文明的方向發展!

    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否認最原始的人類出現之前那些哺乳動物的“努力”,沒有它們在進化的道路上逐步向更高階的動物靠近,就不會有人類的出現!

    同時,從哺乳動物再向前推,會有更原始的生命,比如說海洋裡的各種生命形態,它們也為人類之後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所以說,在進化的道路上,我們絕不能只看人類出現後文明的誕生,而忽略了人類是如何誕生的。就好比你吃了三個餅飽了,你會認為是第三個餅讓你飽的嗎?前兩個餅白吃了嗎?

    顯然並不是!

    同時,我們也不能總是用人類的思維方式衡量地球其他生命。生物進化的方向並非是要往智慧上靠近,而是要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從這點上來說,蟑螂和老鼠似乎比人類進化得更完美一點!某種意義上就是因為人類自身適應環境能力檢查,我們需要進化出智慧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所以說,莫要再問為什麼恐龍上億年都沒有進化出文明這類問題了,它們為什麼要進化出文明?沒有必要,龐大的身軀和鋒利的牙齒就是它們的文明,足以讓他們統治整個地球,而且統治了上億年之久,如果不是6700萬年前的意外事件,恐怕今天統治地球的還會是恐龍!

    而人類呢?縱然我們擁有智慧,我們能統治地球上億年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目前有負債一百萬以上的朋友都進來,說說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