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閩東小村66666
-
2 # 密探零零發
1907年7月13日,辛亥女傑秋瑾在紹興大通學堂被捕,15日在軒亭口英勇就義,犧牲時年僅32歲。她的生前好友呂碧城、吳芝瑛設法將她的遺體偷出掩埋在紹興府城臥龍山西北麓。原本以為秋瑾可以在此安息,但萬萬沒有想到接下來秋瑾墓會經歷令人痛心的10次大遷移,特別是第9次遷移最為令人痛心。
始葬:1907年7月15日,葬在紹興府城臥龍山西北麓的亂墳崗。首遷:1907年10月,秋瑾的家人將其遷往紹興常禧門外嚴家潭。二遷:1908年2月,按照秋瑾生前的意願,其家人和好友將其遷葬於杭州西泠橋西側。三遷:1908年12月1日,因御史常徵“告發”,被迫遷葬回紹興城外嚴家潭。四遷:1909年秋,遠遷湖南湘潭昭山,與王子芳(秋瑾丈夫)合葬。五遷:1912年夏,辛亥革命成功後,湖南同盟會遷葬湖南長沙嶽麓山,並建立烈士陵園。六遷:1913年秋,經湘、浙兩省商定,迎送其遺骨至浙,還葬在杭州西湖西泠橋西側原葬處。七遷:1964年,遷葬杭州西湖雞籠山。
八遷:1964年,杭州西湖上掀起了一場“清理西湖風景區墳墓碑塔運動”。在1964年12月2日的晚上,拆遷隊偷偷地平毀了孤山、西泠橋一帶的墳墓30座,碑、亭、石像、牌坊13座,秋瑾墓上的小碑亭也沒有幸免。
九遷:1966年,一個特殊的年代,秋瑾墓也沒能倖免,被狂熱的人們拆除,遺骸再葬於杭州雞籠山。據親歷者回憶:秋瑾墓碑挖開後,棺木已經腐爛崩塌,秋瑾烈士的遺骨仰躺著,骨架是完整的,頭上的髮髻依然完好,發後還有一枚玉簪。衣著已經腐爛不堪,腳跟處留著兩塊皮鞋的後跟,骸骨旁有一柄短劍。
後來,秋瑾的遺骨被一塊一塊拾揀起來,放進了一隻事先準備的高約兩尺的陶瓷罐內。然後,人們將秋瑾骸骨葬在了雞籠山馬坡嶺的泥土中,卻連一塊墓碑都沒有。當時在場的一位杭州園林局技術員就近找了一棵小柏樹,不動聲色地種在上面,以便作為將來辨認的標記。
十遷:1981年紀念辛亥革命70週年前夕,經中央相關領導指示,浙江省及杭州市人民政府決定重建秋瑾烈士墓。經過一番尋找,秋瑾的的遺骨終於在人煙稀少的雞籠山尋獲。後來,遺骨送往北京鑑定,確實是秋瑾的遺骨無疑。隨後,當時政府成立專門小組,為秋瑾重建墓園。墓地仍選擇築在西泠橋畔原址上,墓座上端為漢白玉雕秋瑾全身塑像。秋瑾墓在70年間遷移了10次,這一次她終於可以安息了。
回覆列表
女英雄秋瑾之墓歷經8次遷移,箇中無奈少有人知。
秋瑾
辛亥女傑英雄,民族革命志士,推翻滿清封建統治的革命先驅,解放女權運動倡導人。
1907年,浙江紹興,秋風微雨,秋瑾捨生取義。
紹興名人輩出,秋瑾、魯迅和周恩來稱為“紹興三傑”。
1904年,秋瑾深知國家危難,衝破封建思想束縛,自費前往日本留學。
29歲的秋瑾第一次接觸到中國同盟會的理念就深為感動,而後專心致力於推動中國民主革命程序。
1907年秋瑾創辦《中國女報》
為籌措創辦《中國女報》經費,回到荷葉婆家,在夫家取得一筆經費,並和家人訣別,宣告脫離家庭關係。其實是秋瑾“自立志革命後,恐株連家庭,故有脫離家庭之舉,乃藉以掩人耳目。”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時年僅32歲。
秋瑾遇難後,無人敢為其收屍,中國報館“皆失聲”,生前好友呂碧城、吳芝瑛設法與人將其遺體偷出掩埋。
198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70週年,秋瑾之墓重新遷回到西湖邊。
我是扒哥歷史,一名歷史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