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武最前哨

    本山大叔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至理名言: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人沒了,錢沒花完!但對於阿爾弗雷德來說,最“痛苦”的恐怕就是“因有罪而死後又被無罪平反”。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阿爾弗雷德曾先後擔任德軍最高統帥部作戰部部長、希特勒的主要軍事顧問等角色;著名的“巴巴羅薩計劃”、在納粹入侵丹麥、挪威等國的軍事行動中,阿爾弗雷德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僅憑他的這些頭銜,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會將其歸進“助紂為虐”的黑名單中;也是因此,戰爭結束後不久,阿爾弗雷德就站在了紐倫堡的被告席上。他被指控在戰爭期間犯有包括協助策劃發動戰爭、反人道等在內的多項罪名;最終被處以絞刑!

    1945年10月16號,阿爾弗雷德與自己曾經的上司:德軍最高統帥部總長威廉-凱特爾一起被押赴刑場;兩人原本希望可以被槍決,但最終還是被行以帶有強烈侮辱性質的絞刑。據現場人員透露,阿爾弗雷德臨刑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向您問候,我的德國!”

    原本以為阿爾弗雷德死後一切就該塵埃落定,但事件的轉折卻在他死六年後出現:慕尼黑法院重新審理了對阿爾弗雷德的指控,最終認定其無罪!但人死不能復生,法院唯一能做的就是將阿爾弗雷德被沒收的財產歸還給他的愛人露易絲。

    那麼,阿爾弗雷德當初為何會被判處死罪呢?關於這一點,我們不能忽視蘇聯從中起到的作用!其實在審判阿爾弗雷德期間,同盟國組成的陪審團就曾對最終的量刑尺度存在爭議;但蘇聯卻強烈要求將包括阿爾弗雷德在內的德國被告判處死刑。

    彼時,站在被告席上的除了阿爾弗雷德以外,還有戈林、亞爾馬、鄧尼茨、卡爾登勃魯納以及凱特爾;法庭當時對他們使用的是美國司法部部長、紐倫堡法庭法官羅伯特-傑克遜倡導的“集體犯罪論”。

    根據這一理論,前述人員分別成了納粹德國各自領域的“代言人”,他們依次代表納粹空軍、工業、海軍、黨衛軍以及總參謀部受審;阿爾弗雷德則代表陸軍。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些人當中,只有戈林、卡爾登勃魯納、凱特爾和阿爾弗雷德被判處死刑;而這些人所代表的部門或武裝都曾是對蘇聯傷害最大的!

    但客觀而言,阿爾弗雷德並不能算是德國陸軍的權威代表,要麼是布勞希奇、要麼就是希特勒;但布勞希奇只是在戰前和戰爭初期擔任陸軍總司令,從1942年開始至戰敗則一直由希特勒親自擔任,前者槽點不多,後者飲彈自盡,所以阿爾弗雷德很大程度上就成了蘇聯的一個發洩點。

  • 2 # 文史磚家

    納粹德國投降後,歐洲國際軍事法庭在紐倫堡審判戰爭惡魔希特勒手下的軍政要員們,其中有12位罪大惡極者被判處絞刑,並在1946年10月16日正式行刑(注:戈林在行刑前一天服毒自殺)。不過,令人深感意外的是,第8位被執行絞刑的戰犯阿爾弗雷德·約德爾,卻在死後7年被改判無罪,堪稱納粹德國最倒黴的將軍。那麼,約德爾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物?他最終為何會被平反?

    01 發跡

    約德爾,1890年5月出生在德國南部維爾茨堡一個貴族軍人家庭,祖父和父親長期為霍亨索倫王朝效力,在軍界頗有威望。受家庭氛圍的薰陶,約德爾自幼便以投身軍旅為自己的志向,1910年從軍校畢業後即加入德國陸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約德爾以炮兵少尉的身份參戰,期間曾兩度負傷。1916年,約德爾因頗有戰功被晉升為中尉,但僅過了2年時間便嚐到德國戰敗投降的苦果。

    約德爾舊照

    戰爭結束後,對前途感到心灰意冷的約德爾一度棄戎從醫,但在軍中同僚和上司的勸說下,最終在1920年初重返軍界。然而,由於德國在戰後被協約國集團嚴格限制國防建設,約德爾儘管有一身的才華卻無處施展,因而晉升之路相當緩慢,用了10年時間才成為少校。不過,隨著希特勒在1933年初的上臺,約德爾開始踏上仕途升遷的“快車道”,僅用了6年時間便晉升為少將。

    約德爾之所以得到希特勒的青睞,除了優秀的軍事才能外,還緣於他對元首的無限忠誠。在希特勒開展的一系列軍事奪權行動中,約德爾始終予以支援,並在日記中寫道:“陸軍內部只有一個目無軍紀的因素--將軍們,原因正是他們的傲慢導致。因為看不出元首的天才,他們既缺乏信心又沒有紀律。他們仍將他看成是大戰期間的下士,而不是自俾斯麥後出現的最偉大的政治家”。

    希特勒與將領們商討作戰計劃

    1938年,希特勒利用捏造的醜聞先後解除國防部長弗裡希、陸軍總司令布隆堡的職務,並強迫多名將軍提早退役,由此徹底掌控軍權。隨後,希特勒宣佈成立國防軍最高統帥部,由自己擔任統帥,並任命凱特爾元帥為總參謀長,約德爾為作戰部長。按照要求,約德爾每天都要親自向希特勒彙報最高統帥部各戰區的戰況,然後跟他討論各種作戰計劃和命令

    02 助紂為虐

    約德爾作為希特勒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在納粹德國一系列關鍵戰事中均扮演著重要角色。1939年4月3日,希特勒下達代號為“白色方案”的秘密指令,意在以“閃電戰”的形式消滅波蘭,而約德爾作為該方案的制定者之一,在同年6月26日即向希特勒呈交了一份“白色方案”的初步時間表,深得後者的讚許。由於表現極其出色,約德爾在1940年7月被破格晉升為二級上將,併兼任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

    “白色方案”示意圖

    在擔任作戰部長的7年時間裡,約德爾為統帥部制訂一系列作戰計劃,除了入侵蘇聯、東南歐和非洲外,他同希特勒甚至認真地討論起穿過伊朗或阿富汗入侵印度的問題,以實現征服全世界的目標。1941年仲夏之前,約德爾草擬了後續指令,推斷在蘇聯被消滅之後,德國和義大利將控制整個歐洲,如有必要就使用武力征服土耳其、直布羅陀、埃及和巴勒斯坦,以便對英國予以致命的打擊。

    雖然約德爾制定的作戰計劃未能全部付諸實施,但他過人的膽略和智謀卻深得希特勒的讚許,尤其是1940年入侵挪威的關鍵時刻,約德爾展現出的冷靜和睿智,甚至連希特勒都自嘆不如。由於備受希特勒的青睞,約德爾能坐在元首身旁同他一起進餐,這在納粹德國可謂莫大的榮耀。與此同時,約德爾的地位也在不斷攀升,到1944年1月時已晉升為大將

    希特勒與將領們的合影,站在他左邊的便是約德爾

    約德爾雖然助紂為虐,但並非對希特勒無條件服從,甚至還會因為觀點不合跟後者發生激烈的爭論。例如,1942年夏,約德爾調查A集團軍在東線南段戰敗的原因,最終得出該集團軍雖然執行希特勒的命令,但因遭到蘇軍強大抵抗而戰敗的結論。希特勒對此大為不滿,嚴厲指責他有意包庇A集團軍,而約德爾則據理力爭,大膽指出元首在指揮上的錯誤。最終,理屈詞窮的希特勒只能寬恕A集團軍,這在納粹德國史上實屬罕見。

    03 死亡

    盟軍實施諾曼底登陸後,納粹德國兵敗如山倒,希特勒見大勢已去,遂在1945年4月30日服毒自殺,臨終前任命海軍元帥鄧尼茨為總統。5月7日,約德爾接受鄧尼茨的委託,在蘭斯代表德軍向西線盟軍投降。在投降儀式上,約德爾向同盟國集團發出呼籲,懇請戰勝國對德華人民與軍隊寬大為懷。投降儀式結束後,鄧尼茨授予約德爾騎士十字勳章,以表彰他在蘭斯的表現。

    約德爾代表德國簽署投降協議

    德國投降後,約德爾被逮捕並移送至弗倫斯堡的戰俘營,不久被移送至國際軍事法庭以審理其罪行(即紐倫堡審判)。雖然約德爾一再聲稱自己在戰爭期間並未主動犯罪,其所有的行為不過是服從希特勒的命令而已,而服從上級的命令是軍人的天職。但在蘇聯的強烈堅持下,國際軍事法庭還是以破壞和平罪、戰爭罪和反人道罪,判處約德爾死刑

    為維護作為軍人的尊嚴,約德爾請求國際軍事法庭對他實施槍決,但依然是在蘇聯的強烈堅持下,他最終被處以帶有侮辱性質的絞刑,並在1946年10月16日正式行刑。約德爾生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向你問候,我的德國。”說完後18分鐘,約德爾即被處死。為防止其葬處成為新納粹主義分子的集會地,約德爾的遺體在慕尼黑火化後,其骨灰被撒入伊薩爾河的一條支流。

    約德爾接受審判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約德爾死後沒多久,由於冷戰爆發導致美蘇關係急劇惡化,美國軍界開始為約德爾“打抱不平”,強烈要求重新審理他的死刑案。正因如此,慕尼黑主審法院在1953年2月28日重新審理約德爾的主要罪行,最終認定他是無罪的,並將自1946年收押的財產歸還給其遺孀。如此一來,約德爾死後7年才“沉冤得雪”,重新恢復名譽

    參考文獻

    威廉·夏伊勒(美):《第三帝國的興亡》,世界知識2015年版。

    理查德·奧弗裡(英) :《第三帝國圖文史》,金城出版社2013年版。

    利德爾·哈特(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上海譯文出版社1978年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9個月了肚子疼應該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