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兩年,出現了很多用來聽書的app,有人說透過聽的方式來讀書,會是下一個財富風口。可是,悅哥怎麼覺得,聽書流行的背後,更像是知識的一種貶值趨勢,預示著人類的日益物質化和空虛化。元芳,你怎麼看?
6
回覆列表
  • 1 # 廣銀8910

    有書當道,聽書流行是成年人的業餘消遣,即落足了視聽感受又緩解了心情壓力,無可厚非。閱讀,尤其是產生共鳴的閱讀習慣已經不再是尋常百姓的嗜好,一是沒心情,二是沒時間,三是信仰消逝殆盡。現實中捧書閱讀的讀者廖廖無幾。

    壓力大於動力,薪水勝過欣賞,物質大於理想, 勿容置疑向錢看己經是華人的一致追求,經濟時代,讀書不能當飯吃。精神饑荒早就不是一時半會,遺憾地是還看不見轉機。

    魯迅先生痛恨的麻木,冷漠,無視,圍觀,冬烘的陋習仍在繼續。

    還好,聊以自慰,每天早晨耳畔定時響起《義勇軍進行曲》。

  • 2 # 資料完善度低

    人們學習知識,無非三種渠道:一聽丶二看丶三實踐。而實踐則貫穿於人的終身,何來聽書流行之說?至於“越來越物質化”更是荒謬,世界本就是物質的世界;人也本就是物質的人,連”神鬼”也離不開物質,離不開人,還有誰生活在“虛空”中?試問,誰能說說“神鬼”能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於“宇宙”中?

    如果提問者沒別的,不可告人的意圖就純屬無病呻吟,庸人自擾。

    聽,是一切動物最原始的功能(本能)之一。初生的小貓丶小狗眼還沒睜開,靠的就是“聽”。當人,即初生的嬰兒來到這世界主要也靠“聽”,聽來自“上帝”(自然資訊)的聲音,母親的呼喚。當垂垂於病塌之時,也是靠“聽”,可見聽相伴於人的一生。在專治時代,讀書是貴族丶統治階層的專利,而老百姓獲得知識的途徑就是“聽書”,聽老人講故事,聽“說書人”說書,在茶市丶酒店聽說書人“說書”,戲劇丶像聲丶二人轉,也是聽,聽書。現代”聽”電子讀物,即提問者所說“電子說書”只是“聽”的功能的延伸,這和“讀書”,即“看”的功能延伸沒有本質區別。

    說到”看”,看也是人最基本丶原始功能之一。就是用“眼睛”去看世界,去“讀大自然”,也就是古人所說“讀無字之天書”。把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中去,像兩千多年前古之“老子”去讀丶去觀察丶去體驗丶去感悟,才有後來影響世界的五千言《道德經》。”佛祖”釋迦牟尼,也是把自已融入自然丶走出深宮深入社會,去體察丶感悟才最終“成佛”,成就了自己的偉大。這一切都是“看”的功能和作用,”讀書”,只是文字發明後的功能延伸而已。現在只是功能多樣化,除傳統的“讀書”丶讀報外,又增加了電子讀物罷了。而這一切又都是物質的,你道說說,那一樣脫離了物質而獨立存在?

    你的書?或根本就是“搬運工”,沒人買或沒人讀是你自身廉價的問題,何怪人類物質化?真是豈有此理。哈哈哈哈!!!

  • 3 # 自然風57778401306

    作為傳播知識的途徑而言,人類有了語言文字的定型,最早是以聽的方式獲取資訊。但是聽要依賴良好的記憶,才能瞭解很多的事物。於是,人類發明了文字記錄,最初是以繩節記數,甲骨貝殼等形式記錄文字內容,這就是最早的甲骨文,青銅器的出現,甲骨文演變到金文篆刻等形式,竹簡書寫的出現比較規範地記錄了知識的傳播內容。再後來,華人發明了造紙術和印刷術,書本成了傳播知識的主要途徑,在電子網路還沒有普及之前,書本是人類閱讀學習知識最先進的也是很實用的工具。

    如今是網路資訊時代,人工智慧技術改變了傳播知識的途徑,你或許不是坐在某一個地方看書,而是在看手機,透過手機擺度收索你想要的東西,是看書還是寫作,都能在第一時間搞定。科學技術的進步,現在出版業不像是以前那麼簡單,許多知識都是經過精包裝的,圖文並茂,出版設計造價高昂,一本書的定價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這麼看來,知識也不是廉價的,為獲取知識也是要花錢的。即便如此,相信走出學校的成年人,看手機的時間較多,接觸書本的機率變少是一種必然。在表面看起來是物質化了,傳統的書本意義不大,其實派上了人工智慧的用場,獲取知識的資訊量有驚人的速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人生四宅,美好未來。職場的您是怎麼理解的,現在第幾套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