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汽車評論員宋貝爾
-
2 # 使用者104429460995
你的提問有些模糊,要看誰有違法在先才能定責任,不過大貨車有交強險的,無責情況下也能賠償三輪車一部分醫療費用的。
-
3 # 執在瀟遙
個人認為即然是電動車就不應該走機動車道,多數人騎電動車本來非機動車道他不走,非要上機動車道上行駛,假如後面是小車還無所謂剎車減速讓讓他,要是大貨重車就是想剎也剎不住的,所以騎電動車的人喜歡上機動車道出事是早晚的事。
-
4 # 全球電動車網
感謝邀請,首先電動三輪車按照電動車新國標對車輛性質的劃分和地方政府的相關規定,絕大多數電動三輪車都屬於機動車範疇,無論電動三輪車司機如果持有相關駕駛證件將會另案處理與此案無關。那麼根據《道路安全法》的相關規定同向行駛事故又分追尾、左或右則碰撞、一方轉彎、變道、前車急剎,後車未觀查,一方超車等等情形,這需要交警進行現場勘驗和專業的事故責任認證流程,本著誰違法誰負責的原則責任劃分可主要分為:全責、55責、70%主要責任30%次要責任、80%主要責任和20%主要責任 。三輪車司機受傷和交通事故二者具有因果關係,所以需要賠償一些醫療費用的。一般事故都是調解優先,並且大貨車基本上都是全險的,所以大多數時候根據電動三輪車傷勢進行一定額度賠償即可,或者雙方經調解達成共識。
劃分責任的先提條件是:先看誰違章違法,同向行駛事故又分追尾、左或右則碰撞、一方轉彎、變道、前車急剎,後車未觀查,一方超車等等情形。
這要根據現場勘察,製圖,證據證明,路線方向,碰撞位置,是否壓線,影像圖片等等確定,不能一提問題就能劃分責任和出具責任認定書。這是不公證也不科學的,只有交警現場察驗完,並找到證據才能定責任。
網友問題是分二種情況,一是怎樣劃分責任,二是電三輪車是非機動車,是否可以上機動車道路行駛。
先不管是否三輪電動車有無路權,這要先定誰違章違法,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或次要原因。
再鑑定電三輪車是機動車或非機動車,有無手續牌證等。
一般習慣性定責,從公評合理合法上講,貨車定責會吃虧一些,因從交警定責上偏向保護“弱者”,偏向有保險可賠上,肉包鐵,鐵包肉上,往往會給貨車定責大一點,三輪車可能少一點責任。雖然不公評,但從事故處理出發點上看,保護弱者大家習慣了,噴幾句,發點感嘆評論有情可原。
但從實際法規條例上看確實不公平。也不能體現法律的公證性。更不能從法律的宗旨上體現,誰違法誰擔責,誰應該承擔更大懲罰,使法規走向更加公平合理合法。所以會出現合理但不一定合法,合法不一定合理,倒致經常會有人性化處理交通事故,也就習慣化了。
三輪電動車大多是無手續,無證照,無保險,很可能鑑定後還是歸機動車類,開車人還是社會底層人士較多。也沒法律觀念,所以事故也多。但不論什麼人,遵守法規是安全文明出行的起碼要求和嚴守法規行為。
如果三輪車鑑定為機動車,按雙方均是機動車劃分責任。
如果三輪車是非機動車,上機動車路上行駛,則非機動車責任較大。
雖然責任好劃,各負各責,但調解賠償又會有弱強之分,有無保險之分。貨車司機還是要有心理準備的。
其實中國對交通事故有很多法規條例,但現實處理確實很難平衡弱強,傷亡又多是社會底層人士,因為電動車,摩托車,三輪車,腳踏車,步行等人員發生交通事故,一定是碰撞不過汽車鐵傢伙的。
不論怎麼劃分責任,不論賠償如何,機動車一定要上全保險是保護自身的好辦法,並且任何人都要尊守法規的,才是出行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