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99146951855

    1板塊張裂:形成裂谷、海洋、海嶺等;2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相互碰撞:形成山脈、高原; 3海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相互碰撞:形成島弧、海岸山脈、海溝。回答出自101教育PPT裡的課件。

  • 2 # 生活日用小妙招

    地球被我們劃分為六大板塊,分別是: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除太平洋板塊全部是由海洋組成外,其他板塊都是由陸地和海洋組成。

    板塊的運動方式有兩種:碰撞擠壓和張裂拉伸。板塊運動帶來最直接的地表變化就是會在板塊交界處形成裂谷或者高山,比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位於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是由兩大板塊相互擠壓而成(板塊運動不會停止,由於板塊的碰撞擠壓所以珠穆朗瑪峰也在不斷的升高中,8844.43米已經成了過去式);紅海從裂谷到海洋是由於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張裂拉伸而形成(兩大板塊不斷張裂拉伸,使紅海面積不斷擴大,或許經過漫長的歲月之後,紅海會是下一個太平洋),而地中海位於非洲板塊與亞歐大陸的消亡邊界(兩大板塊碰撞擠壓),地中海面積越來越小,漫長歲月後地中海就會消失。

    板塊交界處地殼活動活躍,成為地震,火山多發地帶。全球有兩大火山地震帶,分別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環繞整個太平洋板塊)和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日本之所以地震頻繁而且火山多就是因為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令我們悲痛萬分的汶川大地震也是因為此地位於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上。

  • 3 # 地理沙龍

    謝謝邀請,我們生活的地球表面有千姿百態的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是五種基本地形,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表面的地形也是處在不停的變化之中的。促使地球表面發生變化的力量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能量來自來自地球內部的內力作用,包括地殼運動、岩漿活動和地震等;二是能量來自地球外部太陽輻射能的外力作用,包括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岩作用。

    一般來說內力作用總是希望使地表趨於“崎嶇”,而外力作用總是希望使地表趨於“平坦”,在內力作用中,板塊運動對於全球宏觀地形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說板塊運動塑造了地球宏觀地形的格局。地球表面的岩石圈並不是完整的一塊,而是被許多的斷裂帶分割成六大板塊,大的板塊還可以劃分成若干小板塊,這些板塊相當於是“漂浮”在軟流層之上,彼此之間相互運動,板塊之間的運動有兩種基本關係,也就是板塊之間相互“碰撞擠壓”,或者板塊之間“彼此分離”。

    板塊相互碰撞擠壓的區域稱為“消亡邊界”,對於地表形態的影響有以下幾種情況,如果是陸地板塊和陸地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則會形成巨大的褶皺山系和高原,比如南亞次大陸和亞歐板塊相互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等;如果是海洋板塊和陸地板塊相互碰撞,則會形成海溝、島弧和海岸山脈,比如太平洋沿岸的眾多海溝(如馬裡亞納海溝),日本群島、菲律賓群島、千島群島等島弧,美洲西海岸的科迪勒拉山系等,這些地形都是由於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相互碰撞的結果。

    板塊相互彼此分離的區域稱為“生長邊界”,對於地表形態的影響有以下幾種情況,如果是陸地板塊相互分離,則會形成巨大的裂谷,比如非洲東部的“東非大裂谷”,裂谷繼續張裂,就會形成海洋,比如非洲東北部和阿拉伯半島之間的“紅海”,如果板塊繼續擴張,海洋將會繼續擴大,比如“大西洋”的形成就和板塊張裂很有關係。如果是海洋板塊相互分離,由於海洋板塊較薄,板塊張裂分離後,下方的岩漿就會往上湧,形成海底的火山噴發,從而形成海底的“海嶺”,比如大西洋海嶺、印度洋海嶺和太平洋海嶺,如果海底火山持續噴發就會形成火山島,比如冰島就是位於大西洋海嶺上的火山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類移民火星的可能性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