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南讀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僅12年之後,秦二世面對各地起義竟無可用之兵,甚至到了要啟用囚犯鎮壓農民起義的地步。為何短短年月秦國竟到了如此地步。

    首先秦始皇是比較自負的人物,對於開疆擴土的慾望比較強烈,其在世之時便在南北兩地佈置了重兵,北邊主要是防備匈奴人,主要由蒙恬及公子扶蘇統領,二世繼位之後二人被殺,北方軍隊對南方中央政權的心就散了一半。而且此時的匈奴其實是非常強盛的,如果北方的軍隊輕易調動很容易讓匈奴趁虛而入。而南方是趙佗統領的軍隊,其本人也是有異心之人,基本不會奉調,所以這兩支最大的正規軍一旦不聽號令,就會使得秦王朝兵力捉襟見肘。

    第二點,秦時的兵制與後世有些不一樣,相當於義務兵制度,也就是說秦國發動戰爭是透過戰爭動員將國內青壯召集起來與敵人戰鬥,所以本身因為秦法的緣故而使得農民起義不斷,國內青壯都去參加起義打擊秦王朝了,怎麼還會受到秦王的召集去打仗。

    第三點,即便是沒有爆發起義的地方,秦王也開始難以募集兵員了,究其原因,以當時的生產力,募集兵力需要當地的貴族和士紳的協作才能順利進行,而由於秦始皇比較苛待六國貴族,乃至二世對本國貴族也是相當苛待,各地貴族士紳不願配合,所以使得秦國更難以順利募集兵員。

    第四點,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過程中,國內青壯戰死無數,國內勞動力不足,兵員更是不足。

    第五點,趙高經常隱瞞各地起義情況,秦二世本人也矇在鼓裡,朝中聲色犬馬,無法早做準備,只能臨時拼湊一些軍隊抵抗。

    就此幾點,便是秦二世無可用之兵的原因。

  • 2 # 永不磨滅的歌謠

    秦始皇掃平天下,滅掉七國,秦始皇指的天下並不是如今的中國所有地方,而是中原那幾塊七國的那點地盤,周邊很有很多很多的少數民族部落呢,像東北地區,草原地區,當然他們最大的威脅還是匈奴。

    大家來看長城,這是始皇帝修建來防禦外部軍事入侵的,他的主要用途是用來通訊,發現有入侵的趕緊點燃狼煙通知後方。

    統一以後,秦始皇把重兵放在邊關抵禦匈奴,就算咸陽受到攻擊守將也不能隨意離開邊關。

    最讓我討厭惡心的就是胡蘇了,空有其表,徒有虛名,丞相李斯跟太監趙高隨便改了聖旨就要了他的命,使秦朝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他有蒙恬這個戰將,蒙家軍更是無敵般的存在,要他死就得死至少也得壓回去吧?不管別人怎麼說,有什麼理由我絕不接受,也不要試圖給我講,我不聽,我就認定胡蘇是個烏龜王八蛋。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等一等嘛?你哪怕等第二道第三道再死也不晚啊?胡蘇要是舉兵殺回去簡直是易如反掌。

    到了秦二世被掃滅的各國勢力從地下轉到地上,打著各種旗號招搖撞騙,秦國軍隊要是放棄邊關像咸陽靠攏,那些反叛的絕不是對手。

    後來秦朝滅亡,有的直接投降,很遠地方的有的乾脆自立為王。

    軍隊是有的,只是分散開來。

  • 3 # 袁啟予

    秦以法家思想治國,行嚴苛峻法,視人民如虎,在政則為暴。此為秦統一之法,服民心者非力服也,應以民為利,不能利民則會防民。防民之法,一是持續暴政嚴法,二是軍事高壓。加之邊塞兵力,舉國哪有可用之兵。

  • 4 # 皮皮跳跳1

    秦二世沒有可用之兵,那要看秦二世是誰。胡亥沒有什麼兵,但是不代表胡蘇沒有。

    關鍵問題就是這個二世接班出了問題。

    陳勝吳廣起義就是說去追隨胡蘇去的,各路諸侯都以胡蘇為秦始皇的接班人的,突然趙高和胡亥統治大家了,大家反對還來不及,誰還聽這個秦二世的,那當然就沒兵可用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JC被AG零封,JC選手都以笑容面對失利,採訪席的宮本教練卻眼含淚光,其中深意你可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