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聽風不如聽雲
-
2 # friendship168
隨著這些年民間相聲社團的快速發展,把以前快要沒落的相聲藝術重新展現在大家的面前,而且展現的更加的精緻細膩,德雲社無疑做的是最好的,現在民間傳統相聲社團,除了不僅僅能養活自己,還能收徒帶出徒弟,目前只有德雲社這一家,而德雲社對傳統相聲的傳承也做的非常好,單論相聲大褂這一點來說,就做的很有講究,相聲大褂是傳統相聲演員登臺演出必須要穿的服飾,那麼大褂是怎麼來的?有沒有什麼講究?
相聲大師馬三立曾經說,早年間,相聲演員都是比較窮,上臺表演穿什麼的都有,後來慢慢發展才有了相聲大褂,最初的相聲大褂是非常有講究的,而且顏色主要是以黑色、灰色、青色、藍色為主,基本上都是暗色調,目的就是讓人忽略服飾,只關注相聲演員的表情和語言藝術,而且如果不是相聲裡面的劇情需要,連袖子都是不能亂動的,因為隨便一個挽袖子的動作都可能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影響相聲的表演。
大褂的穿著也是有講究的,釦子必須是中式紐襻,一般情況來說,需要先穿一件白色的小褂在裡面,然後外面在再穿上大褂,白袖口和白領口可以漏出來,也可以不漏,內穿小褂的口子是5個,外穿大褂的口子是7個,後來慢慢的都統一變成了6個口子,分佈的位置在領口和側身,係扣子的時候,按照老年間的規矩,學徒需要先系側身的位置,師傅才能先系領口的位置,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都已經慢慢在改變。
之前提過,只有一個好角兒才能穿刺繡大褂,在聽相聲的時候,哪怕這個人你不認識,但是隻要你看到穿的是刺繡大褂,就說明他的相聲說的肯定非常好,到達一定程度以後,一個好的相聲演員,搭配一件好的大褂能增加很多演出的效果,這和好馬配好鞍是一個道理,好的大褂能增加演員的臨場自信心,提起現在做相聲大褂的師傅,就不得不提常書嶺,做相聲大褂的裁縫,常大師可以說是鼎鼎大名,全國各地的相聲演員的都來找他做大褂。
常師傅純手工製作的常記大褂已經是相當於相聲界的頂級名牌了,常師傅對大褂的製作要求非常的嚴格,嚴格到每一個細節都把握的非常仔細,包裹口子紐襻,必須做到圓潤而且盤實,傳統的相聲大褂,必須是一整塊布做的,因為要求肩無縫,暗口袋還得斜切,基本上純手工作一件大褂最少需要3天多的時間才能完工。現在人工機械發展非常迅速,客觀一點來說,純手工製作的大褂對比機織的大褂,已經沒有了很明顯的優勢,但是現在傳統相聲界還是一直追求一針一線縫出來的大褂,可能這是在追求另外一種能保留”原汁原味“傳統手藝的方式吧。
回覆列表
因為相聲起源於清朝,大褂就是清朝時候的常見服裝,那個時候的藝人是都穿大褂的,至於現在相聲演員說傳統相聲時都穿大褂。一來是向傳統致敬;另一方面對於演員表演來說也方便,演員穿起大褂,使活、做動作比較方便;還有一個方面,穿大褂可以轉移觀眾注意力,不至於穿的花裡胡哨的,讓觀眾把注意力都放在衣服上。對於顏色應該沒有要求,比較成熟一些的演員會穿顏色深一點的大褂,顯得比較穩重。比較年輕一些的演員一般穿顏色比較亮一點的大褂,加深對觀眾的印象。
現在穿大褂最多的演員應該就是德雲社的了,德雲社幾乎所有的演出,演員都穿大褂出場,大家可以看到,只有郭德綱、于謙、岳雲鵬、孫越在演出中才穿刺繡的大褂,在德雲社,穿刺繡的大褂代表你是角兒,可以靠著你養活一幫人,掛出你的名能賣出票去,而其他一些演員在演出中會穿顏色比較亮一點的衣服。這樣會讓觀眾加深對演員的印象。包括最近很紅的張雲雷、孟鶴堂依然沒有穿刺繡的大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