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計算競品分析
-
2 # 葫蘆娃集團
目前網際網路上絕大多數裝置依然在使用IPv4網路,不可能讓所有裝置同時切換到IPv6的網路上,在IPv4向IPv6過渡的漫長階段中,如何使二者網路下的裝置能正常訪問網際網路及互相通訊呢?
1. 雙協議棧技術
雙協議棧技術是指在路由器或者主機上同時執行IPv4和IPv6協議。
其中大多數應用伺服器採用的為雙棧主機的解決方案,嚴格意義上它並不是解決IPv4與IPv6互通的問題,而是適配兩種網路模式來為不同網路下的客戶端提供服務。
當IPv4網路下的客戶端發起請求時,伺服器及鏈路會在IPv4網路下進行響應。同理,當發起客戶端處於IPv6網路時,伺服器會在IPv6網路下進行響應。
反之,也可以在客戶終端上配置雙協議棧,來分別訪問不同網路協議下的伺服器。
2. 隧道技術
目前常見的IPv6隧道傳輸方案有手工隧道與自動隧道,例如6 over 4、6 to 4等。其中自動隧道因為需要同時配置IPv4和IPv6地址,所以需要雙協議棧路由器支援。
隧道技術是指將IPv6的資料包封裝在IPv4的資料包裡進行傳送,它好處就是不需要對現有的IPv4網路進行改造,就可以直接利用隧道來傳輸IPv6的資料包。
隧道技術主要是為了向IPv6網路過渡過程中減少搭建裝置的成本,但是它依然無法解決純IPv4主機與IPv6主機的互通問題。
3. 網路協議轉換技術
IPv6上的網路協議轉換技術類似於IPv4上經常使用的NAT技術,但是轉換的內容不一樣。早期的翻譯閘道器採用的為NAT-PT技術,但是因為技術的侷限性和安全性,最終還是改用了NAT64轉換技術。
NAT64的工作原理就是搭建一臺翻譯閘道器位於IPv4與IPv6網路之間,將透過閘道器的IPv6與IPv4的資料包進行翻譯傳輸。NAT64一般只能單方向的將發往IPv4網路的IPv6報文進行翻譯,而不能主動翻譯反方向的IPv4發往IPv6的報文,需要進行靜態條目繫結才能真正實現IPv4訪問IPv6網路,在技術實現上成本較高。
4. IVI技術
IVI技術是國內研發的翻譯閘道器技術,雖然都屬於翻譯閘道器,但是NAT64轉換基於狀態,而IVI可以進行無狀態的對映。
網路運營商透過對一部分IPv4和IPv6地址進行對映,生成IVI專用地址。IPv6網路的使用者如果想訪問IPv4網路,可以透過IVI閘道器的對映表獲得IPv4地址來直接訪問IPv4網路。而IPv4使用者如果需要訪問IPv6網路,則會透過IVI閘道器獲得IVI-6地址來訪問IPv6網路。
目前IVI是IPv4向IPv6過渡的較優方案,原因就是它不需要改變使用者的使用習慣和成本,可以直接由運營商進行搭建翻譯閘道器來進行雙網互訪。
回覆列表
做以下改造:
1.網站本地雙棧改造:跟這個網站有關的應用系統、鏈路系統、支撐系統、終端系統的一切軟硬體具備同時支援並處理ipv4和ipv6兩套協議棧的能力,每套分別統一“流水作業”,v4過來了為v4服務,v6的為v6服務;
2.協議對映:給網站弄一塊“鏡面”, V4地址和V6地址“對映”、相互之間轉換,如果v6過來了去“對應”自己的v4而“顯影”;
3.應用層代理閘道器:給網站找一個“中介”,如果V6過來了,先要到這個代理中介 “處理一下”,同時由代理中介把原來的V4“打扮”一下再給到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