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是大腦神經高速生長髮育的階段,這時外界的良性刺激是可以加速促進神經元建立連線。
有哪些玩具是破壞寶寶大腦生長髮育,破壞神經元連線的呢?
答案是: 現在人們離不開的電視和手機。
現在具體來說一說手機和電腦對嬰幼兒的影響有多大。
寶寶過早接觸電子產品會導致語言發展延誤、破壞專注力、近視,甚至還有科學家實驗證明會導致肥胖等一系列問題。
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會給孩子讀繪本,以繪本和動畫片為例,前者和後者存在幾點差異:
主動思考和被動接受。
當父母讀繪本給孩子聽時,他們需要花時間接受理解聲音,然後眼睛需要看圖案,再需要動腦筋把聲音、圖案結合起來在腦裡形成一個鮮活的故事,跟上故事節奏。這一系列的過程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是不容易的,這就是他們的思考過程,是需要花精力才能完成的,而這就是在鍛鍊刺激他們的大腦,加速神經元建立連線。
而影片播放故事,就把圖畫、文字、聲音一股腦全部展現給了孩子,孩子根本不需要思考只要被動接受就好了。“偷懶”是人的天性,當孩子習慣了這種資訊灌輸後,他們就自然會排斥任何需要動腦筋的活動,這就是為什麼長期看影片的孩子不會喜歡看繪本看書。長期以往,他們就會喪失主動思考主動探索的能力。
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差異。
自己閱讀中看到一個例子,美國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找了兩組2歲半的孩子,一組口頭給他們講白雪公主的故事;另一組給他們看白雪公主的動畫片。之後,科學家們讓兩組孩子分別畫一下白雪公主,第一組的孩子們筆下的白雪公主神情、外貌、衣服都各不相同,但第二組的孩子們畫出的白雪公主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就是動畫片裡的樣子。 過了幾天後,這兩組孩子再次被要求畫白雪公主。這時,第一組孩子畫出來的白雪公主和上次相比又會有所不同,而第二組孩子的白雪公主還是動畫片裡的樣子。可見,讀繪本的那組孩子經過幾天后,他們進一步消化擴充套件了繪本故事,會根據自己對於故事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對白雪公主的想象。 這個實驗非常形象地告訴了我們閱讀的魅力,但影片卻把角色模式化了,束縛了想象空間,而我們的孩子就是在手機和電視的包圍中一點點的被限制思維的。
美國兒科協會建議2歲以內的孩子不要使用電子產品,2歲以後直到學齡前有選擇性地使用。 這個標準作為父母來幫助孩子控制電子產品有參考價值。
我們家孩子2歲前沒有接觸電子產品,2歲後開始給她每天安排3-5分鐘的時間段來看一些幼兒有趣的動畫,隨著慢慢長大,每天次數增加到3次,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現在4歲,每天經常是看2次動畫片,時間是20分鐘左右(動畫片每集時長差不多是5-10分鐘). 有時候時間沒有控制好,我就會有意識的在近幾天裡多留意時間問題。
還有一個普遍現象是,孩子看動畫片,父母只要一關掉電視,孩子就大哭,其實是父母沒有認真對待孩子看電視這件事情,如果從一開始就規劃好孩子玩電子產品的時間,特別是當媽媽有特別多的事情,用電視來打發孩子,那麼等關掉電視,孩子的哭鬧行為是必然的。
在現在電子產品滿天飛的一個時代,讓孩子零接觸電子產品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我們父母當著孩子的面看手機電視,一面又強制孩子不玩手機電腦,顯然是不合理,歸根到底,如何養育孩子是每個人的個人選擇,但我們自己要意識到今天我選擇的每個方式,今後我會願意去承擔這個後果。
願每個寶寶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0~3歲是大腦神經高速生長髮育的階段,這時外界的良性刺激是可以加速促進神經元建立連線。
有哪些玩具是破壞寶寶大腦生長髮育,破壞神經元連線的呢?
答案是: 現在人們離不開的電視和手機。
現在具體來說一說手機和電腦對嬰幼兒的影響有多大。
寶寶過早接觸電子產品會導致語言發展延誤、破壞專注力、近視,甚至還有科學家實驗證明會導致肥胖等一系列問題。
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會給孩子讀繪本,以繪本和動畫片為例,前者和後者存在幾點差異:
主動思考和被動接受。
當父母讀繪本給孩子聽時,他們需要花時間接受理解聲音,然後眼睛需要看圖案,再需要動腦筋把聲音、圖案結合起來在腦裡形成一個鮮活的故事,跟上故事節奏。這一系列的過程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是不容易的,這就是他們的思考過程,是需要花精力才能完成的,而這就是在鍛鍊刺激他們的大腦,加速神經元建立連線。
而影片播放故事,就把圖畫、文字、聲音一股腦全部展現給了孩子,孩子根本不需要思考只要被動接受就好了。“偷懶”是人的天性,當孩子習慣了這種資訊灌輸後,他們就自然會排斥任何需要動腦筋的活動,這就是為什麼長期看影片的孩子不會喜歡看繪本看書。長期以往,他們就會喪失主動思考主動探索的能力。
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差異。
自己閱讀中看到一個例子,美國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找了兩組2歲半的孩子,一組口頭給他們講白雪公主的故事;另一組給他們看白雪公主的動畫片。之後,科學家們讓兩組孩子分別畫一下白雪公主,第一組的孩子們筆下的白雪公主神情、外貌、衣服都各不相同,但第二組的孩子們畫出的白雪公主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就是動畫片裡的樣子。 過了幾天後,這兩組孩子再次被要求畫白雪公主。這時,第一組孩子畫出來的白雪公主和上次相比又會有所不同,而第二組孩子的白雪公主還是動畫片裡的樣子。可見,讀繪本的那組孩子經過幾天后,他們進一步消化擴充套件了繪本故事,會根據自己對於故事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對白雪公主的想象。 這個實驗非常形象地告訴了我們閱讀的魅力,但影片卻把角色模式化了,束縛了想象空間,而我們的孩子就是在手機和電視的包圍中一點點的被限制思維的。
美國兒科協會建議2歲以內的孩子不要使用電子產品,2歲以後直到學齡前有選擇性地使用。 這個標準作為父母來幫助孩子控制電子產品有參考價值。
我們家孩子2歲前沒有接觸電子產品,2歲後開始給她每天安排3-5分鐘的時間段來看一些幼兒有趣的動畫,隨著慢慢長大,每天次數增加到3次,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現在4歲,每天經常是看2次動畫片,時間是20分鐘左右(動畫片每集時長差不多是5-10分鐘). 有時候時間沒有控制好,我就會有意識的在近幾天裡多留意時間問題。
還有一個普遍現象是,孩子看動畫片,父母只要一關掉電視,孩子就大哭,其實是父母沒有認真對待孩子看電視這件事情,如果從一開始就規劃好孩子玩電子產品的時間,特別是當媽媽有特別多的事情,用電視來打發孩子,那麼等關掉電視,孩子的哭鬧行為是必然的。
在現在電子產品滿天飛的一個時代,讓孩子零接觸電子產品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我們父母當著孩子的面看手機電視,一面又強制孩子不玩手機電腦,顯然是不合理,歸根到底,如何養育孩子是每個人的個人選擇,但我們自己要意識到今天我選擇的每個方式,今後我會願意去承擔這個後果。
願每個寶寶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