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閣水哥
-
2 # 拙平居士
謝邀。首先,唐朝李氏本身就是所謂“異族”,鮮卑族。大宋趙氏是正宗漢族。其次,國力大唐在太宗時,正是鼎盛,他尚武,對突厥等民族的大戰,也是一方面宣揚大唐氣象,另一方面拓展疆土。可以說多是主動的,即便應戰也是敵弱我強;大宋到真宗已顯疲態,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就決定了王朝的重文輕武。遼之患在檀淵之盟已是取巧塗粉了。最後,唐太宗雖為宗,實際亦可謂開國皇帝,其雄才大略,亙古震今。麾下文武謀士如雨,猛將如雲。宋真宗是太平天子,一個寇準尚難用好,更不要說封禪的鬧劇了。不過他還有一個特長,到地下如見到唐太宗,可以給李世民寫寫毛筆字吧。
-
3 # 華夏問長安
一是君王的人格特徵不同。唐太宗李世民是馬上皇帝,大唐初期的大半個江山都是他當秦王的時候打下來的,再加上麾下能征慣戰之將雲集。所以他自己對於駕馭戰爭有著極大的信心,也認為戰爭的手段能夠最為直接、徹底的解決問題,所以他選擇了堅決抵抗,直到敵人滅亡。宋真宗是太平天子,對於戰爭有著天生的恐懼,同時又是面對幾代先皇都沒能擊敗的遼國,他自問沒有這個能力做到徹底擊敗遼國。
二是國家所處階段不同。太宗時期,大唐處於立國初期,國貧民弱。當時的唐朝國力根本就支撐不起“錢糧換和平”的政策。而這個時期,太宗皇帝執掌政權,麾下皆是追隨其掃滅割據勢力的能臣干將,太宗皇帝具有乾坤獨斷的能力,他可以以自己的意志決定帝國的走向。而宋真宗時期不同,國家經濟高度發達,百姓、官僚、軍隊厭戰的情緒嚴重,而此時的國家又具備“錢糧換和平”的條件。選擇多了,力量就難以凝聚。宋真宗遠不具備太宗皇帝的威信,國內的各方勢力掣肘之下更不會允許其把國家徹底拖入戰爭!
三是實力對比不同。太宗時期大唐經過貞觀之治國力由弱到強發展迅速,而軍隊戰力更是突飛猛進,較之立國之初不可同日而語;而突厥內部則始終存在著各種問題,沒有實現大一統的格局,各方實力派各懷鬼胎進而容易被唐帝國各個擊破。宋真宗時期又不同,守內虛外的國策已經實行了數代帝王,軍隊戰鬥力直線下降,武將斷代嚴重;而他們面臨的對手卻是北方大一統的遼國,不僅有著完善的國家體系,而且在吸收漢人文化精髓之後更國家有效整合了內部遼人和漢人的問題,凝聚力大大加強,面對這樣的對手真宗皇帝是真心不敢開戰啊!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我們先分開來看。唐朝遇到的外族到底有多厲害。唐初的外患主要是突厥和北韓。我們先看突厥。《新唐書 突厥上》卷講到,唐太祖起兵時曾聯合突厥人一起伐隋,在建立唐王朝的過程中也發揮了不少功勞,但是問題是此時的突厥正在分裂的當口。隋亡後分裂成東西兩個突厥在實力上是無法和唐王朝抗衡的。再加上唐朝此刻的名將雲集,長孫無忌、李靖、蘇定方等名臣名將在對抗突厥方面十分順利,再加上有好夥伴 回鶻人的幫忙,所以李唐王朝可以順利的滅掉突厥平定北患。在對付北韓也差不多,雖然隋代攻打北韓失敗,李世民親征也沒有討得大便宜。但是後續的持續攻擊效果明顯,在唐朝國力強盛的時候,北韓最終臣服於大唐,這也是實力的表現。 然後我們回過頭來看宋遼之爭。當時的遼國處在國力的巔峰時期,宋人的戰鬥力已經大踏步的退步。在對付王則的貝州兵變 花費的時間和宋初滅四川的時間差不多可以想見,宋軍的野戰能力退化的很厲害。遼國和宋國最終達成檀淵之盟並不算是恥辱,反而是對雙方最有利的局面。雖然表面上看我們要輸出歲幣換得和平,另外一個角度遼國難道就這麼想打嗎?按照當時的戰爭節奏遼國想吃掉大宋也需要費點精神的。 唐宋兩朝對待外邦入侵的態度首先是國力的選擇,其次是對對手實力的評估和判斷的結果。並不能因為唐對外作戰強就否定宋的戰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