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洗手烹小鮮
-
2 # 人生六十
人與群分物與類聚,申公豹目光短淺只看到紂王強大而末見其危機,未見文王其潛力而只見其不足。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事實證明申公豹是走向了危牆並墮入深淵。只能說他無先見之明,無天下大勢分析能力。
人與群分物與類聚,申公豹目光短淺只看到紂王強大而末見其危機,未見文王其潛力而只見其不足。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事實證明申公豹是走向了危牆並墮入深淵。只能說他無先見之明,無天下大勢分析能力。
道友請留步,聽在下試著為你解答一番。
申公豹是《封神演義》裡的人物,而《封神演義》是神話小說,而任何神話創作都可以在現實土壤中找到其源泉,神話人物不過是人類以自身為基礎想象加工過的超現實的存在。所以看這個問題我們或許從現實的人性中去發掘更能求得本質。
在《封神演義》中我們不難發現,申公豹一直不招其師元始天尊的待見,有著千年的道行,卻要反稱修道只有四十年的姜子牙為師兄,換作是你,你會服氣嗎?在《封神演義》第十七回中,南極仙翁出口閉口罵申公豹孽障,打心底裡鄙視申公豹。由此可見在講究身份等級的闡教門中,申公豹活得太壓抑,他看不到自己的價值。而在截教中,他人緣極好,一句“道友請留步”,“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這也是他打心眼裡對截教感到親切而對本門感到厭惡的原因。所以他針對的並不是商周之爭,而是對幕後那個曾經讓他屈辱的闡教師門的一種報復。
在申公豹的身上,流露出一種“熊孩子”的叛逆。你師父不讓我這樣,我就偏這樣,你們都看不起我,我就偏和你們作對,噁心你們。申公豹其實和《神鵰俠侶》裡的楊過很有些相似。一樣的自卑,一樣的叛逆,一樣的挑戰世俗反抗權威。楊過說:“你們不讓我和姑姑結婚,我就偏要她既當我的師父又當我的妻子”。趙志敬對他不好,他毆打師父,反出師門,改投別派。因為趙志敬,他把全真教上下恨了個遍,以致在英雄大會上,孫不二借劍給他,卻故意給她難堪。從楊過的身上,你能看到申公豹的影子。
歷史上還有一個人的性格經歷與申公豹有些相似,他就是漢朝的中行說(yue四聲)。歷史記載的第一個漢奸,大概“漢奸”這個詞就是從他身上來的。中行說是個人名,漢文帝至漢武帝時期的人,他本是宮中的一個宦官,漢文帝需要和親匈奴,他不幸被選為陪嫁人員。誰願意去邊遠苦寒之地呢?也許今生再也回不到故土。他跑到漢文帝那裡求情,文帝沒同意,他發下狠話“必我也,為漢患者”(如果一定讓我去,我一定給漢朝帶來禍患),文帝沒當回事,心想你一個宦人能有什麼能耐。結果還是去了,哪知就是這個中行說,給以後的漢朝製造了極大的麻煩。他稱的上是一位戰略大師,深得匈奴單于寵幸,教給匈奴人記數的方法,竭力勸說匈奴不要被漢朝進貢的精美器物衣服所同化,保留本民族特色,漢之所以畏懼匈奴,正在於彪悍的鐵騎。如此等等,終其一生,他都在竭心盡力幫助匈奴人對付漢朝,似乎在實現他當初立下的誓言。
申公豹是可悲的,都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又何嘗沒有可憐之處呢?他一生都沒走出過他師父的目光,他最在意的還是他師父的目光。他那會在意什麼商朝國師呢?一個修道成仙的人,如果連這點覺悟都沒有,他怎麼得的道?他最在意的還是他師父的一聲肯定,闡教門人師叔師伯的一聲期許。不是為了不服輸,爭口氣,賭性子,他怎麼會犯得上助紂為虐,逆天行事?他傻嗎?他其實比姜子牙聰明。誠然,他身上的缺點是不可否認的,而他又沒有楊過那樣的運氣,在即將走上邪路的時候有人拉他一把,只能越陷越深,最終不可自拔。結局只能如中行說一般,客死異鄉,去填北海之眼,留一個萬世罵名,一生奔著一個不可能完成的目標,彷彿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一般。
當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迷茫困惑,當我們抱怨現實的不公,當我們哀嘆命運的不幸,有了因此想往邪路上走的衝動時,我們應該多想想申公豹,不要學他,或許這就是師父元始天尊對我的考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