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個時期的書法作品有墨跡流傳下來的嗎?
4
回覆列表
  • 1 # 我們一起寫書法

    北魏時期書法風格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根據史料,北魏(386年—534年)是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權,也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 公元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在牛川自稱代王,重建代國,定都盛樂(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同年四月,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共歷20帝,享國148年。北魏的書法,存世的主要是碑、志、摩崖石刻、造像記,寫經本等。

      北碑書法總體風格是用筆汪洋恣肆,大開大合,不在意點畫是否精到,在符合重心的基本要求的情況下,結字比較隨意,體現了天真爛漫的樸素美。

    北魏時代書寫時大都席地而坐,手腕自然懸空,在執筆方式和行筆上,下筆直落,收筆迅捷,行筆輕重幅度較大,體現出很有趣未的空間感。後人在學習魏碑書法時,若不能轉換,必然難得真味。

    北魏時期,漢字正由隸書像楷書轉變,並得到普遍應用,士大夫們的推波助瀾,使書法藝術得到了空前發展的和提高,異彩紛呈。北魏自公元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大力推行鮮卑族漢化,吸收南方文化,書法藝術進一步提高。由古氣盎然,作風粗獷趨於精美,用筆仍大起大落,但不再“粗鄙”。

      然而後世書家並不認可這一點,歷來對北魏的書法藝術多有鄙薄。到清朝阮元、包世臣、康有為等有感於帖學書法藝術發展的窮途和式微,從不同角度對北碑進行了評說,引入北碑書法藝術的本真趣味,為書壇注入新鮮空氣和發展的趨勢引導,使沉悶的書壇重新有了活力。

      北魏書法風格的形成,與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後,採取一系列政策促使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政治局面的穩定有關。宗教的傳播、文化交流活動的增多,促進了北方文化的蓬勃發展。尤其在雕刻塑像和石刻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在書法藝術方面,更是創造了大量的石刻書法和大批經卷遺墨。這些書法作品大多數沒有留下作者的姓名,說明了群眾的參與度很高。這些書法展現出多姿多采的、風格各異的書體形象,並逐步形成了結構嚴謹、姿態平穩的楷書風格,並極具創造性。

      探討北魏書法,不能繞過一個人:鄭道昭。以及《鄭文公碑》。沈尹默先生在《鄭文公下碑》的跋語寫道:“通觀全碑,但覺氣象淵穆雍容,骨勢開張洞達,若逐字察之,則寬和而謹慄,平實而峻肆,朴茂而疏宕,沈雄而清麗,極正書之能事。後來家書,唯登善《伊闕》、顏魯公諸碑版差堪承接。”

    綜合來講,藝術活動,離不開所處時代的政治、經濟環境,更離不開這個時代的大的文化氛圍。北魏書法風格的形成,自不能例外。除了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影響之外,鮮卑族的民族性格、生活方式、對外來文化的態度等,都起到了相應的推動。

    還是那句話,藝術風格,歸根結底還是人的風格、時代的精神的反映。風格的形成,自然伴隨著時代風格的形成過程而形成。

  • 2 # 筆墨詩書

    北魏,公元494年遷都洛陽,有一時的繁榮和穩定。經過戰亂,人們希望、用佛、道之學來保平安,所以各種碑刻、墓誌、造像題記、摩崖石刻到處都有,這樣就需要大量的刻工字匠來完成。“魏碑”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脫穎而出。它是在隸書的基礎上演變而來,成為一種新的字型,帶有新的風格。

    第二個原因、應該是歷史發展的需要。從篆書的應用,到隸書的應用、是發展的需要;從隸書到魏碑的興起和應用,也是發展的需要。什麼是需要?快的節奏,審美觀念的進步,這就是需要。如果說篆、隸還帶有點“描畫”的痕跡,現在的行楷已經完全沒有了。

    總之,北魏書法風格的形成原因是由當時的社會環境所的決定了,就像我們今天喜歡行楷一樣,審美觀念、快的節奏,需要改革,需要變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庫裡是不是因為他的身材和球風而被嚴重低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