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樹德漢碩

    陰曆有閏月,那是為了與陽曆基本同步,相差不遠而人為依規律特點而設定,一般是19年7閏。因為陰陽曆年差約11天,陰曆19年7閏後,與陽曆的年日數就達到最大的近似相同了,差就僅一天而已。閏中伏的說法,我是第一次聽說,關於“夏數三伏,冬數九九”是早有了解的。閏中伏有人誤解了,以為中伏有二十天就是有閏伏了,其實不然,那是因為數伏法和日排干支及節氣關係造成的。

    夏數伏,冬數九。即夏至後數伏,冬至後數九。伏是標誌一年最炎熱的時期,俗話說,熱在三伏。如何數伏?數伏是立有法則可依的:從交夏至日算起,第三個天干為“庚”的日子就叫入初伏。如今年己亥,陽曆6月21日子時交夏至,22日見庚寅第一個庚日,7月2日見庚子,是第二個庚日,7月12日,陰曆六月初十庚戌,見第三個庚日,這天就算入伏,叫入初伏了,初伏十天,到第四個庚日7月22日庚申,就算入中伏。立秋後第一庚日為末伏,陽曆8月8日立秋,11日見庚辰,這一天就算入末伏了。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初伏,末伏各十天,這是無差的,因為計數末伏法是以立秋庚日為準,不以中伏下一庚為準,這樣就會出現中伏不是十天,而變多一庚成二十天的現象了。中伏有時是十天,有時則會是二十天的,比如今年的中伏就有二十天,一些人以為是如閏月一般,閏了中伏多十天了。閏月是多出一月的,中伏多了十天,以為是閏伏了,其實是沒有這說法的。

    為什麼中伏有時十天,有時二十天呢?那要看干支紀日排列與夏至日的關係而定了。交夏至後六日以上才見庚的中伏就是十天,交夏至後五日內見庚的中伏就有二十天,今年是夏至後第二天見庚日,是早見庚,那中伏必然二十天,不是十天了。據統計,中伏二十天的年份多於十天的年份,故說閏伏不妥。

  • 2 # 如一凡夫

    #何謂閏中伏?# 首先需要說的是什麼叫伏?夏季最炎熱的日子,陽氣達到最盛,接著就由盛轉衰,迎來秋涼天氣,而這時太陽的熱力完全將陰氣給籠罩了,所以陽氣鼎盛陰氣藏伏。三伏天的"伏"就是指陽氣鼎盛,陰氣藏伏之意。"三伏"天是按照中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干支紀日法"是使用干支記錄日序的方法。干支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干支紀日法與干支紀年法一樣,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來記錄日序,從甲子開始到癸亥結束,六十為一週,迴圈進行記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是初伏,第四個庚日是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中伏為什麼會有10天和20天之分?當夏至到立秋有4個庚日時為10天,有5個庚日時則為20天。中伏為20天的時候,民間通常稱為四伏天。閏伏就是伏天有四伏(多一次閏伏)。

  • 3 # 觀自堂

    有的!按曆法的規定,夏至後三庚入伏,這個庚日並不確定,而是根據干支記日,前後能夠有九天的遊動。規定秋後一伏,如果入伏早,不能作到秋後一伏,就加一箇中伏,中伏就有二十天,這樣出伏就晚一些。

    根據這個規律,有兩個中伏的年頭,比一箇中伏的還要多一些。

  • 4 # 布來克黑

    有的

    閏中伏,是由“三伏”的規定造成的。按農曆曆法的規定,夏至後三庚入伏,這個庚日並不確定,而是根據干支記日,前後能夠有九天浮動。規定秋後一伏,如果入伏早,不能做到秋後一伏,就加一伏,中伏就有二十天,這樣出伏就晚一些。根據這個規律,有兩個中伏的年頭,比一箇中伏的還要多一些。

    三伏天按規定從夏至日開始算起的第三個庚日為入伏,並作為初伏的第一天,第4個庚日作為中伏開始的日子,從立秋日開始算起的第一個庚日作為末伏的始日,第2個庚日作為出伏,即伏天結束。

    這裡所說的“庚日”是指依據天干地支紀日法中庚字頭的那一天。因此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而中伏有時10天,有時20天。當夏至到立秋日有4個庚日時為10天,有5個庚日時則為20天。閏伏就是伏天有四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雅閣八代開10年後,多長時間保養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