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穆教你假裝讀書多

    文字獄會不會發生,其實並不取決於寫的內容,而是取決於時間。如果在安撫人心的時期,文人隨便寫點什麼,通常都不會出事。但是如果恰好發生在皇帝制造恐怖,想要恐嚇文人的時期,那麼不管你寫了什麼,有沒有反意,朝廷都能給你羅織上反動的意思。

    比如乾隆登基初期,為了收買人心,就給雍正時期因為文字獄被殺的查(zhā)嗣庭、汪景祺等人平反。但是到了乾隆中期,他為了震懾知識分子,又開始大興文字獄。

    比如說,乾隆四十五年,廣西布政使相當於廣西省副省長朱椿收到了一個名叫吳英的老秀才的“策書”,“策書”也就是向朝廷建言獻策的上書。副省長朱椿收到上書後,立刻把老秀才吳英抓了起來,並且將他上書的行為定性為嚴重的政治案件。罪名有兩條,一個是普通讀書人批評國家政策,一個是犯了皇上的名諱。於是眨眼之間,吳英、吳英住店的店家,以及吳英的二十多個直系親屬全部被逮捕下獄。經過嚴刑審訊後,最終判決,吳英凌遲處死。兒子、侄子全部斬首,家中女眷發配給功臣家為奴。

    那麼清朝統治者這麼喪心病狂的原因是什麼呢?

    清朝人入關以前,曾在中原燒殺搶掠,犯下累累惡行。如今他們坐了天下,自然不想再讓人知道祖先那段黑歷史。更何況,到乾隆年間,滿清入關也不過百年上下,很多漢族人,尤其是知識分子,還清楚的記得當初那筆血債。還有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的天地會、白蓮教這些反清復明的組織,也依然存在。萬一有人借這個由頭煽風點火,難保華人不會質疑清朝統治的合法性,甚至起來造反。

    為了將這種危險扼殺在搖籃裡,乾隆決定要對人們的記憶進行篡改,讓舉國上下的意識形態都向他靠攏。於是乾隆撥款,大規模整理歷史文獻,表面藉口當然是為了乾隆盛世大興文治。但是皇帝要修書,民間藏書當然要獻出來,給皇帝當參考。乾隆就可以藉此機會,檢查民間書籍,把對所有清朝統治不利的內容全部毀屍滅跡,然後再修訂一批符合清朝統治利益的史書。從而徹底改變華人的記憶。

    在乾隆皇帝的嚴令之下,清朝的地方官們放下了手頭的工作,開始不遺餘力的收繳民間藏書。對藏書人從威脅恐嚇到挨家挨戶的搜查,誓要收盡最後一本書。

    但是面對這樣的結果,乾隆依然不滿意。因為咱們都知道,無論朝廷怎麼收繳藏書,依然可能存在漏網之魚。所以想要徹底毀滅反動書籍,就要讓藏書人自己主動的銷燬書籍。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乾隆蓄意製造冤案,將一些沒有反動意思的文字,刻意打成文字獄大案,用無辜者的腦袋來恐嚇天下人。

    比如有一個叫做徐述夔的人,寫了一句詩“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意思是我希望明天早上能高高的飛起,一下子飛到天庭去。大概就是表達文人渴望金榜題名的心情。但是乾隆卻把這個意思曲解了。他說這不是明朝(音昭),而是明朝(音潮),清都指的也不是天庭,而是清朝的首都。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明朝興旺高飛,一舉剷除清朝。這不就是要反清復明嗎?簡直罪大惡極。

    此時徐述夔和他的兒子都已經死了,乾隆就把他們的屍體挖出來,砍頭示眾。家中成年男子全部砍頭,孩子和女人為奴。另外,一開始覺得徐述夔冤枉的主審官陶易也被判死刑。

    而到了乾隆皇帝晚年,他的心性趨近平和,就不再大興文字獄了。有的官員還按原來的方式,查抄文字獄,結果奏疏報到乾隆手中,卻被乾隆嫌棄。說他草木皆兵。

    可見文字獄本身並沒有什麼章法可尋,主要開始看統治者的需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紅柿苗的種植方法有哪些?為什麼會出現發黃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