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戴老師講歷史

    謝邀。眾所周知,自古就有臺諫作為監察百官的機構——唐宋時以專司糾彈的御史為臺官,以職掌建言的給事中、諫議大夫等為諫官。兩者雖各有所司,而職責往往相混,故多以“臺諫”泛稱之。 明 初廢諫院,以給事中兼領監察與規諫,兩者開始合流。至 清雍正 元年,又使之同隸都察院,於是臺諫完全合二為一。

    宋李綱 《上淵聖皇帝實言封事》:“立乎殿陛之間與天子爭是非者,臺諫也。”《宋史·蕭服傳》:“ 服 文辭勁麗,宜居翰苑。朕愛其鯁諤,顧臺諫中何可闕此人!”帝王們也為了自己能夠獲取最大化的資訊,以免被臣屬所欺騙。那麼古代臺諫都有哪些通進的方式呢

    最常見的一種是進呈奏疏。這種辦法可以說是最常見的了,但是其方向也是有兩個的,一個方向上是給皇帝,另一個方向上則是給中書省。其中給皇帝的奏疏並不是電視劇裡面常見的那種寫封奏疏在朝會上遞上去就好了那麼簡單,其中是有很多講究的,最為講究的就是通報的問題:

    若要上殿,先申報,等待准許其上殿的札子。該札子是其上殿廷奏的證明材料,所以需要持此扎子至通進機構。在上殿的前一日,向通進機構提供個人身份資訊,等待通進機構的通傳,接到通知後再由內侍機構通傳,總之,臺官從發出上殿請求,到其上殿奏事,期間要經過一系列複雜的流程,以及漫長的等到過程,這嚴重影響了臺諫資訊的通進時效。

    比較明顯的是,由於廷奏程式繁雜,且有相應的資格限制,真正能參與廷奏的臺諫官吏較少,這極大的影響了臺諫資訊的通進。相比較而言與上殿廷奏相比,臺諫官員進呈奏疏的流程較為簡便,且部分臺諫官員因受皇帝的重視,其奏疏更易於通進。隨著歷史的發展,君王們越來越重視臺諫,於是進呈奏疏方式和上殿廷奏方式日益完善完善。

    綜合來看,在臺諫資訊的通進方面,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臺諫資訊以奏疏通進時,流向主要有兩處,一是進呈給皇帝;二是進呈至通傳機構;

    第二,以上殿廷奏方式通進時,可細分為多種不同的主動請對

    第三,在以上兩種通進方式中,因上殿廷奏難以完成臺諫資訊的通進,故這一時期主要以進呈奏疏的方式進呈臺諫資訊。隨著進呈奏疏方式和上殿廷奏方式的完善,臺諫資訊通進的主次之分逐漸消失,進呈奏疏和上殿廷奏均被用於通進臺諫資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天天吃紅豆和薏米,也沒有祛溼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