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取個暱稱的期望
-
2 # 小皮俠
作為一部在我看來相當硬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整體宇宙物理觀還是非常堅實的,對於電影中的地球發動機的運作方式,也只不過是劉啟的一句“燒石頭”一筆帶過,既然考慮到地球的材料夠不夠用這個問題,那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這個“燒石頭”是一種什麼樣的能源轉化形式。
聚變首先從設定上來講,當時的人們已經掌握了可控核聚變的能力,而電影中所說的燒石頭其實就是一種重核聚變,而類比一下,我們現在類似於這種燒石頭的重核聚變的,就是輕核聚變了,別問我為什麼我們人類現在做不到重核聚變,因為我們菜。
如果是比較喜歡軍事或者是科幻的朋友應該知道“氫彈”這類比較先進的核武器,簡單地說這種核聚變就是兩個原子,在極高的溫度和壓力下,撞到一起然後釋放出大量的能量。兩個相撞的原子重量越重,釋放的能量也就越多。
那麼地球上什麼東西最多呢?一個是水,一個是石頭,但是為了保證地球有足夠的能量逃出太陽系,還是燒石頭好一點。
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們會注意到一個叫做“引力彈弓”的非常學術化的名詞,從表面上看來這個意思就是,地球藉助木星的引力,然後被彈射到四光年外的太陽裡面,成為一個新太陽的行星。
所以說當地球成功的進入木星的彈射軌道之後,就不需要地球發動機繼續工作了,在完全真空的宇宙中,流浪地球會議非常接近勻速直線運動的形式,沿著木星的彈射軌道向著4光年之外的新的太陽走去。
木星的彈射軌道可能很多人對木星的彈射軌道不太瞭解,簡單的說,就是我們地球上現在的很多人造衛星,但這些衛星從低軌道飛向高軌道的時候,就必須要進入一個加速軌道,這個加速為了是一個橢圓形,而木星的彈射軌道,就是一個非常非常橢的橢圓形。
而和地球上的人造衛星一樣,在軌道上執行的時候,可以說是幾乎不需要變速,而《流浪地球》那麼長的軌道里面,可能會時不時地需要一點點的修正,但是和進入木星彈射軌道之前的那種燒石頭的頻率相比,就弱上很多了,所以說退休的應該是不會被燒完的。
文:小皮侃電影
-
3 # 多維觀世界
許多人都在熱衷於討論關於流浪地球中一萬臺發動機能否產生那麼大的推力讓地球脫離太陽引力,以及地球上的夠不夠四光年距離兩千五百年時間用。這是沒法討論的,以當前人類的技術肯定不行的。但是未來的技術能否達到就很難說了,科幻小說就是假設未來技術可以達到。如果不允許假設,那麼科幻小說就沒法寫了。科幻小說就是在人類已知的領域符合科學設定,在人類未知的領域發揮合乎邏輯的想象。
地球發動機用的是重核聚變技術,就是將地球上的氫呀氦呀硼呀碳呀氮呀氧氟鈣呀等聚變成更重的元素,一步步聚變,直到變為鐵元素為止。這個過程是釋放能量的,但究竟釋放多少能量,現代人不知道,只是推測,推測的也不一定正確。所以這就有可發揮的空間。
-
4 # 太陽E10000
不高興具體計算了,E=MC平方大家都知道吧,實現重元素核聚變之後,哪怕是千分之一的質量轉換為能量,地球上的重元素的數量能產生的能量也是驚人的。當然,推動地球加速到光速百分之0.5然後又要減下來需要的能量也同樣驚人,對這有興趣的到真可以去算算。
回覆列表
目前,核聚變已經在測試中,中國是領先的,不過時間短點,一分多鐘。而且從材料來說,重核聚變應該也能說的通,宇宙中有廣泛的氫元素,足夠使用。其他材料的聚變,相信幾十年後應該能突破,畢竟人類科技是幾何級發展的!相信那句話,希望如鑽石般珍貴!有,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