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謝金澎
-
2 # 元靖公子
唐懿宗被史學界公認昏庸之主,對於唐朝滅亡負有重要責任。在這種主流觀點長期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下,剛接觸晚唐歷史的人很多都會接受這種唐懿宗昏庸無能,敗光宣宗家底的觀點。但當對中晚唐歷史有了進一步瞭解後,就開始認為這種觀點部分不準確。
1:懿宗敗光宣宗留下的家底之說就無法成立,宣宗朝留給懿宗的大臣班底就是相當平庸,相對於宣宗因為自持本身權術能力過人因此用人整體平庸來說,懿宗倒是還提拔了被稱為“唐末諸相,鄭畋優焉”的鄭畋,還有晚唐腐敗官場中始終保持清廉正直本質的劉瞻,名將高駢。而劉瞻與鄭畋兩人因為其父輩親近李德裕的原因,因此在宣宗朝打壓和李德裕有關人員的大環境下,鄭畋始終無法謀的官職,劉瞻也始終只能做小吏,兩人直到懿宗朝才被提拔。
當然懿宗有他自身的侷限性,雖同為中材之主但卻做不到像穆宗那樣從諫如流。懿宗因愛女病死而遷怒太醫,亂殺無辜,並因勸諫而將劉瞻,鄭畋貶到地方。不過這只是因愛女病死,大怒之下的特例,懿宗並非一直如此。
高駢徵安南期間被饞言誣陷,險些因此下獄,但在高駢向懿宗陳情解釋清楚後,懿宗就沒有再相信誣陷高駢的饞言。宣宗朝時曾締造會昌中興的李德裕因政治原因而被塑造為奸臣,釘在十惡不赦的恥辱柱。懿宗即位後一次巡視備邊庫(ps:唐代專門用來應付邊境軍用的府庫),見庫房內財帛堆積如山,問是誰的功勞,左右答曰李德裕。當知道李德裕的遭遇之後,懿宗並未因李德裕是其父宣宗打壓的頭號政敵而有所迴避,反而直言了自己對李德裕的同情,和對李德裕悲慘下場的不滿。後在曾是李德裕幕僚的劉三複之子劉鄴上書下,為李德裕平反。從這幾件事中可以看出懿宗在正常情況下還是可以明辯事理的。
頻繁的地方方鎮軍亂與民亂是懿宗被吐槽的重要原因,但地方方鎮頻繁軍亂與民亂其實是始自宣宗朝後期,與當時唐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逐漸削弱和唐中央對江南加大剝削,還有天災頻繁的大環境有關。畢竟懿宗當時才剛即位,還沒來得及發揮,即便懿宗再昏庸也不至於那麼立杆見影。宣宗大中朝前期和中期的安定大都是得益於之前會昌之政留下的較好環境。
唐末頻繁爆發民亂的原因雖說是有貪官汙吏,和剝削加重,中央對地方控制力下降等多重因素在其中,但主因說到底還是當時天災頻繁導致的歉收與饑荒所致。因此鄭畋在向僖宗分析黃巢之亂時就認為國家太平日久,兵將忘記了戰爭,各地只知自保,高駢也是消極作戰,光是依靠軍隊,擔憂是無法被了結的。不如先招安黃巢,等到豐年,黃巢部下自會散去,黃巢就成了砧板上的肉(ps:除了個別區域性戰爭之外,從全國整體來說,當時的唐朝的確已經是太平了很多年,內地州縣很多都不知兵戈為何物,這些情況在一些唐末五代文人的筆記中也有描述,到了五代亂世之時很多文人還懷念晚唐黃巢之亂爆發前懿宗,僖宗時的太平)。
後來黃巢之亂的發展也的確是如鄭畋所料,因此後來僖宗也很後悔沒采納鄭畋的進言。
2:從整體治國施政大方向方面來說,懿宗沒有太多黑點,因為懿宗朝時的政策基本都是懿宗綜合採納了朝臣們的意見之後實施的。對於當時的社會矛盾懿宗朝君臣也是有一定認識的。
對於方鎮:從對歸義軍加大幹預,在安南設立方鎮,企圖削弱李國昌,李克用父子這幾件事上都可看出懿宗朝君臣是企圖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雖說沒有達到多大效果,但也並不是無所作為。
至於為何沒對傳統割據的河朔三鎮動手,第一應是因為沒那餘力,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河朔三鎮在經歷了憲宗與武宗兩朝的削藩,再加上河朔三鎮內部長期軍亂,河朔三鎮早已日薄西山,無法再對唐中央的統治構成實質威脅。而歸義軍與李國昌父子當時卻是地方上的新興力量,當時的勢力也都處於快速上升中。
對外:懿宗朝對於南詔的用兵和政策效果較好,南詔之衰落與當時對唐用兵屢屢失敗導致南詔自身國力嚴重受損有很大關係。高駢甚至上書唐中央,請求允許他率兵討伐南詔將南詔滅國,以高駢對南詔的瞭解來說,可見南詔此時已經十分虛弱。高駢對南詔內部狀況還是十分了解,黃巢之亂時南詔遣宰相級別的趙隆眉、楊奇鯤、段義宗來唐朝請求和親,高駢上書僖宗認為南詔的謀臣主要就是這三人,將這三人殺之,可保南疆此後無虞,僖宗採納高駢建議將這三人毒殺後,以後發展果真如高駢所料。
此時吐蕃已經衰落分裂,懿宗鹹通二年歸義軍攻陷了吐蕃在河湟的最後一個重鎮涼州,吐蕃分裂後一度稱霸吐蕃的論恐熱被歸義軍所殺,吐蕃尚婢婢部在與論恐熱的內戰中最終還是因為疲於對抗論恐熱而逃跑下落不明,吐蕃尚延心部以青海的兩州之地降唐,尚延心部後在懿宗鹹通年間被唐中央調至四川防禦南詔,尚延心被調離後,青海地區的吐蕃勢力也被嚴重削弱,此後吐蕃與唐朝之間就只有個別吐蕃部落與唐朝邊境地區偶爾發生的騷擾。
唐懿宗主要的黑點在於崇佛,對後宮家眷賞賜過於大方,玩樂奢侈這幾點。但這幾點如果放到太平之世或其他朝代其實也算不上多大黑點,懿宗會被批成昏庸之主,與唐末亂像即生的特殊環境有關。當然鹹通之世懿宗君臣也的確是對當時的社會環境缺乏深入瞭解,在南詔,吐蕃的外部威脅都已消除,區域性民亂也被平定後。懿宗甚至就出現了以為現在已經是太平盛世,不過存在這種意識在當時並非懿宗一人,鹹通年間不少文人也錯誤的認為天下已經太平,甚至還寫下了不少描述鹹通年間“太平繁華”的文人作品。
回覆列表
按理說唐懿宗這個人,一輩子也沒有做出過什麼大事情,更談不上大奸大惡,但是在他的驕奢淫逸、荒淫無度,成了埋葬煌煌大唐江山的最後一根稻草。原本經過唐宣宗的努力,唐朝重新點燃的一絲希望,經過他的折騰,已然被徹底澆滅。
唐懿宗,名李漼。生於公元833年,卒於公元873年,在位十四年。唐懿宗是唐朝倒數第四個皇帝,著名的無能昏君,驕奢淫逸、不思進取、寵信宦官、迎奉佛骨,面對內憂不知其危,遭遇外患不覺其難。
唐懿宗平生最大的興趣,就是遊樂,對宴會、樂舞和遊玩的興致非常之高,上朝議事昏昏沉沉,飲酒作樂精精神神。懿宗在宮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經常大擺筵席,每個月總有十幾次。猶愛奇珍異寶,觀賞器物。
所謂貪酒好色,須臾不能離。除了飲酒,還喜歡觀看樂工優伶演出,一天不聽音樂,就神思不定。懿宗宮中供養的樂工有500多人,心情一好,就會對這些人大加賞賜,動不動就是上千貫錢。而且常覺宮中煩悶,動輒組織出遊,王公貴族,必須隨行。場面浩大,扈從者達十餘萬人,費用巨大,財政負擔沉重難支。
除了生活奢靡,懿宗政治也很混亂,即位之初罷免了宰相令狐綯,改任了白敏中。白敏中是前朝老臣,但在入朝時不慎摔傷,臥病在床無法辦公。他也很過意不去,三次上表請辭,懿宗都不準。其實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沒有了宰相,正好可以不上朝。
懿宗在位期間,一共任用了21位宰相:令狐綯、白敏中、蕭鄴、夏侯孜、蔣伸、杜審權、杜悰、畢、楊收、曹確、高璩、蕭寘、徐商、路巖、於琮、韋保衡、王鐸、劉鄴、趙隱、蕭仿、崔彥昭。懿宗自身無心政務,宰相原本就是國家命脈,可是他用的宰相又大多是碌碌無為,愛財如命、為人不堪的庸碌之輩。懿宗好官賞,反正錢是國家的,他賞人官職、賜人錢財,常常是興之所至、隨心所欲。
懿宗還比較愛慕虛榮,寵幸親屬,特別是溺愛同昌公主。公主出嫁,懿宗傾宮中珍玩以為嫁妝,還在京師的廣化裡賜給公主一處宅院,門窗均用雜寶裝飾,井欄、藥臼、槽櫃等都是金銀製作,連笊籬箕筐都是用金縷編織而成。婚床都是用水晶、玳瑁、琉璃等製作,床腿的支架雕飾也是金龜銀鹿,其他如鷓鴣枕、翡翠匣、神絲繡被、玉如意、瑟瑟幙、紋布巾、火蠶綿、九玉釵等均來自異域。另外賜錢500萬貫,其他的金銀珠寶不計其數。
所謂福報未到,過度奢靡必有災殃,同昌公主無福消受,死在他前面了。懿宗為公主舉行了隆重的葬禮,陪葬用的衣服玩具,與生人無異,又用木料雕刻了數座殿堂,陪葬的陶俑和其他隨葬品一應俱全,龍鳳花木、人畜之眾,不可勝計。懿宗不顧國家對待公主的禮制,隨心所欲,對內憂外患則全然不放在心上,實在昏庸至極。
懿宗還有一個嗜好,就是崇信佛教,佛教原本在武宗滅佛後走入衰微,卻在他的治下又迅速發展起來。他本人沉溺其中,廣建佛寺,大造佛像,佈施錢財無數。大規模的法會道場空前興盛,長安佛寺中的經聲佛號又開始響徹起來。懿宗崇佞佛教的高潮是繼憲宗之後又一次舉行了大規模的崇佛活動——法門寺迎奉佛骨。唐懿宗迎佛骨,可謂動用舉國之力,實在是荒誕之極。
佛骨迎入京師後的當年六月,懿宗病重。七月十六日,懿宗到了迴天乏力的境地。舊時史家有人評:“佛骨才入於應門,龍已泣於蒼野。”意思是說懿宗迎奉的佛骨剛剛進門,載著他靈柩的喪車就已伴著眾人的哭泣到了墓地。
鹹通十四年(873)七月十九日,41歲的懿宗終於在咸寧殿結束了他驕奢淫逸、荒淫無恥的一生。被安葬在簡陵(位於今陝西富平)。隨著他的死去,在他的折騰下,大唐江山的喪鐘已經隱隱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