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醫塔壺塗
-
2 # 陽明讀書
疝氣屬於厥陰肝經的病,一般是由於寒氣引發,中醫治療安全有效,你可以在網上搜索“蜘蛛散”和“橘核丸”等資料先有個概念,然後找合適的中醫中藥治療。
-
3 # 彩雲飄揚
謝謝邀請。小兒疝氣主要為先天因素所致。大致分為腹股溝疝和臍疝,臨床上腹股溝疝多於臍疝,男孩多發於女孩。臨床表現為腹股溝小腫物、陰囊兩側明顯不對稱或臍部小寶包塊。包塊在站立或寶寶哭鬧時候出現,平臥、停止哭鬧時消失,也可用手按壓後消失,寶寶無明顯不適感。包塊也就叫做疝囊,其內容物多為腸管,也就是說此時腸管膨出於腹壁外。當疝囊不能消失和回納時我們就管這種情況叫做疝囊嵌頓,時間久了容易導致疝囊內腸管缺血壞死,此時寶寶會哭鬧不止。
幼兒腹股溝疝是由於睪丸在經腹股溝管下降進入陰囊過程中,包裹睪丸的腹膜隨同進入陰囊形成鞘突。鞘突下部包裹陰囊的部分形成睪丸附屬器官稱作睪丸鞘膜,上部萎縮閉鎖成韌帶。早產兒、低體重兒因為發育問題,上部鞘狀突未能及時閉合,或者足月兒過度哭鬧,咳漱等引起腹內壓增高導致鞘突不能及時閉合而形成。由於右側睪丸下降較左側晚,故而右側腹股溝疝氣多見。
臍疝是是由於臍環沒有閉合所致。正常情況下臍環在臍帶脫落後過程中逐漸縮小直至閉合,由於嬰兒腹部左右腹直肌並未合攏,所以臍部是先天薄弱環節,在嬰兒哭鬧、腹瀉等誘因促使下腹內容物膨出,形成臍疝。
隨著寶寶年成長,疝氣可影響到寶寶消化和吸收,導致發育不良。嚴重者疝囊可發生嵌頓,導致腹部劇痛、腸管缺血甚至壞死、寶寶睪丸或卵巢萎縮,嚴重者可危機生命。一歲以內的嬰兒可用疝帶約束壓迫治療,隨著嬰兒成長髮育,腹部肌肉逐漸強大部分會自己癒合。1歲以上幼兒疝氣不能自愈,在發生嵌頓或4歲以上幼兒可進行手術治療,切除疝囊縫合修補,屬於一般性手術。目前腹腔鏡手術效果更好,創傷更小。
希望以上解答能給您帶來有益幫助。
下面是我前幾年寫的一篇科普文章,給您參考。
腹股溝斜疝,俗稱“疝氣”和“小腸氣”,是小兒外科臨床上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小兒腹股溝斜疝的發生與精索或子宮圓韌帶穿出腹壁和睪丸下降有密切關係。胚胎發生和發育過程中,男性睪丸從腹膜後逐漸下降並從內環穿出進入陰囊,這個過程直到胚胎8個月時完成,同時將內環處腹膜推入陰囊形成腹膜鞘狀突。出生前後這個鞘狀突會逐漸萎縮和閉合不留腔隙。當鞘狀突閉合延遲,外加某些因素,如經常哭鬧、腹內腫物、用力排便等作用下,腹內壓增高,使腹內臟器或組織從內環突出形成腹股溝斜疝。當然並非所有的鞘狀突未閉的患兒都會發生疝,有一部分患兒鞘狀突未完全閉合,呈一狹窄的管腔,加之如果內環口不夠寬,或者疝的促發因素較弱,不足以使腹內臟器或組織從內環突出,僅有少量腹水進入鞘狀突而形成鞘膜積液,發生在女孩的稱為子宮圓韌帶囊腫或Nuck囊腫。
疝如何治療?
腹膜鞘狀突的閉合過程在出生後6個月還可能繼續進行,同時幼兒發育時腹肌逐漸增強,疝有自愈的可能,可暫不手術。超過1週歲的小兒疝已無自愈可能,需手術治療。 目前在我們醫院(南京市兒童醫院),可以預約腹腔鏡微創手術,患兒術後恢復快,痛苦小。
疝氣嵌頓時有什麼表現?
患兒多有哭鬧不安,小齡兒可用手去抓嵌頓部位,大齡兒可訴區域性疼痛或腹痛;疝內容物為腸管時可發生腸梗阻表現,如:嘔吐、腹脹、腹痛等。區域性突出包塊脹大,張力高,質地變硬,觸痛明顯或拒摸等。如有上述表現需及時至醫院就診。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兒及小嬰兒不易被及時發現,從而引起疝內容物壞死,造成嚴重後果。
參考:《小兒腹部外科學(第2版)》,人民衛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