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方國珍,和朱元璋、張士誠一樣,也是元末農民起義軍的領袖,而且還是首義反元,比劉福通、徐壽輝起義還早了兩年,更比郭子興等人早了四年,算是第一舉起抗元大旗的人。可是這個人比較反覆無常,和張士誠一樣,一會兒降元,一會兒反元。按理來說,這種人是很難活到最後,不過老天似乎給他開了個玩笑:朱元璋最終放過了方國珍,還任命他為廣西行省左丞。在諸多元末群雄當中,他算是善終的。
原因很簡單,方國珍對朱元璋來說,已經構不成威脅了。當時方國珍想要乞降,不過他也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所以他寫了一封請罪表,原文如下:
什麼意思呢?我知道我是個罪不容赦的人,但皇上您大人不計小人過,放過我這個小人,這樣皇上在天下人心裡落下一個大度的印象。朱元璋看到這封請罪表之後,被說服了。好了,我放過你方國珍,但你得到我大明當官。方國珍這才得以善終。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方國珍,和朱元璋、張士誠一樣,也是元末農民起義軍的領袖,而且還是首義反元,比劉福通、徐壽輝起義還早了兩年,更比郭子興等人早了四年,算是第一舉起抗元大旗的人。可是這個人比較反覆無常,和張士誠一樣,一會兒降元,一會兒反元。按理來說,這種人是很難活到最後,不過老天似乎給他開了個玩笑:朱元璋最終放過了方國珍,還任命他為廣西行省左丞。在諸多元末群雄當中,他算是善終的。
那麼問題來了,為了朱元璋在掃滅群雄後,為何獨獨放過這個反覆無常的方國珍呢?原因很簡單,方國珍對朱元璋來說,已經構不成威脅了。當時方國珍想要乞降,不過他也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所以他寫了一封請罪表,原文如下:
臣聞天無所不覆,地無所不載。王者體天法地,於人無所不容。臣荷主上覆載之德舊矣,不敢自絕於天地,故一陳愚衷。臣本庸才,遭時多故,起身海島,非有父兄相藉之力,又非有帝制自為之心……孝子之於親,小杖則受,大杖則走,臣之情事適於此類。即欲面縛待罪闕廷,復恐嬰斧鉞之誅,使天下後世不知臣得罪之深,將謂主上不能容臣,豈不累天地之德哉!什麼意思呢?我知道我是個罪不容赦的人,但皇上您大人不計小人過,放過我這個小人,這樣皇上在天下人心裡落下一個大度的印象。朱元璋看到這封請罪表之後,被說服了。好了,我放過你方國珍,但你得到我大明當官。方國珍這才得以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