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幻貓咪
-
2 # 靜守流年淡放安然
年俗古人已經經過實踐應用並總結出具體的俗語,通常可以透過俗語來了解和使用。
二十三吃年糕,
二十四掃房日,
二十五窟窿堵,
二十六燉大肉,
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白麵發,
二十九貼倒有,
三十晚上坐一宿。
初一的餃子,
初二的面,
初三的盒子往家轉 ……
除夕吃紅柑,一年四季保平安。
除夕吃芋頭,一年四季不犯愁。
-
3 # 甘肅V視
溫故知新,是時令的重序,
是禮儀的迴歸。
既非追求復活神話,
也非向下突破世俗,
而是兩者的平衡與轉化。
春節年俗你知道多少呢?
福
春節——華人的狂歡節
華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春節是集中展現傳統文化的節日。過春節,是對和平、友誼和親情的檢閱和激勵,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禱。春節文化是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東方文化,受人喜愛,深入人心。春節更是深入著華人心,重家庭、重親情。
過節——東南西北各不同
一個春節,在中國的大江南北,過法也是不盡相同,許多地方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春節習俗。
浙江省的“慶田蠶”,山西省的拜天祭祖吃餃子,福建省當空拜禱玉皇大帝,遼寧省的點長壽燈,江蘇省的貼畫雄雞,吉林省的吃凍梨……各地都有各地的精彩。
鄉村年俗有滋有味
臘月二十三
臘月二十三,傳統小年。人們一般要大掃除,辦年貨,送灶君菩薩上天。
傳說灶王爺在每年的臘月二十五會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彙報主家過去一年的功過情況。所以大家就選擇在這之前燒香“送灶”,只求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臘月二十四
在鄉村,到這一天,人們都要在灶屋的鍋臺附近牆壁上供奉灶王爺、灶王奶奶。傳說,灶王爺會在每年的這個時候上天去,向玉皇大帝彙報主家過去一年的功過情況。
送灶後,就要開始打掃衛生了。臘月廿四也是掃塵日,在鄉村又叫“撣塵”。要把家裡所有的桌椅板凳、櫃子、窗戶玻璃擦洗乾淨,洗舊衣、購新衣,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因“塵”與“陳”同音,也就意味著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家中的灰塵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所以這象徵著“擺脫陳舊迎來新生活”。因此,掃地的方向一定要向著大門,把不幸、疾病以及去年的苦難全都掃出門外。
臘月二十五
自臘月廿五起,人們就開始為過年做準備了,燒雞鴨、殺年豬,浸“節節高”(筍乾),準備墊在圓團下的粽葉和糖圓團的豆沙餡……一件件事有條不紊地進行
-
4 # 幸運虎寶貝
春節習俗傳說,年獸害怕紅色、火光和爆炸聲,而且通常在大年初一出沒,所以每到大年初一這天,人們便有了拜年、貼春聯、貼窗花、放爆竹、發紅包、穿新衣、吃餃子、守歲、舞獅舞龍等活動和習俗。
回覆列表
臘月初八吃臘八粥,最少8種食物熬粥。臘月二十三小年,送灶王爺上天,要敬豬頭,好話多說,壞話少說。臘月二十四老鼠嫁女兒,女人不能做針線。年三十家人要在一起吃團年飯,貼門神,放鞭炮,掛燈籠。正月初一吃餃子,拜婆家。正月初二回孃家。正月十五鬧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