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軍事實力和建設方向是跟其自身國家實力、國防戰略完全相符的。南韓將北韓作為最主要威脅,將中國、日本、俄羅斯看作潛在威脅,韓軍將主要作為美軍在遠東前沿的輔助,抵抗外來軍事侵犯。在完成這個任務前提下,縮小與日本自衛隊之間在美軍作戰體系內的地位差距。韓軍一開始的建軍目的不是獨立支撐對朝全面戰爭,而是撐到美軍全面支援,這從南韓再三推遲接收美軍戰時指揮權就可見一斑。
南韓軍隊是世界上唯一一支作戰指揮權不在本國領導人手中的軍隊。關於這個戰時指揮權問題,國內軍事論壇上對其吐嘈甚多。實際上,這裡不僅僅是一個南韓人的面子問題,而是涉及到政治、外交等諸多因素。
很有意思的是,在這個問題上,與一般劇情不同,是美國想交回去,而南韓不想要。從美國自身利益考慮,美國實際上很希望把戰時作戰指揮權交還給南韓。交還戰時作戰指揮權,韓美聯合司令部將解散,駐韓美軍將減少到不足2萬人,不但可以節約大筆駐韓美軍的開支(當然駐軍費用的大頭還是南韓拿),還可以向南韓出售更多的武器裝備換取利潤。
而南韓並不急於接收指揮權。一方面,韓美聯合作戰可以更加牢固的穩定住美韓同盟關係;另一方面,幾十年來,南韓的國防事務主要由駐韓美軍負責,南韓接管戰時指揮權後必然要加大國防預算,建立自主國防體系,龐大的國防經費對持續低迷的南韓經濟無疑是沉重的負擔。據韓媒統計,若要獨立完成國防任務,南韓在2020年前需要購買620萬億韓元的武器裝備(對比一下,南韓2013年GDP不到1200萬億韓元,2015年整個國防開支才40萬億韓元)。南韓領導人很清楚,指揮權不收回來只是個面子問題,收回來了就是肚子問題了。
雙方的算盤打的都很精,照現在的劇情發展,韓美之間的這個淡還會繼續扯下去,我們還可以繼續快樂的吐槽下去。
言歸正傳,如果非要做出一個準確評價,個人意見,南韓軍事實力處於世界前十五左右,個別指標能踩在世界前十的門檻上(這裡只能說個大概位次。各國軍事領域發展千姿百態,參考因素眾多,本來就很難量化定義,給各國軍事實力排名實在是一件挺無聊的事情,就是分檔次也經常引來口水戰)。
南韓軍隊的強項在於:軍隊員額龐大;擁有極為完備的軍事動員體系;對國防事業非常重視;軍事裝備比較先進;軍事工業發展迅速;可以得到美國的全力支援。
南韓的弱項在於:一是國土縱深狹小,最北的首爾到東南釜山只有不到500公里,經不起中俄這樣大國的陸軍全力一擊(北韓一擊?我一會兒會說到);三面環海,海岸線長度達到了2400多公里,而且南韓平原和城市帶全部分佈於沿海地區,外敵隨時可以從海上多點登陸,防守難度很大;首都緊貼停戰線,而對面又是一個充滿極端敵意的國家,有明一代是“天子守國門”,南韓則是現代版的例項,弄不好就“總統死社稷”了。
二是核心軍事技術掌握在美帝手裡(不是格力),這個大家都理解。
三是資源嚴重依賴進口,持久作戰能力受限。這個也好理解,但是南韓比較依賴海運,而且海軍遠遠強於北韓海軍,在海上貿易不受影響前提下,資源供給比北韓要強一些。
四是軍隊人員作戰意志相對較為薄弱。或許這是各國生活水平提高之後提高帶來的通病,即便是精神戰鬥力的典範―――中國軍隊和俄羅斯軍隊也面臨著相同的問題。舉個例子,南韓青年在參軍後都會爭取轉到美軍部隊服役(學名叫駐韓美軍附編韓軍,每年美軍面向韓軍徵召1800人,歸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部指揮,穿美軍軍服,裝備美軍武器,只是右臂佩戴南韓國旗而非美國國旗),由於美軍不需南韓士兵參加一線戰鬥,這樣就會被分到後勤和保障崗位,相對於在三八線擔驚受怕,這樣的崗位簡直就是香餑餑,應聘者如過江之鯽。從1998年開始美軍開始加試英語,有點類似於託福的東西,一次考試300塊人民幣,韓軍的廣大有志青年們為了能找個好位置,踴躍參加,情形跟中國國考差不多。光有成績不行,而且最好有關係,所以南韓士兵家屬一樣到處託關係、走後門,美軍徵兵人員藉機“大撈一筆”(看來這種事情這個不是中國特色,美軍也一樣,有便宜不佔王八蛋,是人的天性罷了)。如果沒有這個門路,那就拼命學習,學到博士為止。南韓兵役法規定,博士和小學文化水平的可以免服兵役(負擔3個人及以上生活的、文身很多的、蹲監獄判刑的也可以不參軍,但成本太高)。
五是地緣條件太差。西中國、東日本、北俄羅斯,都是大國,生在這中間的小國比較悲哀,要不說投胎是個技術活呢。就目前來看,南韓軍事力量向外投送基本屬於妄想,能在東亞爭取一席之地已屬不易。門口是同族冤家,南韓整體精力被過多束縛在這個鄰居身上,北韓已經成為了不斷吸收其戰略資源的海綿,限制其向外擴散影響力。
關於朝韓誰更能打,是一個長盛不衰、津津樂道的話題。在歷史與現實、意志與技術、人數與裝備等方面,在世界範圍內很難再找到這樣優秀的對比範本了。對這個問題,我冒昧談談自己看法。
兩軍人員裝備數量型號引數啥的百度都有,說的比我詳細多了。概略說來,一旦兩國交兵,且中美俄都不參與的情況下(離開了這個前提談朝韓戰爭結果,都是耍流氓),無論人口基數、裝備水平、資源儲備,南韓擊敗北韓沒有問題,或者叫慘勝更合適一些。
北韓的戰略很簡單,我在之前答案裡說過,就是利用1、2、4、5四個前方軍,全力突擊南韓第1、3軍團陣地,同時利用海空手段派遣龐大的特種部隊潛入到後方,策應前線攻勢,破壞南韓第2軍團北援。在撕開南韓防禦體系後,425機械化軍、105坦克師團等戰略機動部隊實施縱深突破,擴大戰果,在美軍援軍到來之前,徹底擊敗南韓。隨即轉入抗登陸作戰階段,嚇阻美軍登陸企圖,迫其接受事實,實現半島統一。
好了,夢就做到這裡,說說現實。引用我寫過的一段短文:北韓空軍極為老舊,主力裝備是米格-19和米格-21,唯一拿的出手的是30架米格-29初期型,但真要把它們拉出來對陣F-15K、F16K和E-2C…其結果可以參考1999年南聯盟空軍米格-29與北約空軍之戰——北韓飛行員冒死升空後,發現由於強幹擾,地面指揮所的命令根本就聽不清楚(當然這時朝空軍地面雷達站即使沒被反輻射導彈炸燬,顯示器也是一片雪花點,發不出什麼有效指令),自己機載雷達面板正在上演經典劇目“大浪淘沙”,目視搜尋也是一無所獲(韓軍戰鬥機尚在視距外),忽然雷達報警器狂叫,只見數枚中距彈拖著尾焰惡狠狠地撲來……倖存的米格-29拼命貼近到目視距離,向“發射後不管”正在開加力撒丫子的F-15K尾射導彈,但正在拼命機動的朝軍飛行員又有多少精力引導自己的半主動導彈?
沒有了制空權,北韓的裝甲部隊進攻能力將大減。韓軍冷戰結束之前是放棄首爾,退守中部;在進入2000年後,韓軍劃定了三條防禦線,名字就不說了,以首爾正面的中西部為防禦重點,空地協同遏止北韓地面攻勢於首爾以北,大量殺傷朝軍有生力量,並在第三條防禦線後組織反攻,在平壤-元山蜂腰部以南聚殲朝軍主力。
即便南韓能夠戰勝北韓,但是人口大量死傷,精華地區成為戰區,外資大批逃離,加上接收北韓後,兩邊重建的巨大財政壓力,更重要的是後臺美國再也不可能像上次一樣大規模援建南韓,南韓沒有50年以上的時間,根本緩不過氣來。
最後,說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朝軍火炮對南韓的威脅大於任何一種武器,這不假,但網上盛傳的所謂北韓“上萬門大炮齊轟首爾”屬於偽命題。
首爾北部離三八線有40至50公里(市中心有60多千米)。理論上,北韓只有部署在三八線一側的M-1978式170毫米榴彈炮、M-1985和M-1991式240毫米火箭炮這三種火炮具備50千米以上的最大射程,可以從永備陣地直接炮擊南韓首都首爾,總裝備數量約為700至1000門(數量差這麼多是因為外媒推測五花八門,我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其餘的都是122以下口徑身管火炮,以及BM21這樣的火箭炮,甚至包括迫擊炮、高射炮,他們在固定陣地裡是夠不到首爾的,而它們離開炮位基本不可能生存。其實這個很好理解,按照40公里計,這是目前主流現役45至52倍155火炮的射程,北韓擁有上萬門這樣水平的炮兵部隊,顯然是不可能的。
再者,雖然北韓擁有近千門遠端火炮,但是考慮到火炮部署密度不可能太大,同時其他進攻方向也需要遠端火炮支援,因此直接用於打擊首爾市區的火炮不會超過600門,實戰中每小時發射炮彈數量不會超過10000發(外媒估計谷山的射速約在3分鐘1發;240火箭炮數量較少,重灌時間較長),大約可以破壞8到10平方公里的市區,不到首爾城市圈總面積的3%。北韓遠端火炮對南韓構成的壓力主要來自於平時威懾和造成恐慌情緒,在南韓進行全面疏散和國內動員後,北韓遠端火炮的破壞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最後說說,北韓炮轟首爾後,韓軍反制手段和心理反應。先說反制,除了漢江大拐彎形成的突出部以外,三八線其他地區的距離首爾都在50千米以上,這意味著北韓炮兵只有部署距離三八線10千米以內的前沿陣地才能打到首爾。這個漢江大拐彎突出部寬約23千米,縱深19千米,三面被南韓軍隊包圍,北韓部署到這裡的遠端火炮很容易被南韓的陸空聯合打擊摧毀。因此,北韓這幾百門寶貴的遠端火炮,能不能堅持打完這1小時都很成問題。
我們退一萬步說,假如朝軍火炮在首爾造成巨大傷亡會怎麼樣?我們幾乎一邊倒的認為,首爾遭到毀滅性炮擊,韓軍會士氣低落。但德國轟炸倫敦,日本轟炸重慶,日本偷襲珍珠港後,中英美民眾不僅沒有士氣低落,反而更加高漲,各階層反而更團結。我們拋開對南韓人的固定思維,客觀的看,我們同屬東亞民族,假如北上廣被人炸成火海,中國民眾會如何反應,會情緒低落麼?既然如此,我們憑什麼認為首爾被炸後,看到家園被毀的南韓軍隊就會士氣低落、無心再戰呢?
當然,不管怎麼說,腦門兒頂著對方的大炮總不是什麼好事。針對這一最大的軟肋,南韓多年來一直在推行將首都搬遷到世宗市,世宗市在哪兒大家不必費心去找了,反正挺靠後,很安全。但是進展緩慢,可以理解,佔全國四分之一的人口的特大城市圈,哪那麼容易就搬走,你能想象幾年之內就將北京全搬到張家口麼?
大概就說這麼多吧。
南韓軍事實力和建設方向是跟其自身國家實力、國防戰略完全相符的。南韓將北韓作為最主要威脅,將中國、日本、俄羅斯看作潛在威脅,韓軍將主要作為美軍在遠東前沿的輔助,抵抗外來軍事侵犯。在完成這個任務前提下,縮小與日本自衛隊之間在美軍作戰體系內的地位差距。韓軍一開始的建軍目的不是獨立支撐對朝全面戰爭,而是撐到美軍全面支援,這從南韓再三推遲接收美軍戰時指揮權就可見一斑。
南韓軍隊是世界上唯一一支作戰指揮權不在本國領導人手中的軍隊。關於這個戰時指揮權問題,國內軍事論壇上對其吐嘈甚多。實際上,這裡不僅僅是一個南韓人的面子問題,而是涉及到政治、外交等諸多因素。
很有意思的是,在這個問題上,與一般劇情不同,是美國想交回去,而南韓不想要。從美國自身利益考慮,美國實際上很希望把戰時作戰指揮權交還給南韓。交還戰時作戰指揮權,韓美聯合司令部將解散,駐韓美軍將減少到不足2萬人,不但可以節約大筆駐韓美軍的開支(當然駐軍費用的大頭還是南韓拿),還可以向南韓出售更多的武器裝備換取利潤。
而南韓並不急於接收指揮權。一方面,韓美聯合作戰可以更加牢固的穩定住美韓同盟關係;另一方面,幾十年來,南韓的國防事務主要由駐韓美軍負責,南韓接管戰時指揮權後必然要加大國防預算,建立自主國防體系,龐大的國防經費對持續低迷的南韓經濟無疑是沉重的負擔。據韓媒統計,若要獨立完成國防任務,南韓在2020年前需要購買620萬億韓元的武器裝備(對比一下,南韓2013年GDP不到1200萬億韓元,2015年整個國防開支才40萬億韓元)。南韓領導人很清楚,指揮權不收回來只是個面子問題,收回來了就是肚子問題了。
雙方的算盤打的都很精,照現在的劇情發展,韓美之間的這個淡還會繼續扯下去,我們還可以繼續快樂的吐槽下去。
言歸正傳,如果非要做出一個準確評價,個人意見,南韓軍事實力處於世界前十五左右,個別指標能踩在世界前十的門檻上(這裡只能說個大概位次。各國軍事領域發展千姿百態,參考因素眾多,本來就很難量化定義,給各國軍事實力排名實在是一件挺無聊的事情,就是分檔次也經常引來口水戰)。
南韓軍隊的強項在於:軍隊員額龐大;擁有極為完備的軍事動員體系;對國防事業非常重視;軍事裝備比較先進;軍事工業發展迅速;可以得到美國的全力支援。
南韓的弱項在於:一是國土縱深狹小,最北的首爾到東南釜山只有不到500公里,經不起中俄這樣大國的陸軍全力一擊(北韓一擊?我一會兒會說到);三面環海,海岸線長度達到了2400多公里,而且南韓平原和城市帶全部分佈於沿海地區,外敵隨時可以從海上多點登陸,防守難度很大;首都緊貼停戰線,而對面又是一個充滿極端敵意的國家,有明一代是“天子守國門”,南韓則是現代版的例項,弄不好就“總統死社稷”了。
二是核心軍事技術掌握在美帝手裡(不是格力),這個大家都理解。
三是資源嚴重依賴進口,持久作戰能力受限。這個也好理解,但是南韓比較依賴海運,而且海軍遠遠強於北韓海軍,在海上貿易不受影響前提下,資源供給比北韓要強一些。
四是軍隊人員作戰意志相對較為薄弱。或許這是各國生活水平提高之後提高帶來的通病,即便是精神戰鬥力的典範―――中國軍隊和俄羅斯軍隊也面臨著相同的問題。舉個例子,南韓青年在參軍後都會爭取轉到美軍部隊服役(學名叫駐韓美軍附編韓軍,每年美軍面向韓軍徵召1800人,歸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部指揮,穿美軍軍服,裝備美軍武器,只是右臂佩戴南韓國旗而非美國國旗),由於美軍不需南韓士兵參加一線戰鬥,這樣就會被分到後勤和保障崗位,相對於在三八線擔驚受怕,這樣的崗位簡直就是香餑餑,應聘者如過江之鯽。從1998年開始美軍開始加試英語,有點類似於託福的東西,一次考試300塊人民幣,韓軍的廣大有志青年們為了能找個好位置,踴躍參加,情形跟中國國考差不多。光有成績不行,而且最好有關係,所以南韓士兵家屬一樣到處託關係、走後門,美軍徵兵人員藉機“大撈一筆”(看來這種事情這個不是中國特色,美軍也一樣,有便宜不佔王八蛋,是人的天性罷了)。如果沒有這個門路,那就拼命學習,學到博士為止。南韓兵役法規定,博士和小學文化水平的可以免服兵役(負擔3個人及以上生活的、文身很多的、蹲監獄判刑的也可以不參軍,但成本太高)。
五是地緣條件太差。西中國、東日本、北俄羅斯,都是大國,生在這中間的小國比較悲哀,要不說投胎是個技術活呢。就目前來看,南韓軍事力量向外投送基本屬於妄想,能在東亞爭取一席之地已屬不易。門口是同族冤家,南韓整體精力被過多束縛在這個鄰居身上,北韓已經成為了不斷吸收其戰略資源的海綿,限制其向外擴散影響力。
關於朝韓誰更能打,是一個長盛不衰、津津樂道的話題。在歷史與現實、意志與技術、人數與裝備等方面,在世界範圍內很難再找到這樣優秀的對比範本了。對這個問題,我冒昧談談自己看法。
兩軍人員裝備數量型號引數啥的百度都有,說的比我詳細多了。概略說來,一旦兩國交兵,且中美俄都不參與的情況下(離開了這個前提談朝韓戰爭結果,都是耍流氓),無論人口基數、裝備水平、資源儲備,南韓擊敗北韓沒有問題,或者叫慘勝更合適一些。
北韓的戰略很簡單,我在之前答案裡說過,就是利用1、2、4、5四個前方軍,全力突擊南韓第1、3軍團陣地,同時利用海空手段派遣龐大的特種部隊潛入到後方,策應前線攻勢,破壞南韓第2軍團北援。在撕開南韓防禦體系後,425機械化軍、105坦克師團等戰略機動部隊實施縱深突破,擴大戰果,在美軍援軍到來之前,徹底擊敗南韓。隨即轉入抗登陸作戰階段,嚇阻美軍登陸企圖,迫其接受事實,實現半島統一。
好了,夢就做到這裡,說說現實。引用我寫過的一段短文:北韓空軍極為老舊,主力裝備是米格-19和米格-21,唯一拿的出手的是30架米格-29初期型,但真要把它們拉出來對陣F-15K、F16K和E-2C…其結果可以參考1999年南聯盟空軍米格-29與北約空軍之戰——北韓飛行員冒死升空後,發現由於強幹擾,地面指揮所的命令根本就聽不清楚(當然這時朝空軍地面雷達站即使沒被反輻射導彈炸燬,顯示器也是一片雪花點,發不出什麼有效指令),自己機載雷達面板正在上演經典劇目“大浪淘沙”,目視搜尋也是一無所獲(韓軍戰鬥機尚在視距外),忽然雷達報警器狂叫,只見數枚中距彈拖著尾焰惡狠狠地撲來……倖存的米格-29拼命貼近到目視距離,向“發射後不管”正在開加力撒丫子的F-15K尾射導彈,但正在拼命機動的朝軍飛行員又有多少精力引導自己的半主動導彈?
沒有了制空權,北韓的裝甲部隊進攻能力將大減。韓軍冷戰結束之前是放棄首爾,退守中部;在進入2000年後,韓軍劃定了三條防禦線,名字就不說了,以首爾正面的中西部為防禦重點,空地協同遏止北韓地面攻勢於首爾以北,大量殺傷朝軍有生力量,並在第三條防禦線後組織反攻,在平壤-元山蜂腰部以南聚殲朝軍主力。
即便南韓能夠戰勝北韓,但是人口大量死傷,精華地區成為戰區,外資大批逃離,加上接收北韓後,兩邊重建的巨大財政壓力,更重要的是後臺美國再也不可能像上次一樣大規模援建南韓,南韓沒有50年以上的時間,根本緩不過氣來。
最後,說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朝軍火炮對南韓的威脅大於任何一種武器,這不假,但網上盛傳的所謂北韓“上萬門大炮齊轟首爾”屬於偽命題。
首爾北部離三八線有40至50公里(市中心有60多千米)。理論上,北韓只有部署在三八線一側的M-1978式170毫米榴彈炮、M-1985和M-1991式240毫米火箭炮這三種火炮具備50千米以上的最大射程,可以從永備陣地直接炮擊南韓首都首爾,總裝備數量約為700至1000門(數量差這麼多是因為外媒推測五花八門,我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其餘的都是122以下口徑身管火炮,以及BM21這樣的火箭炮,甚至包括迫擊炮、高射炮,他們在固定陣地裡是夠不到首爾的,而它們離開炮位基本不可能生存。其實這個很好理解,按照40公里計,這是目前主流現役45至52倍155火炮的射程,北韓擁有上萬門這樣水平的炮兵部隊,顯然是不可能的。
再者,雖然北韓擁有近千門遠端火炮,但是考慮到火炮部署密度不可能太大,同時其他進攻方向也需要遠端火炮支援,因此直接用於打擊首爾市區的火炮不會超過600門,實戰中每小時發射炮彈數量不會超過10000發(外媒估計谷山的射速約在3分鐘1發;240火箭炮數量較少,重灌時間較長),大約可以破壞8到10平方公里的市區,不到首爾城市圈總面積的3%。北韓遠端火炮對南韓構成的壓力主要來自於平時威懾和造成恐慌情緒,在南韓進行全面疏散和國內動員後,北韓遠端火炮的破壞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最後說說,北韓炮轟首爾後,韓軍反制手段和心理反應。先說反制,除了漢江大拐彎形成的突出部以外,三八線其他地區的距離首爾都在50千米以上,這意味著北韓炮兵只有部署距離三八線10千米以內的前沿陣地才能打到首爾。這個漢江大拐彎突出部寬約23千米,縱深19千米,三面被南韓軍隊包圍,北韓部署到這裡的遠端火炮很容易被南韓的陸空聯合打擊摧毀。因此,北韓這幾百門寶貴的遠端火炮,能不能堅持打完這1小時都很成問題。
我們退一萬步說,假如朝軍火炮在首爾造成巨大傷亡會怎麼樣?我們幾乎一邊倒的認為,首爾遭到毀滅性炮擊,韓軍會士氣低落。但德國轟炸倫敦,日本轟炸重慶,日本偷襲珍珠港後,中英美民眾不僅沒有士氣低落,反而更加高漲,各階層反而更團結。我們拋開對南韓人的固定思維,客觀的看,我們同屬東亞民族,假如北上廣被人炸成火海,中國民眾會如何反應,會情緒低落麼?既然如此,我們憑什麼認為首爾被炸後,看到家園被毀的南韓軍隊就會士氣低落、無心再戰呢?
當然,不管怎麼說,腦門兒頂著對方的大炮總不是什麼好事。針對這一最大的軟肋,南韓多年來一直在推行將首都搬遷到世宗市,世宗市在哪兒大家不必費心去找了,反正挺靠後,很安全。但是進展緩慢,可以理解,佔全國四分之一的人口的特大城市圈,哪那麼容易就搬走,你能想象幾年之內就將北京全搬到張家口麼?
大概就說這麼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