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慕良論史
-
2 # 我是小趙話生活
老八活動來活動去還是沒有掌握實實在在的兵權,只是落得個八賢王的美名虛名,還有就是康熙壓根就不喜歡老八,也厭惡老八拿著國家的事做人情結黨營私,結黨營私是每一個有智慧的君主所忌諱的。老四則有年羹堯,隆科多,還有就是康熙早就有意屬老四,還有還有個弘曆兒子加分。
-
3 # 佟鎧銘
能調動多少軍隊和能不能爭的過老四是沒有必然聯絡的。傳位給誰老皇帝不會到最後那麼幾天才想出來的,康熙五十八年,佟國維死了,當時上書房請旨,讓隆科多繼爵位,老爺子沒讓,後來的理藩院上書,九門提督,為什麼?為什麼老四能有機會接觸隆科多,想想老四在關鍵時刻關鍵人上的處理。老八有再多人也沒用,又不是打群架!要說人多,當時的老十四那不是更多,沒有理由回京要砍頭的,所以就算老四得位不正,而這整個過程也算經典,且不說雍正是個對歷史有積極正面的好皇帝上,單說頭腦,其他人在這事上就不行了……
-
4 # 吟遊詩人883
這個問題,不單單是能夠調動多少軍隊的問題;首先,從政局看,儘管有很多非主流的說法,但根據我們現在的考據結果來看,雍正合法承詔即位的可能性更大,也就是說,康熙皇帝是支援雍正的;有人會說,康熙大行之後,還有什麼影響?實際上影響很大。這麼說吧,大一統時代歷史中謀朝篡位的皇子不少,但是成功的只有一個朱棣;實際上即使是朱棣前期也差點被剿滅;朱棣的成功,只能說是運氣好,有興趣的,改天我再詳細說一說。這裡回答雍正的問題。雍正即位,手裡可以運用的權力,不是一星半點,面對的阻力只要不是全國性的反叛,一般來說都能撲滅。
從政治力量對比上來說,雍正繼承了康熙皇帝所有的權力;他做的一切事情,都可以冠冕堂皇,光明正大;八爺黨看似龐大,實則有很多跟風之輩,看到雍正登極,覺得自己鬥不過皇帝,轉而就支援了皇帝;所以老八的鐵桿並不多,政治上基本處於孤立狀態;
從軍事角度上講,京城的軍隊主要有幾支:步軍統領衙門、順天府、豐臺大營、宮禁侍衛;其中最緊要,最精銳的是九門提督衙門、豐臺大營、宮禁侍衛;既然雍正是合法即位,宮禁是沒問題的;隆科多控制了九門和步軍統領衙門,是支援雍正的,而當時的豐臺大營很多將領是老十三的舊部,所以基本上也控制在雍正手裡;老八是幾乎沒有反抗之力的;唯一有希望的是老十四的十萬大軍,可是遠在西北,況且老十四自己還想當皇帝呢,與此同時,年羹堯又節制了十萬大軍的糧草——基本上等於無兵可調。
所以其實這個問題沒啥技術含量
回覆列表
本文僅以小說為例。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大清的軍隊可以分成哪幾個部分。
籠統的來說,可以把大清的軍隊分為兩部分,一是聽命於各個派系的軍頭,比如聽命於太子的凌普,聽命於八爺的鄂倫岱、阿靈阿等,聽命於雍正的隆科多(最後叛變)。二是聽命於朝廷的軍隊,因為朝廷的代表是皇帝,所以這部分人可以看做是皇帝的人。
知道了這些就知道老八為什麼爭不過老四了。京城的關鍵是大內侍衛和九門提督。大內侍衛負責保衛皇宮,九門提督負責保護皇宮以外的京城。而大內侍衛聽康熙的,康熙傳位雍正,所以雍正可以直接掌握大內侍衛,保證了皇宮的安全。隆科多被康熙威逼,加上雍正利誘,所以他控制的九門提督也倒向了雍正,這就使得雍正掌握了整個北京城。
北京的外邊還駐紮著豐臺大營和善撲營,本來被老八控制,但是老十三的部下很多在這兩大營,所以老十三順利奪了兩營兵的控制權。
朝廷之外的兵,也就是各地諸侯,他們沒有影響全國的能力,如果沒有人召集他們進京,他們不敢來,不然就是造反。所以一般的政變都發生在京城,除非像東漢末年那樣京城打成一團亂麻,給董卓那樣的人機會,不然沒他們什麼事。
所以,老八實際上沒有掌握什麼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