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球門
-
2 # 後仰大風車
因為NBA和主流的足球聯賽體制、概念也不同,比如說NBA沒有轉會費這個概念,交易,買賣都只看球員本身的價值和薪金是否匹配;比如說NBA有嚴苛的工資帽、奢侈稅、窮人稅;再比如說NBA沒有所謂的降級,升級,只要老闆不跑路,NBA始終還是30支球隊,只會多,不會減。
沒有轉會費,就意味著球隊補強、買人和賣人只能透過以人換人、尋找自由球員這種方式(有些情況下會加點現金,但這不多),培養新秀獲得籌碼、或者未來建隊核心,換句話說,任憑你球隊老闆是多麼不差錢,你最多也只能透過砸奢侈稅來實現球隊即戰力提升,無法透過所謂的轉會費來挖人。
延伸下來,既然沒有轉會費,那麼租借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因為租借往往都是涉及到金錢,聯盟不允許球隊涉及金錢交易,那麼租借就沒有存在的可能性。
再延伸一下,聯盟球隊數量穩定,沒有升級和降級一說,那麼,租借的球員基本也就是聯盟的對手,無論是西部還東部,主隊都要跟他們對戰至少2場,對於主隊來說,吃虧太多。
畢竟籃球比賽畢竟不是足球比賽,足球隊一般要租借球員,也都會租借給不同聯賽的球隊,即便是租借給了同聯賽的對手,那麼也會盡可能租借小將、邊緣球員或者那些跟教練戰術體系不符合但實力不錯的球員,他們可不會租借掉主力球員,另外,足球隊一般人數都在25人左右,如果再加上各梯隊,人數就更多了,能玩得起租借的,必定也是不差人的主。
而NBA就不同了,籃球隊一般也就15人左右,雖然主力首發有5個,但一場比賽打下來,基本也要輪換8人以上,能打上NBA的,都是實力不凡的球員,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作用,而如果遇到傷病問題,15人可能還不夠用的(每一年都有NBA球隊會用到傷病特例),更別說要租借球員給別隊了。
試想一下如果可以租借,聯盟必然會亂套,球員流動會變得相當頻繁,租借可以存在,那麼交易或許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了,屆時就會出現濃眉哥可以一邊在鵜鶘拿著頂薪,一邊去湖人跟老詹打球,衝擊總冠軍這樣如此荒唐的事。
回覆列表
NBA聯盟沒有足球聯賽那樣分多級聯賽,最多是球員降級到NBDL發展聯盟,等打磨好了再召回。
分析具體原因:
從工資方面來說:
在NBA,有很多限制,譬如說工資帽,就像給你戴一頂帽子,罩著你的頭。工資帽的出處是根據NBA前一年的總收入,然後取這個總收入的48%作為NBA球隊花錢的資本。再拿這個48%後的收入除以NBA一共的29支球隊,得出的平均數就是當年的工資帽,球隊花在球員身上的工資總額不得超過這個數字,這也從一方面杜絕了什麼租借球員的情況。
而在足球方面,面對特色的不同地域分佈,每個國家的工資方法也不一樣,譬如在中超聯賽,這賽季設定了最低准入條件,卻沒有對上限的管制,從一方面來看也在助長了大財團外租球員、屯球員的可能性。
從人數方面來說:
NBA標準隊伍是每隊15人,上場5人;而一個標準的足球隊有23人,其中上場11人。從人員位置配置上來說,籃球達到了1:3,即一個位置可以3個人輪換;而足球,去除三個門將,只有1:2,萬一同一關鍵位置連續受傷,人員可用上難免捉襟見肘。所以足球隊配置除了每場比賽大名單是23人,當然還會有比如說預備人員等,這也會造成了一些球隊屯員過多,只好外租球員,賺一些租借費的情況,萬一外租的球隊看中了,租借結束之後交易,未必不是一種兩全其美的事情。
從穩定性方面來說:
NBA的選秀規則比較完善,不像足球,都有可能出現球員直接被重金+違約金挖走的情況,而NBA一般則不會這種跨國,直接引援的情況,更別說什麼租借球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