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執業藥師龍小妹

    皮試是面板(或皮內)敏感試驗的簡稱,是臨床最常用的特異性檢查。一些對人來說比較容易過敏而過敏反應較嚴重的藥物一般會要求進行皮試然後再按正常劑量用藥,例如青黴素、鏈黴素和一些生物製劑等。最常見的過敏反應有皮疹、紅腫、發熱等,其中最嚴重的一種為過敏性休克,治療不及時有可能導致死亡,因此為了避免悲慘的發生,醫護人員在使用以上藥物時一般進行皮試,以確保患者沒有對該藥物過敏。

    頭孢菌素作為一種較為安全的抗生素,它主要是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從而使細菌的內容物溢位而達到殺菌的效果,而人類細胞中不存在細胞壁,因此對人來說是較為安全的。但頭孢菌素和青黴素具有相似的結構,兩者之間有交叉過敏反應,即對青黴素過敏的人也有可能對頭孢菌素過敏。所以,即使在一些頭孢類藥物的說明書說沒有註定一定要進行皮試,但為了保險起見,醫護人員還是會進行皮試,在不存在過敏反應的前提下安全用藥,保證病人的用藥安全。

  • 2 # 峋山佳果

    謝邀!這是一個很值得探究的問題,也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就是絕大多數頭孢類,無論是《國家處方集》還是藥品說明書,都不要求做皮試,因為意義不大(在此不贅述原因),甚至連羅氏芬也修改說明書而不要求再做皮試了(以前是有要求的),但幾乎所有頭孢類藥品說明書中都說到:‘過敏者禁用’的字樣。既不要求做皮試,又要求過敏者禁用。不做皮試又怎麼知道是否過敏?只靠詢問過敏史就敢隨便用?其實很多護士是不敢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經常接到臨床護士打電話詢問是否要做皮試。這又出現另一個現象:在醫院,臨床很多護士為了安全起見,還是給患者做皮試的。但是中國的抗生素實在太好購買了,反而一些口服抗生素會被患者購買回去後直接服用,其中就包括一種常用抗生素阿莫西林,說明書中是明確要求必須做皮試的。

  • 3 # 亡命之徒在路上

    不需要。

    做皮試無非是想要準確預測過敏反應。想要準確預測,需要兩個條件:標準的皮試液和較高的準確率。

    首先頭孢類藥物同青黴素類藥物不同的是,青黴素類藥品過敏原大多數是青黴烷酸和青黴烷胺,這是青黴素類藥品生產過程中產後產生的雜質。而頭孢類藥物過敏原可以多種多樣,難以歸於同一種物質。因此可能會出現一個人對頭孢克肟過敏,但對頭孢哌酮不過敏的現象。這也就導致了,頭孢皮試並沒有一個標準的皮試液。

    其次,即使用頭孢類藥物原藥進行皮試,除了個別說明書上要求進行皮試的藥物外,沒有統一的皮試液藥物濃度要求。皮試液濃度也是一門學問,濃度低了很有可能會出現假陰性,之後用藥還是有風險。濃度高了很可能會出現假陽性,限制了患者使用有效藥物的可能性。

    再次,我們回過頭來看看目前實際情況下頭孢皮試的準確率是多少呢?按照廣東藥學會關於頭孢類藥物皮試的共識中援引的資料——小於百分之三十。這機率,和不做沒啥差別了,錯誤率太高。

    可能有人說,那不是還有百分之三十的麼?這百分之三十的人收益也是功德啊。這就引起我想說的最重要的一點:為什麼不推薦頭孢皮試?做了有害處麼?

    答案是有!皮試的結果很容易讓醫護人員、病患照看者忽視用藥中的過敏風險!換句話說,一個人頭孢皮試陰性,醫生放心大膽的開了頭孢,沒有囑咐護士嚴加巡視,護士覺得這個人是皮試陰性,覺得沒有必要一次次反覆嚴加檢視,家屬呢覺得皮試陰性就是安全無憂了,在看液過程中出去了或者睡過去了,結果患者出現了過敏反應,叫不到人,出現了嚴重後果。所以說,這種不準確不必要的皮試,會給用藥帶來風險。它唯一的好處就是可能讓一些想要倒打一耙發人命財的家屬少了一個理由。

    與其糾結要不要皮試,還不如做好用藥時的監護,及時處置過敏反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才是走心的營銷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