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田視野
-
2 # 飛天大蛾
“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雖然跨越千年,但道理還是一致。
為什麼要養門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為名,養士,這事流行沒有君子不養藝人,門客也是某種藝人、江湖人。比如,孟嘗君門下彈劍而歌的馮援,還有雞鳴狗盜,都是由自己絕活的人。
在當時,這群門客群體,遊走於列國,嘴巴子自然就多,那時候沒有手機、電腦,名聲怎麼來的?還不就是口口相傳來的。
養士是什麼?你到我家來,白吃白喝,有事的時候,你給我出力。俗話說,吃人的嘴軟。自然就有許多人,傳播這些養士者的美名,否則,怎麼會有戰國四公子呢?
為利,養士,這事划算拋開那些白吃白喝不幹事的,這些門客裡面,也有一些真正的有用之才。
比如信陵君的門客侯贏,為信陵君竊符救趙。平原君的門客毛遂,不辱使命促成楚國救趙,等等等。
為權,養士,這事實在春申門下三千客,其實,戰國四公子,哪一個不是幾千門客?
這些門客裡有文有武,最不濟的也能趕個車。
三千人,在現在看來好像也就那麼回事,隨便一個學校都不止這麼點人。
可放在當時,這可是個不得了的數字。
春秋戰國時候打仗,經常也就是幾千人的規模。
這種規模的門客數量,幾乎就是一支私軍。
拳頭硬的就有權,這事,難道不實在嗎?
“公子”就是公司,“門客”就是員工每一個公司,就像一個“公子”,
裡面的員工,就是門客。
“公子”為名、為利、為權,也都需要通過這些“門客”來助力。
而門客,也一樣有好有壞,良莠不齊。
有的混日子,吃乾飯。
有的能力高,價值大。
只是,如今的“公子”,
更加急功近利,沒有耐心,不創造價值的門客,一律不收。
-
3 # 遊歷往事
秦國能夠強大到兵吞六國,是離不開能人志士的貢獻,當然這並不說山東諸侯在這時期就沒有人才,只不過沒有為秦國效力的人才耀眼罷了。其中戰國四公子是最出名的,他們分別是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齊國的孟嘗君。這四人在當時皆名噪一時,尤其是信陵君和孟嘗君,都曾打敗過秦國。他們除了都與秦國做過鬥爭之外,還有一個鮮明的共同點,那就是豢養門客。
那麼,戰國四公子為何要豢養門客,這些門客現今還有嗎,如果有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業呢?
信陵君魏無忌。信陵君是魏王的親弟弟,他的德行和才能是戰國四公子之首,此人還是難得的軍事天才,在山東諸侯的數次合縱抗秦中,信陵君統領的那一次合縱,是對秦國打擊最為嚴重的,如果魏國繼任魏王的是此人,或許魏國還有中興的希望,只是天不遂人願。
平原君趙勝。平原君是趙武靈王的兒子,趙惠文王的弟弟,曾經三任趙相,在秦趙的長平之戰後,憑一己之力力攬狂瀾,請來了魏國和楚國的援軍,解了邯鄲之圍,救趙國與危難之中。
孟嘗君田文。孟嘗君是戰國四公子中年歲最長的,他是齊國的貴族,最風光的時候,還做了三個諸侯國的國相,關於此人的故事比較多,其中又數雞鳴狗盜最為出名,不過他曾聯合韓、魏等國,攻破了秦國的函谷關,迫使秦國割地求和。
春申君黃歇。春申君和上面三位公子有所不同,因為他不是正兒八經的楚國王族出身,而此人也曾擔任過合縱抗秦的統帥,戰國曆史上最後一次合縱抗秦就是此人主持的,只不過他卻沒能像其他三個人那樣出彩。
戰國四公子豢養門客,是戰國時期特定時代的特定產物,同為戰國四公子,他們也在暗中較勁,而門客的多少,就是評判的能力大小的一個方面,所以他們都爭相供養門客,那麼戰國四公子供養門客又是為了什麼呢?
好聽地說,他們供養門客是為了國家。
戰國四公子的門客在抵抗秦國的戰爭中,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比如說信陵君的門客侯嬴,就為信陵君策劃出了竊符救趙的美談,比如說孟嘗君的門客,就幫助田文逃離了秦國的虎穴,再比如說平原君的門客毛遂,就不辱使命促成了楚國出兵救援趙國。
所以,單從這個角度來看,四公子供養門客,確實在關鍵時刻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但是這其實並不是戰國四公子供養門客的終極目的,而門客發揮的這層作用其實更像是附帶的,因為他們養門客是有自己的私心的。
難聽地說,他們供養門客是為了自己。
戰國四公子憑藉自己的財力和能力,供養門客,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條件,他們整日裡也不用做什麼,只需在有事的時候出謀劃策就行,正是因為他們吃的是戰國四公子給的飯,所以在他們的眼裡,只有公子,而無國君。
就拿孟嘗君來說,他手下的門客就想著把孟嘗君推上國君的寶座,而孟嘗君也利用這些門客架空了國君的權力,而其他三個公子幾乎也都差不多,他們當政期間都造成了時人只知公子而不知國君的局面。
所以,戰國四公子所在國家的君主,對這幾個人都是極其忌憚的,即便是給了他們權力,也是對他們千防萬防,所以我們不難得知,在一定程度上,四公子供養門客,其實是不利於各自國家發展和強大的。現在的門客。
不少人認為,門客只是在戰國時期比較盛行,而秦朝統一華夏之後,門客漸漸就消失了,其實這種觀點並不準確,因為門客在秦朝大一統後,只是進行了改頭換面,在實際上還是存在的,只不過稱呼也不同了而已。
秦朝之後,門客就有了很多不同的稱呼,比如說可以稱他們為幕僚、謀士,也可以稱他們為參謀、師爺等等,後來在東漢末年,曹操的智囊團,其實也是門客的另外一種稱呼。
那麼在現在還有沒有門客呢,當然有,名字也更加響亮了些,我們可以稱他們為顧問,以自己的才能,他們為聘任方出謀劃策,排憂解難,所做的就是戰國時期門客所做的事情。
不過現在的顧問,一般都是具備真才實學的,不然領導又怎麼會高薪聘請,而戰國時期的門客,雖然不乏大才之人,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是濫竽充數的,所以這也就導致了戰國四公子手下門客三千,但是出名的就那麼幾個,畢竟在那時候,他們無法準確地分辨一個人的能力,只能增加門客的數量,以便尋到真正的人才。
-
4 # 百子經史
戰國四公子為何要供養門客,這些門客如果放在現在是什麼職業?
門客,又稱食客,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盛行的一種職業。當時的貴族為了鞏固其地位,都會專門招收人才。凡是投奔到其門下的,他們都收留下來,並供養他們,這些被供養的人就稱“門客”。門客會為他們的主人服務效勞,如出謀獻計、預卜前程、趨吉避凶等。此外,貴族們在遠行時或會見重要人物時,也會隨身帶著門客,以便隨時可以為其效勞。養門客最盛行是在戰國時期,戰國四公子就以養門客而著稱。
這些四公子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豢養了許多的門客,那麼他們養的門客都有什麼特點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一一介紹一下。
招募門客,被稱為養士。戰國之世,養士之風已經成為一種特殊的風潮,趙國公子勝、魏國公子無忌、楚國公子黃歇、齊國公子田文,恰恰是當時天下最有名的四家養士公子。
首先來看平原君趙勝趙國公子勝少年征戰,又兼趙國權力爭奪酷烈,喜歡招募劍士。趙勝的手下大多數是使用劍法很高明的人,在趙勝的門客裡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毛遂自薦了。
魏國信陵君魏無忌魏公子無忌喜歡學家名士,門客少而精。這看出魏無忌喜歡高雅的東西玩的高度比較高,魏無忌手裡的門客最著名的要數竊符救趙的典故了。
春申君黃歇喜歡風雅之士,門客常被他薦舉到國府做官。春申君黃歇希望以這樣的形式來在朝廷之中樹立自己的權威可殊不知他最後也是死在了他的這種推舉門客方式上。著名的移花接木使春申君死的很是冤枉。
孟嘗君田文而孟嘗君田文養士大有不同,無分學問身份,但有一技之長者均可成為他的門客。唯其如此,投奔田文的門客多有市井奇能之士。有一次來了三個市井之徒,田文問其特長本領,一人說善於學雄雞打鳴,一人說善於學狗叫,一人說善於盜物。田文大笑一通,令三人當場演技。雞鳴者一開口,笑得眾人前仰後合,雄雞、鬥雞、母雞的各種叫聲盡皆惟妙惟肖,引得庭院外一片雞鳴聲。狗吠者更是出色,夜半狗吠、春情狗吠、廝咬狗吠、覓食狗吠、撒歡狗吠等,不一而足,盡都可與真狗一般無二,竟引得田文的幾條凶猛獵犬狂吠不止。盜物者也是神奇,光天化日之下走過田文身邊,便拿掉了他藏在大袖中的白絲汗巾。田文心中一動,大笑一陣,竟收下了這三個雞鳴狗盜之徒。(這部分選自大秦帝國書中細節)
-
5 # 天人嘯劍
題主問的其實是兩個問題了,第一個是戰國四公子為何要供養門客?其實不單單是戰國四公子,當時有很多地位高的人都會養門客,上至王子下至公卿大臣,甚至是假宦官嫪毐都有一大批門客。
哪為什麼要養這麼多門客?這些門客人數眾多,三教九流,一般都有那麼一點本事,例如雞鳴狗盜這種,這也是人才的一種。如果你的門客有馮諼、侯嬴、毛遂、甚至是商鞅、李斯、藺相如、范雎等等,你就是真正的歐皇(當然你會用才行),接回話題,門客的用處可多著呢!有的可以做參謀,有的口才好可以用作外交談判,勇武的可以當保鏢,主人是地位越高,對社會的影響力越大,手下的門客自然越多,不同的種類的人才也廣泛起來。
另外剩下來就是人類的虛榮心和攀比心。豢養門客是戰國時期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因為養大批門客要花大量的錢,養得越多證明越有錢。每次一出門都是成千上百人前呼後擁,多威風,比少年狂的厲害百倍。所以後期門客不是拿來用,是來攀比的。
第二個問題就是放在現在是什麼職業?相當與顧問這一類。
回覆列表
戰國曆史,眾說紛紜。
這是一個戰亂的年代,大大小小的戰爭多達幾百場,平均下來,幾乎年年都在打仗。
不過這也是一個偉大的年代,因為民不聊生的背後,是歷史的車輪正在滾滾向前,戰亂的背後,是社會正在醞釀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大一統。
戰國有七雄,但又不止有七雄,但這七雄之間的攻伐戰爭卻是這段歷史的主旋律。
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有很多,總結起來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如果這三個要素中按照重要程度分個先後的話,人的因素無疑是最重要的。
而在這時期,無數能人志士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用自己的才能,書寫著精彩的篇章。
秦國能夠強大到兵吞六國,也是離不開能人志士的貢獻,當然這並不說山東諸侯在這時期就沒有人才,只不過沒有為秦國效力的人才耀眼罷了。
首先浮現在飛魚腦海中的就是戰國四公子,他們分別是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齊國的孟嘗君。
這四人在當時皆名噪一時,他們除了都與秦國做過鬥爭之外,還有一個鮮明的共同點,那就是豢養門客。
那麼問題就來了,戰國四公子為何要豢養門客,這些門客現今還有嗎,如果有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業呢?
說此之前,我們還得簡單介紹一下這四個人物。
戰國四公子的成就。歷史的車輪碾過戰國的時空,此時統一天下的天平,已經向秦國傾斜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山東諸侯就只能束手就擒了,他們還在頑強的抗爭,戰國四公子就是其中鮮明的代表,這四個人在對秦國的戰爭中,所作所為解釋可圈可點,尤其是信陵君和孟嘗君,都曾打敗過秦國。
信陵君魏無忌。信陵君是魏王的親弟弟,他的德行和才能是戰國四公子之首,此人還是難得的軍事天才,在山東諸侯的數次合縱抗秦中,信陵君統領的那一次合縱,是對秦國打擊最為嚴重的,如果魏國繼任魏王的是此人,或許魏國還有中興的希望,只是天不遂人願。
平原君趙勝。平原君是趙武靈王的兒子,趙惠文王的弟弟,曾經三任趙相,在秦趙的長平之戰後,憑一己之力力攬狂瀾,請來了魏國和楚國的援軍,解了邯鄲之圍,救趙國與危難之中。
孟嘗君田文。孟嘗君是戰國四公子中年歲最長的,他是齊國的貴族,最風光的時候,還做了三個諸侯國的國相,關於此人的故事比較多,其中又數雞鳴狗盜最為出名,不過他曾聯合韓、魏等國,攻破了秦國的函谷關,迫使秦國割地求和。
春申君黃歇。春申君和上面三位公子有所不同,因為他不是正兒八經的楚國王族出身,而此人也曾擔任過合縱抗秦的統帥,戰國曆史上最後一次合縱抗秦就是此人主持的,只不過他卻沒能像其他三個人那樣出彩。
戰國四公子與門客戰國四公子豢養門客,是戰國時期特定時代的特定產物,同為戰國四公子,他們也在暗中較勁,而門客的多少,就是評判的能力大小的一個方面,所以他們都爭相供養門客,那麼戰國四公子供養門客又是為了什麼呢?
好聽地說,他們供養門客是為了國家。
戰國四公子的門客在抵抗秦國的戰爭中,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比如說信陵君的門客侯嬴,就為信陵君策劃出了竊符救趙的美談,比如說孟嘗君的門客,就幫助田文逃離了秦國的虎穴,再比如說平原君的門客毛遂,就不辱使命促成了楚國出兵救援趙國。
所以,單從這個角度來看,四公子供養門客,確實在關鍵時刻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但是這其實並不是戰國四公子供養門客的終極目的,而門客發揮的這層作用其實更像是附帶的,因為他們養門客是有自己的私心的。
難聽地說,他們供養門客是為了自己。
戰國四公子憑藉自己的財力和能力,供養門客,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條件,他們整日裡也不用做什麼,只需在有事的時候出謀劃策就行,正是因為他們吃的是戰國四公子給的飯,所以在他們的眼裡,只有公子,而無國君。
所以,戰國四公子所在國家的君主,對這幾個人都是極其忌憚的,即便是給了他們權力,也是對他們千防萬防,所以我們不難得知,在一定程度上,四公子供養門客,其實是不利於各自國家發展和強大的。
現在的門客不少人認為,門客只是在戰國時期比較盛行,而秦朝統一華夏之後,門客漸漸就消失了,其實這種觀點並不準確,因為門客在秦朝大一統後,只是進行了改頭換面,在實際上還是存在的,只不過稱呼也不同了而已。
秦朝之後,門客就有了很多不同的稱呼,比如說可以稱他們為幕僚、謀士,也可以稱他們為參謀、師爺等等,後來在東漢末年,曹操的智囊團,其實也是門客的另外一種稱呼。
不過現在的顧問,一般都是具備真才實學的,不然領導又怎麼會高薪聘請,而戰國時期的門客,雖然不乏大才之人,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是濫竽充數的,所以這也就導致了戰國四公子手下門客三千,但是出名的就那麼幾個,畢竟在那時候,他們無法準確地分辨一個人的能力,只能增加門客的數量,以便尋到真正的人才。
對此,您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