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堅持剪輯電影

    1、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

    2、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曆,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曆,以公曆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曆的正月初一稱春節。

  • 2 # 80後的同學

    春節是最早源於三皇五帝的虞舜時期。公元前兩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算是正月初一。

    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採用公曆紀年,農曆新年便改稱“春節”(大約在公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間)。春節時,家家貼春聯、貼年畫、裝飾居室。春節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團聚的重要時刻,全家人歡聚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許多人通宵不眠,稱“守歲”。次日,大家便開始到親朋好友家裡“拜年”,相互問候,祝願在新的一年裡萬事如意。春節期間,傳統的文娛活動以獅子舞、龍燈舞、劃旱船、踩高蹺最為普遍。

  • 3 # 驪山少女

    據曆法記載,年有三種。其一,地球繞日一週,歷365日6小時9分9秒,謂之“恆星年。”其二,太陽過近地點循黃道東行一週,復過近地點,歷365日6小時13分48秒,謂之“近點年。”其三,太陽過春分點,循黃道東行一週,復過春分點,歷365日5小時48分46秒,謂之“迴歸年”,亦稱“歲實”。因二分點(春分點秋分點)每年沿黃道向西逆行約50秒,故迴歸年較恆星年之時間為短,相差20分23秒,謂之“歲差”。

    此三種年之時間不同,欲使每年之節氣寒署不變,故取回歸年為制歷之年。訣雲:地球繞日一週年,要知時間有多少?三六五日加五小,四十八分四六秒。

    自一月一日至次年一月一日謂之一年。以地球繞太陽一週為一年,為陽曆或太陽曆,又名“西曆”。中國自民國元年採用陽曆,名曰“國曆”。為與中國舊有之歷相對稱,又名曰“新曆”。我園在民國紀元前採用“舊曆”,一般人以為此歷適合於農家,而名之曰“農曆”。

    太陽曆因歲首不同,而有四:秦建亥,即以現行的陰曆十月初一為正月初一。周建孑,即以現行的陽曆十一月初一為正月初一。四書孟子內有“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之句,所謂七八月,即現在陽曆的五六月。商建醜,即以現行的陰曆十二月初一為正月初一。夏建寅,以周曆的三月為正月,為寅月(十一月為孑月,十二月為丑月),新年春聯寫“斗柄回寅”,意即在此。因現行的陰曆.是夏朝採用正月建寅的太陽曆,故又各“夏曆”。

  • 4 # 冬日暖陽0516

    過年,主要指的就是我們華人的春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傳統上的農曆新年。春節又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天臘、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

    新年習俗萌芽於先秦時期,此時的慶祝活動主要是在一年農事完畢之際,為報答神的恩賜而舉行的“臘祭”。新年習俗定型於漢代。經過戰國和秦朝末年的社會大動盪後,西漢初期推行“休養生息”政策,社會生產得到了恢復和發展,社會秩序比較穩定,人們的生活情趣高漲,一系列節日習俗形成了。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歌詞裡有不要離別歌曲?